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365(www.caijing365.com)讯,新股稳赚不赔的神话正在破灭,自10月22日中自科技(688737)破发以来,连续8个工作日共10只新股破发。其中,股票市场科创板上市的成大生物(688739)上市首日跌幅更是高达27.27%,中一签最高亏损达到15560元。
新股神话破灭怎么办?新股票怎么玩呢?
“稳赚”不再稳,新股市场这是怎么了?
“稳赢”神话破灭
11月2日,争光股份(301092)竞价低开11.32%,不过,随后拉升涨超15%,盘中触发临停,随后冲高后回落,收盘仍下跌0.61%。这是自10月22日中自科技(688737)破发以来,连续8个工作日第10只破发的新股。它们分别是争光股份(301092)、华兰股份(301093)、深城交(301091)、成大生物(688739)、戎美股份(301088)、新锐股份(688257)、中科微至(688211)、凯尔达(688255)、可孚医疗(301087)、中自科技(688737)。
新股稳赚不赔的神话破灭的同时,也让不少打新者手中的“大肉签”直接成为“割肉签”,吓跑不少打新者。数据显示,10月22日中自科技开启新股首日破发潮后,首只启动网上申购的新股强瑞科技披露显示,相比往日创业板网上打新1400万户的规模,强瑞科技网上发行有效申购户数只有1245万户,打新人数直线下降。11月1日,科创板新股巨一科技公布网上申购中签率为0.0296%,网上申购有效户数只有510万户,而今年上市的科创板新股网上申购有效户数为平均529万户,参与巨一科技打新的投资者也低于平均值。
今年以来,上市首日涨幅超过10倍的新股就达到3只,今年7月登陆创业板的读客文化上市首日暴涨1942.58%,接近20倍。因此,近期新股出现接连续破发,与之形成鲜明对比,令不少投资者愕然。
缘由直指新规
对于新股频频破发的原因,市场上的主流观点指向了新股询价制度新规。2021年9月18日,上交所和深交所分别发布了《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发行与承销规则适用指引第1号——首次公开发行股票(2021年修订)》、《深圳证券交易所创业板首次公开发行证券发行与承销业务实施细则(2021年修订)》。
海通策略荀玉根团队总结,有关IPO发行机制改革主要包括三方面:
一是强化报价行为监管,除强调自律监管措施外,还明确网下投资者参与询价时规范要求、违规情形和监管措施,涉嫌违反法律法规或证监会规定的,上报证监会查处或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此外网下投资者需妥善留存参与报价的定价依据、定价决策过程、申报记录等文件和相关信息,保存期限不得少于20年;
二是完善高价剔除机制,将剔除部分“不得低于所有网下投资者拟申购总量的10%”调整为“不超过所有网下投资者拟申购总量的3%”,将减小高价被剔除的风险,促进网下投资者独立研究、自主报价,并有望缓解估值下移的风险。
三是取消突破“四孰低”定价与“延期”挂钩的安排,明确初步询价结束后如确定的发行价格超过网下投资者报价平均水平的,仅需在申购前发布1次投资风险特别公告,无需采取延迟申购安排。这将有效拓宽发行人与投行的定价决策空间,尤其是在报价分散时给予投行更多自主定价权。
按照原来的规则,机构投资者为了给二级市场留出更多的空间,因此会采取抱团报低价打新。原本报价最高的10%的人会直接出局,而现在是3%,因此机构投资者可以按照市场的情况进行报价,不用像以前一样担心自己的报价太高被剔除在外。
但是在新股定价新规之下,新股的发行报价实际上也被变相提高了,企业拿到了“更多”的钱,而留给二级市场的空间就更小了,要继续在二级市场上取得以往那样的暴涨,不仅仅代表着新股所处的赛道必须极为景气,也代表着资金必须非常偏向于投资新股所在的行业。
荀玉根认为,这些制度变革都将促使IPO发行价格更加合理,从而无差别打新策略不能保证百分之百盈利,投资者需运用自己的自主研究来甄别新股投资机会,这也更符合注册发行制度的改革初衷。
另一种解读:流动性作祟
以上是市场的主流观点,还有一类观点认为破发是由于流动性问题,申港证券曲一平、宋婷所著《浅谈近期新股首日破发现象的几点思考》是持这种观点的代表作之一。
他们认为,这体现了市场成交活跃度下降的前兆。回顾此前的破发潮,申港证券的结论是:市场情绪低迷与资金面紧张双重因素是造成2010-2012年大面积新股首日破发局面的宏观因素。央行2010年10月开始了一轮9个月加息周期,总共升息125bp,十年期国债收益率也从3.20%升至4.10%,破发通常主要出现在权益市场震荡下行期。在新股破发的高峰期2010年-2012年,上证综指自3277.14点跌至2068.88点,跌幅36%;万得全A指数自2917.85点降至2055.02,跌幅30%,月平均成交额也大幅下降60%以上。
申港认为,目前货币政策比2010-12年相对宽松,风险溢价较低,但长期来看利率中枢缓慢上行:从当前货币政策来看,2020年5月至今M1、M2增速大幅放缓,货币释放情况与2010-2012年略有相似,但存款准备金率处于低位,央行表态后续将维持货币投放相对稳定,从资金层面上判断出现2010-2011年的大幅紧缩局面的可能性较小。
美联储9月议息会议后美国2022年下半年加息预期推高美国十年期国债收益率走升至1.64%相对高位,中国十年期国债收益率也升至2.97%,近期中美无风险收益率共同上行15bp和33bp短期已经到位,维持四季度中债处于3%利率中枢的判断。虽然短期利率大幅上行空间已经缩窄,中长期依然利率中枢缓慢上行,这也是市场交易量持续下滑原因之一。
从股债轮动角度,2011年二季度和2015年二季度类似到达高风险溢价区间后(超2.80%)带来股市持续下跌,目前A股风险溢价(1.5%附近)依然较低。
最后,公募基金权益仓位持续下滑是A股成交活跃下降的又一体现。今年公募基金权益仓位高点出现在今年8月,最高仓位达到66.96%。9月初开始,公募基金仓位快速回落,截至10月末,最低仓位为62.11%。包括易方达基金、博时基金、华夏基金、南方基金、嘉实基金、大成基金等公募都在近两个月持续减仓,这是造成市场成交活跃下降又一原因。
未来怎么办?
对港股、美股有了解的投资者对新股破发并不陌生,甚至可以说很常见,上市即大涨其实很罕见。而过去的A股,新股都是大涨。
虽然这些天新股破发令很多投资者难以接受,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未来打新无利可图。因为,并非所有新股也一定会破发,A股一年500只左右新股上市,但是截止目前,今年首日破发的只有10家。因此打新出现首日破发现象更多地是给市场回归理性敲响了警钟,让过去所有人都可以打新赚钱的固化认知被打破,这会间接提高打新一族的门槛。
另外,机构的定价策略也同样需要与时俱进。未来,新股分化的现象将持续,研究定价能力是关键。华鑫证券董冰华、严凯文复盘本轮发行潮后发现,实际上自去年开始,新股的发行状况已逐步出现分化,该状况在今年加剧:有200余只新股在上市五日后的收盘价格低于首日收盘价,在二级市场炒作次新股的资金缺乏“赚钱效应”。二级市场热情降温、叠加新股发行中枢上移及流动性边际收紧,钟摆效应导致本轮新股大面积破发。在钟摆效应回落后,市场将会寻找到新的博弈位置。董冰华、严凯文研究后认为,大面积破发不会持续,“信息不对称”导致的一二级市场折价仍会存在。
不过,华鑫也强调,从长期来看,在居民资产配置转移的大背景下,公募基金已经成为市场新资金的重要来源。机构持股占比的提高也标志着A股市场有效性的上升,董冰华、严凯文认为未来新股市场定价能力将成为投资者的主要竞争力之一,预计吃“大锅饭”的时代或将逐渐过去,新股市场将继续分化。差异化竞争时代,要求机构投资者对行业及个股基本面有更深入的理解、更精准的定价。
总结起来就是:未来打新股不仅仅需要少量的运气,还需要更多的技术。
(作者:李兴然;来源:股市动态分析)
免责声明:本文涉及的个股,属于股票学习案例,牛股推荐不是荐股,仅供参考!财经365仅传播优质内容,本文信息仅供学习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股票怎么玩今日股市行情更多股票资讯,关注财经3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