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天,雷军在个人年度演讲快结束时,顺手扔出了王炸——全尺寸仿生人形机器人CyberOne。
并且这次不是ppt,也没有学马斯克找人穿道具服上去尬舞,而是直接拿出原型机互动了一番。
近几年,研发机器人俨然成为科技公司展示肌肉的最好手段,从早年的波士顿、本田、软银,到最近的特斯拉,再到现在的小米,每一次都会引来无数关注,炒作潮一波接着一波。
不过,市场终究由需求催生。
冷静的投资者,在寻找掘金方向之前,需要先搞清楚: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机器人?
01
三大应用方向
据工信部和发改委等十五部门印发的《“十四五”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到2025年,我国中国将成为全球机器人集成应用新高地、高端制造聚集地以及技术创新策源地,整机综合水平将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而产业能够增长并存续的核心要素,在于对整个社会趋势变化带来实际应用价值。
纵观当下叫得上号的几款人形机器人,按产品定位,大概可以分为三个方向。
一、服务型。
是相对工业机器人的概念,本身是一种十分宽泛的应用领域,目前比较火热的主要有保姆机器人、教育机器人、养老机器人等等。
一个个看。
①保姆类。简单讲,大概是集现在空气净化机器人、扫地机器人、洗衣机器人等等于一体的机器人,能把简单的家务活包圆。
目前主要几种家务机器人,来源:浙商证券
这可能是刚刚面世的小米“铁大”目前比较适用的领域。细看其产品。
单手垂直抓握物体重量为1.5kg,即无法托举重物;负载量为零,即无法作为运输工具;且没有十指,即无法完成精细化动作。如此,“铁大”只能做些不需技巧的家务活(甚至还做不了)。
这是相对简单的应用模式,只需将市面上现有的产品功能做些整合,得到一款复合型家务机器人即可。
直观对比小米CyberOne和特斯拉Optimus,来源:申万宏研究
②教育类。一个划时代产业的发展,必然需要广泛营造教育氛围。
学科类的,对学童来说,某种程度上也是一种玩具,作为“打开智慧天窗”的工具。
分场景看,主要集中在学校和家庭中使用,如教室中的STEAM教具、远程控制机器人,家庭中的智能助理、儿童教育伙伴、智能玩具等等。
此外,还有更具想象力的概念性产品,比如机器人助教、机器人教师等等,还需要市场验证。
最近几年在硅谷,已有一批新兴教育机器人企业异军突起,与以乐高为代表的老牌公司对峙,形成了教育机器人产业的新格局。
12类教育机器人应用场景,来源:国联证券
与美国相比,中国的教育机器人市场起步稍晚,但前景非常广阔。
重视教育是中国家庭的传统。以北京为例,平均每个家庭费用为总支出的三分之一。在双减政策催化下,能替代课外补习的“教师型”机器人,必将成为创投圈炙手可热的投资领域。
问题在于,在应试教育背景下,学校和家长是否有动力让孩子尝试课本之外的“开放性”学习,还需要时间来验证。
③养老类。目前,人类社会已经发展到了一个临界点,这个大家都能感同身受:全球各国相继迈入老龄化社会。
在我国,个别城市60岁以上人口所占比例甚至占30%-40%,尽管家庭养老是传承数千年的主流,但子女与父母相互守望并非易事,很难为老人提供无微不至、全天候的照料。
而且因为发展速度过快,目前国内养老机制并不健全。在养老压力越来越大之际,让服务型机器人走进社区、机构、家庭,解决老人陪伴、护工短缺问题尤为重要。
据国家卫健委、民政部、工信部联合印发的《智慧健康养老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21-2025年)》,国家鼓励重点发展家庭服务、中医数字化、康复辅助、养老监护、健康管理机器人五大品类。
这类机器人的主要任务是完成陪伴和紧急救护,对象为能自理或半自理老人。
比如,它们可以根据主人指令,通过物联网控制家中门窗开关、灯光明暗以及电器使用情况,避免老人诸如起夜开关灯磕伤、忘记关闭电器引发火灾、忘记关门窗家里进贼等等情况。
同时,在病情紧急时,大多数老人都很难准确描述自己的病症。这个时候,机器人平时连接生理指标检测设备、储存下来的测量数据,能给急救人员准确判断。
当然,对老人而言,有一个可以交流对象的“陪伴”,或许才是最重要的。
二、替代型。
制造机器人的最终目的,必然是为了解放人类自身,即接替人类负责某些工作,也可以分为三种。
①劳动力替代。
还是老龄化社会的问题。据联合国数据,到2050年,全球老龄人口占比将达到21%,首次超过年轻人数量。
已经有迹象表现,如今各大经济体对熟练工人的需求已超过供应。如果不加以控制,到2030年,预计将产生8520万人的人才缺口,导致8.452万亿美元的未实现年收入,相当于日本+德国GDP之和。
其中,仅美国就可能因缺少劳动力,而损失1.748万亿美元财政收入,占经济总量的6%。
适龄劳动力持续减少,进一步用机器替代人力成为解决社会长期问题的刚需。
据麦肯锡预测,2030年全球将有4亿个岗位被机器人替代,若按10万人民币/年的平均收入来算,这很可能将是几十万亿的市场。
马斯克说,这个市场高达40万亿美元,是电动车市场的10倍,正是依此而来,老马也从不掩饰想用机器人代替人的想法。
目前,特斯拉出货量稳步提高,离不开其规划的10个超级工厂。如果能使用一款人形机器人代替工厂中的工人,只要综合成本低于员工薪资,就是一笔好生意,并能向全世界出口。
等到流水线工人被取代,诸如快递员、外卖员、保安、接待员等重复性高的岗位,也不远矣。
所以有观点认为,人形机器人甚至将把特斯拉的市值推到5万亿美元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