您的位置:财经 要闻 / 产业 / 国内 / 国际 / 专题 > 中美贸易“暗战”百日:强手对决功在场外

中美贸易“暗战”百日:强手对决功在场外

2018-07-09 09:57  来源:真话财经 作者:马继鹏 本篇文章有字,看完大约需要 分钟的时间

来源:真话财经

7月6日,美国对华340亿美元商品加征25%关税,中国的反制措施随即生效,这只是这场规模空前的中美贸易战的结果之一。

从今年3月23日特朗普对华“宣战”到双方相互叫阵,从一起坐在谈判桌上到现在正式“开战”,这场扩日持久的贸易战已经持续了103天。

在过去的100多天里,作为世界上第一第二的经济强国,中美之间有明面儿上的唇枪舌战,也有背地里的角力,这远比结果本身更值得关注。

其实,这是一场预期中的战事,中国经济的快速膨胀,已经让美国感觉到了威胁,而近一两年,国内很多“专家”过度膨胀,“中国第一”论甚嚣尘上,加剧了美国的恐惧。

很多人用贸易保护、民粹主义、贸易霸权、国运之战等名词来形容这场贸易战,但我觉得都不能准确概括这场贸易战的本质。

关于本质,恒大研究院院长任泽平的分析一语中的。“美方认为中国是政治的威权主义,经济上的国家资本主义,贸易上的重商主义,国际关系上的新扩张主义,这是对美国领导的西方世界的全面挑战。“

比如,中国经济崛起挑战美国经济霸权,中国进军高科技挑战美国高科技垄断地位,中国重商主义挑战美国自由贸易,中国“一带一路”挑战美国地缘政治,中国发展模式挑战美国意识形态和西方文明。

所以,从本质上来讲,中美在经济领域必有一战,但没想到来的这么突然,这么快。

 试探 

今年3月23日,特朗普在白宫正式签署对华贸易备忘录,当场宣布,将有可能对从中国进口的600亿美元商品加征关税,并限制中国企业对美投资并购。

当时有一段视频,特朗普显得很“委屈”,大概意思是中国在中美贸易中占尽便宜,中国公司还从美国获得了很多技术,总之是美国没捞到什么好处。

对这个结论,中国显然是不认可的,商务部第一时间做了回应,认为美国对中国的巨额贸易逆差不是中国单方面造成的,还有美国自身的问题(过度消费)。

此外,中国还组织媒体(官媒为主)和专家进行了有规模的舆论反击,重点指出美国发动贸易是不得人心的,不仅伤害中国利益,美国人民也是不会答应的。

不过,这些“舆论干扰”似乎没起什么作用。

一周后的4月3日下午,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在其网站公布了长达58页的对华征税建议清单,包含大约1300个独立关税项目,建议税率为25%,总额涉及约500亿美元中国出口商品。清单的内容主要涉及航空航天、信息和通信技术、机器人和机械、医药等行业。

看完这个清单后,很多人恍然大悟,原来美国来者不善,主要目的是为了打击“中国制造2025“相关产业。

为了达到“同等规模同等力度”的反击,中国在第二天(4月4日)就决定对原产于美国的大豆、汽车、化工品等14类106项商品加征25%的关税,额度也是500亿美元。

按照当时官方媒体的说法,“打蛇就要打七寸”,所以大豆自然成为首选,大豆是中国从美国进口的第一大农产品,美国的大豆种植区也是特朗普的票仓。

但说实话,对大豆加征关税对中国相关产业也是有影响的,于是中方采取了两个措施:一是扩大从巴西、俄罗斯等国的进口,尽管价格高于美国大豆,但为了贸易战,就不能单纯从经济方面考虑。

另一个措施是号召东北农民扩大大豆种植面积,提高大豆种植补贴。以前,东北一直是中国大豆的主产区,但90年代初,在美国大豆的冲击下,东北大豆种植面积锐减。

以上算是中美贸易战的试探阶段,这个阶段中国没有示弱的意思,美国也看清了这一点,这为后来双方继续喊价奠定了基础。

 喊价 

4月5日,特朗普要求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考虑对中国商品征收1000亿美元额外关税。这标志着中美贸易战进一步升级。

对此,国内官方媒体在报道中用的词语是“变本加厉”,意思就是说美国得寸进尺,有点不识抬举。

同时,商务部也在第一时间做了回应,中方的立场是“我们不想打,但不怕打”。中方将奉陪到底,不惜付出任何代价,必定予以坚决回击。

这个表态成为后来双方多论“喊价”时中国的基本立场,意思很明白,只要美国不打,我们也不打,言外之意就是希望美国不要再漫天要价。

中国一方面在态度上表现的足够强硬,另一方面也表现出了足够的诚意,4月初,中国在博鳌论坛上的表态成为一个明显的转折点,之后,中国还宣布了一系列实实在在的开放政策。

中国给的这个“台阶”,美方也顺利的找到了,特朗普随后表态:“我不会称之为贸易战,因为这真的是一场贸易谈判。”

特朗普还说,如果中国愿意进一步向美国产品开放市场,两国就有能力免打贸易战。

不过,意外的是,4月16日,美国商务部突然下令禁止美国公司向中兴出口电信零部件产品,期限为7年。

这是“喊价”阶段美方唯一付诸实施的贸易制裁措施,现在来看,美方主要是想告诉中方,美国不是说说而已。

对于制裁中兴,商务部当时做了象征性的回应:“将密切关注事态进展,随时准备采取必要措施,维护中国企业的合法权益。”

 谈判 

在上一个阶段,双方的较量比较复杂,虚虚实实难以捉摸,但主要的目的就是试探对方,找到对方弱点,好在谈判桌上争取到对自己有利的结果。

04月21日,美国财长姆努钦表示,考虑去中国就贸易问题进行谈判,并对两国未来达成协议解决争端的可能性持“谨慎乐观”态度。

商务部也做了礼节性的回应:中方对此表示欢迎。

从这个回应看,中方当时抱的希望可能并不大,因为在“喊价阶段”,美国并没有表现出要谈的诚意,但美国要谈,中国也不能拒绝。

5月4,中美第一轮贸易磋商在北京结束,一共谈了两天,达成了比较粗略的共识:发展健康稳定的中美经贸关系对两国十分重要,双方应致力于通过对话磋商解决经贸纠纷。

过了十几天后,5月16日,国务院副总理、中美全面经济对话中方牵头人刘鹤率领中方经贸团赴美进行第二轮谈判,和第一轮相比,成果比较具体,谈判周期也比第一次要长。

5月20日凌晨,中美在华盛顿就双边经贸磋商发表联合声明,一共有六条内容,我之前做过详细的分析,具体可以看《中美贸易战“暂停”,谁是最大赢家?》。

总体来说,中国已经表现出了足够的诚意,比如“将采取有效措施实质性减少美对华货物贸易逆差”、增加美国农产品和能源的进口、中方将推进《专利法》修订等。

另外,中方也在营造积极的舆论环境,盛赞声明对中美两国的重要意义,《人民日报》发布的《扩大进口有利于民生福祉》一文称,我国主动扩大进口,有助于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就在一切要按照中美预想的结果发展的时候,5月29日,特朗普突然变脸,白宫发布声明称,美国仍将对500亿中国商品征收25%的关税,具体商品清单将在6月15日公布。

当日深夜,商务部新闻发言人发表声明:我们对白宫发布的策略性声明既感到出乎意料,但也在意料之中,这显然有悖于不久前中美双方在华盛顿达成的共识。

从声明内容看,有三个关键信息值得注意:

1、将白宫的声明定义为“策略性”,言外之意就是美国还想继续谈,只是又开始“要价”了。

2、“出乎意料,但也在意料之中”,前者为真,确实有些出乎意料,后半句主要是为了安抚情绪。

3、安抚情绪的还有另外一句“无论美方出台什么举措,中方都有信心、有能力、有经验捍卫中国人民利益和国家核心利益。”

从后来美国的举动来看,中方的预估还是正确的,第三轮谈判之前,美国要给中国施压,迫使中国作出更多让步。

6月2日至3日,刘鹤带领中方团队与美国商务部长罗斯带领的美方团队在北京进行了第三轮磋商。

和在美国谈判的议题差不多,美方的核心关切依然是:1、扩大进口;2、主要进口能源和农产品;3、扩大开放;4、加强知识产权保护。

6月7日,中国商务部发言人表示,中国将履行在华盛顿达成的共识;而本次中美经贸磋商的细节尚待双方确认;中国不希望中美贸易摩擦升级。

从这个表态可以看出,谈判实质性进展不大,共识是有了,但是在一些细节问题上,双方还是没有谈拢,而美国关心的就是细节性问题。

 开战 

6月15日,美国政府发布了加征关税的商品清单,将对从中国进口的约500亿美元商品加征25%的关税,其中对约340亿美元商品自2018年7月6日起实施加征关税措施,同时对约160亿美元商品加征关税开始征求公众意见。

同日,经国务院批准,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发布公告决定,对原产于美国的659项约500亿美元进口商品加征25%的关税,其中对农产品、汽车、水产品等545项约340亿美元商品自2018年7月6日起实施加征关税,对其余商品加征关税的实施时间另行公告。

这意味着中美之前的谈判成果被付之一炬,双方的贸易战正式开打。后来,美国还威胁将制定2000亿美元征税清单。

对此,中国一方面坚决回击,将采取数量型和质量型相结合的综合措施反制,同时极力避免贸易战真的开打,比如在多次表态中都用了“不得不”。

7月5日消息,海关总署又强调了一遍,对原产于美国的部分进口商品加征关税措施将在美方的加征关税措施生效后即行实施。意思就是,只要美国不开枪,我们绝不开枪。

但后来的事实证明,这一切都是徒劳。

美国时间周四午夜(北京时间12:01),美国宣布对340亿美元中国进口产品加税措施生效,按照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之前的“设定”,中国对美的报复行动也同时生效。

至此,中美之间的贸易战正式“开火”,中美之间的进出口都将受到很大影响,上周五疾驰在大海上的peak Pegasus号和中兴通讯更换高管团队都是最好的注脚。

另外,在这场贸易战中受“重伤”的还包括美国的大豆农场主们、飞机制造商们、石油巨头以及中国大大小小的企业。

其实,贸易战所有的负面影响在过去的100多天就开始显现,很多被裹挟其中的人或公司都被冲击过一轮了,“倾巢之下,安有完卵?”

以下是2018年前5个月中国对美进出口额。

从图上可以看出,从3月份开始,贸易战的阴霾就已经开始影响中美贸易了,中国从美国的进口额3月份就开始下降,环比来看,降幅虽然不大,但趋势已经比较明显。

下图是2018年前5月中国对美进出口增速情况,这幅图比上面的图更清晰了反应了中美贸易受到的影响。

从上图可以看出,从3月份开始,不管是进口增速还是出口增速,都出现了明显的下降,其中3月份进口增速只有2.3%,之后出现了小幅回升,但仍然处于低位。

海关总署7月4日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中国对美出口增长5.4%,增速较去年同期下降13.9个百分点。其中,6月份对美出口增长3.8%,增速下降23.8个百分点。

很明显,中国对美出口增速显著放缓,一方面可能和经济大环境不好有关,但贸易摩擦的影响也非常大,很多贸易商为了规避风险,主动减少了进出口。

现在来看,中美双方对340亿美元进口商品互相加征关税只是“贸易战”打响的“第一枪”,以后的规模可能还会加大,中美贸易受到的影响可能会更大。

阅读了该文章的用户还阅读了

热门关键词

为您推荐

行情
概念
新股
研报
涨停
要闻
产业
国内
国际
专题
美股
港股
外汇
期货
黄金
公募
私募
理财
信托
排行
融资
创业
动态
观点
保险
汽车
房产
P2P
投稿专栏
课堂
热点
视频
战略

栏目导航

股市行情
股票
学股
名家
财经
区块链
网站地图

财经365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财经365及/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

鲁ICP备17012268号-3 Copyright 财经365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Copyright © 2017股票入门基础知识财经365版权所有 证券投资咨询许可证号为:ZX0036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