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炎夏日,高温酷暑,据说便利店里纷纷杀出一批雪糕刺客。就是说,这小雪糕们的定价啊,都太出其不意了,一看价格,一身冷汗,成功达到了降温的目的。这是新一轮消费升级吗?雪糕到底是不是个好生意呢?
关于价格,分享三点。
01
首先,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冰淇淋市场,2019年生意的规模是1380亿,20年,生意规模是1470亿;21年大概是1600亿。你发现,这个生意非常稳,但是行业增速并不算快。
隔壁的咖啡,接近4000亿的行业大盘,这么大的盘子,还能维持接近30%的行业增速,难怪所有的消费品公司,都想顺便卖一杯咖啡。
但是冰淇淋的赛道,复合增速大概是10%,这个速度基本等于中国经济平均增速。在一个增长并不算特别快的赛道里,行业里的玩家只能相互竞争去抢对手的份额。
怎么抢?靠营销和广告。
这门生意,销售费用占比在40-50%,也就是说,零售价的一半其实没花在产品上,而是花在了竞争上。这里面两块,一块是给渠道商的扣点,渠道,也就是商超便利店,才有动力去大规模铺货;另一块是广告费用,广告是塑造品牌的投资。广告是投资、品牌是资产,资产是能产出现金流的,有了品牌资产,它才能够产生远超同行的定价。
所以,雪糕刺客价格贵,你要知道它贵的原因,不在成本,而在竞争。
02
第二,货架理论。
所有的消费品生意,都有个通用的规律,叫做得渠道者得天下。谁能把自己的产品,用最快的速度,铺满全世界商店的货架,谁赢得这场比赛。
但问题是,货架的物理空间总是有限的。而寸土寸金的便利店,冷柜的空间更是稀缺资源。同样的空间,经销商一定考虑的是单位货架的价值最大化。同样体积的雪糕,一个5元,一个50元,考虑了冷柜的空间成本,当然是后一个效率更高。
你发现一个非常有趣的现象,线下便利店,卖的好的,或者说主推的,都是中高端的雪糕。而线上电商,卖的最好的,都是10元以下的平价雪糕。为什么呢?因为电商不需要考虑物理空间的货架单位价值。
还有一点,非常有意思。人们在面对电商和面对便利店,这两个不同场景,人们的消费决策和价格敏感度是不同的。
电商这个场景,货送到家至少一两天,你天然是对效率是不敏感的,但是对价格极其敏感,恨不得是全网最低价才会下单。但是便利店这个场景,人们对效率极其敏感,对价格很不敏感。去便利店的消费,人们的诉求,是立即、马上、现在就要,比如运动完,现在就得喝一瓶水,哪怕贵一点。逛街又累又热,马上就得吃到一支雪糕,你是不会犹豫的。这也是为什么,雪糕刺客,总是出现在线下的原因。
03
第三,才是大家常说的成本。
这个赛道的行业老大,占据16%的市场份额,它过去一年成本涨了近20%。有意思的,它的毛利率从48%掉到了40%,说明什么呢?说明连行业老大都没能顺利消化掉成本压力。上游成本涨价,在各个行业都存在,冰淇淋也不例外。
最后,雪糕被消费市场追捧,还有一个重要的底层因素。
所有的创新和消费场景,都得有基础设施投资在先。过去这些年,中国冷链物流行业一直有20%的行业增速,是这个底层基础,驱动了看起来热闹的,冷饮、雪糕、水果,生鲜等赛道。
展望未来,机会属于敢闯敢拼的创业者;也属于耐心坚守,与中国经济共成长的投资者。更多股票资讯,关注财经3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