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能源市场在连续几年向低碳转型阔步迈进之后,往后退了一小步:能源需求增速、煤炭消费和碳排放在2017年均上升。
跨国油气巨头BP7月30日在京发布的《BP世界能源统计年鉴》2018年版显示,在天然气和可再生能源需求增长的带动下,2017年全球能源需求出现了高于历史趋势的增长;由于印度和中国的需求不断增长,全球煤炭消费量在过去四年来首次增加;碳排放在连续三年低增长甚至零增长后首次出现增长(+1.6%);与此同时,由于经合组织国家的工业活动加快,以及中国一些能源密集型产业的产量回升,能源效率方面的成果有所放缓。
BP《年鉴》有能源统计领域“《圣经》”之称,它与BP集团每年定期发布的《BP世界能源展望》一同被各界视为全球最可靠的能源数据来源之一,被广泛征引。对关心能源转型和气候变化的人士而言,上述发现并不是好消息,能源低碳化进程停滞甚至倒退了吗?
本文图片均来自2018年BP世界能源统计年鉴
《年鉴》中另一项让人颇为意外的统计结果是,尽管近年来可再生能源呈现显著增长,但全球发电结构在过去20年间几乎没有取得突破。1998年和2017年,燃煤发电占比均为38%。发电结构的停滞不前,比煤炭消费、碳排放的反弹更令人担心。
对于部分指标的反弹,BP集团首席经济学家戴思攀(Spencer Dale)认为,2017年之前全球能源转型的突出进展,是短期周期性因素和长期结构性因素的共同作用结果,随着短期性因素消失,全球能源低碳转型发生反复并不奇怪。“无论是全球GDP增速因能源密集型产业疲软而低于历史平均水平,还是中国能源密集型部门产出大幅下滑,这些因素都难以持续。”戴思攀认为,可以确切地说,一些短期调整在去年结束了。但是许多影响能源转型的结构性因素将继续发挥作用,特别是可再生能源和天然气的强劲增长。 在燃料方面,天然气是去年能源消费量增长的最大贡献者,可再生能源和石油紧随其后。
2017年是天然气的“丰收年”,全球天然气消费增长3%(960亿立方米),产量增长4%(1310亿立方米) ,均为全球金融危机结束以来的最高增速。天然气消费快速增长,亚洲功不可没,中国天然气需求急剧增加更是推动全球天然气消费量上涨的最主要因素。由于中国政府基于环保目标而推行鼓励“煤改气”政策,去年中国天然气消费增速超过15%,约占全球天然气消费增长的1/3。《年鉴》预计,中国的天然气需求将在今年继续强劲增长,但在未来几年应该不会出现像去年那样大的增幅。
去年,全球可再生能源发电增长了17%,高于十年平均值,也是有记录以来的最大年增长(6900万吨油当量)。 可再生能源增量的一半以上来源于风电,太阳能虽然在可再生能源中占比仅21%,却贡献了超过三分之一的增量。 中国的可再生能源发电增长了2500万吨油当量,打破了此前的增长记录。不仅如此,如果把2017年所有国家不同能源品种的增量进行排序,中国的天然气和可再生能源将分列第一和第二。
《年鉴》显示,一反多年下滑趋势,全球煤炭市场在去年出现“小阳春”,得以小幅复苏、供需齐增。全球煤炭消费量增长了1%(2500万吨油当量),其中印度增速最为强劲(4.8%,1800万吨油当量)。在连续三年下跌后,中国煤炭消费重新上涨(0.5%,400万吨油当量)。尽管中国工业和居民部门经历了大规模“煤改气”,但电力需求增长提振了发电乃至整体用煤需求。
石油方面,2017年全年,布伦特价格平均为54美元/桶,高于2016年的44美元/桶,也是2012年以来的首次年度增长。从消费上看,去年全球石油需求上升了170万桶/日,和2016年基本持平,明显高于过去十年的平均水平(大约110万桶/日)。自2006/7超级周期触顶以来,石油需求在过去5年的增长最为强劲。尽管石油需求峰值论、车辆使用效率提高、电动汽车增长等因素仍在打压石油需求,但持续的低油价对需求的提振作用更大。
2017年,全球一次能源消费有40%用于发电,使电力成为最大的用能行业。戴思攀在解读《年鉴》时称,今年的统计年鉴中,最令人震惊和担心的部分莫过于过去20年发电结构的演变。电力部门举足轻重,贡献了超过三分之一的能源相关碳排放。
“说震惊是因为尽管近年来可再生能源呈现显著增长,政策也在推动发电用能的清洁和低碳化,但发电结构在过去20年间几乎没有取得突破。1998年和2017年,燃煤发电占比均为38%,21世纪初中国快速发展曾一度抬升燃煤发电占比,近年来又稍许下降。可再生能源的增长没能抵消核能的减少,2017年非化石能源发电的占比甚至比20年前还要低。在我看到这些数据之前,我真的不敢相信我们在电力行业所取得的进展如此之少。”戴思攀解释道,说担心是由于电力是碳排放最大的能源消费行业,2017年能源消费所产生的碳排放有超过三分之一来自电力行业。“这张图应该使我们所有人清醒起来,过去20年全球电力行业一直在原地踏步,如果我们仍希望实现巴黎协定的确定目标,那么电力行业必须取得突破。”
更多股票资讯请关注财经365股票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