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基金 / 公募 / 私募 理财 / 信托 / 排行 > 58岁安徽人,干出瑞士今年最大IPO

58岁安徽人,干出瑞士今年最大IPO

2022-07-29 10:08  来源:财经365 作者:李静 本篇文章有字,看完大约需要 分钟的时间

来源:财经365

今日(7月28日),A股上市公司国轩高科,刚刚在瑞士证券交易所成功发行GDR,发行价格为每份30美元,募资总额约 6.85 亿美元,这是中欧通规则落地以来,瑞交所GDR基础发行规模最大的项目,也是瑞士资本市场今年最大IPO。

国轩高科背后的掌舵者,是60后安徽人李缜。公务员出身的李缜,1992年投身下海经商,先是牵头创立了合肥市经济技术发展中心,后又在2002年转制为国轩控股集团。靠着房地产业务,李缜转了第一桶金,后来再2006年果断杀入了新能源行业,国轩高科由此诞生,最近A股市值超700亿。

无独有偶,同样在今天,杉杉股份、格林美、科达制造也登陆了瑞交所,场面壮观。眼下,国内上市公司正排队奔赴瑞士IPO:欣旺达、三一重工、东鹏饮料、韦尔股份、乐普医疗……浩浩荡荡。当美股受挫,瑞交所敞开大门,宣告开启国内公司海外上市的新时代。

60后安徽人,缔造瑞士今年最大IPO

市值700亿元

国轩高科的故事,要从一位60后安徽老乡说起。

1964年,李缜在安徽省西南部的桐城市出生。16岁那年,他考入了池州师范专科学院,也就是如今的池州学院。四年后,李缜从学校毕业,先是被分配到安徽省利群机械厂政治处。后来他又被调至省城合肥市,来到了安徽省政府经济研究中心继续工作。

1

然而,朝九晚五的日子并不是李缜所追求的。时值1992年,国内下海经商大潮兴起,目睹翻天覆地变化的李缜,也在内心中萌生了创业的念头。于是,靠着职工集资来的5万元,李缜牵头创立了合肥市经济技术发展中心,并担任总经理一职。彼时,李缜的身份仍是一名“从商公务员”。

直到2002年,李缜创立的这家公司更名为国轩控股集团,正式被批准改制为民营企业。李缜由此彻底告别了公务员身份,从幕后走到台前。房地产业务,是李缜掘得的第一桶金,由他开发的国轩苑、国轩大厦、国轩假日等一系列楼盘,在安徽拔地而起。仅仅几年时间,李缜已成为安徽地产界知名企业家。

一次偶然的机会,让李缜开始与新能源结缘。彼时,国轩集团开发的某小区安装了一批太阳能路灯,但仅半年时间,路灯就全灭了。李缜了解到,原因出自于电池不能持久,这也激发了他的好奇心。为此,他在2005年年初来到中国科技大学参观学习,得知中科大在做一种磷酸铁锂的储能技术后,便组织了一批人跟进电池研究。

2006年5月,国轩高科应运而生,成为国内最早进军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领域的企业之一,也被李缜视为第二次创业。四年之后,李缜迎来自己在新能源领域的第一个高光时刻——2010年1月,全国首条纯电动公交路线在合肥开通,30辆纯电动公交车背后的供电方正是国轩高科。

2

也是在同一年,国轩高科与安徽本土车企江淮汽车联手,合作推出了第一代江淮iEV新能源电动车。仅过了两年时间,国轩高科就登顶了国内动力锂电池产值排行榜榜首,彼时刚成立一年的宁德时代还不见踪影。紧接着2015年5月,国轩高科登陆深交所,成为“动力电池第一股”,至今最新市值达到720亿元。

快速崛起的国轩高科,引来了汽车巨头大众集团的青睐。2020年5月,国轩高科公告称,大众中国将受让股权和认购定增的方式入驻国轩高科。去年12月,这笔战略投资宣告完成,大众中国合计投资87.09亿元,成为国轩高科第一大股东,但李缜仍拥有第一大表决权,为公司实际控制人。

李缜曾说过,这笔投资对于国轩而言,除了可实现优势互补、提升国轩的技术水平和品牌溢价能力之外,还有助于国轩更快地融入全球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与价值链。实际上,这只是国轩高科走向国际的开始,为随后赴境外上市奠定了基础。

今天,占据全球动力电池第八大份额的国轩高科,又迎来了新的里程碑——在瑞交所成功发行GDR,募资总额约 6.85 亿美元,一举刷新瑞交所纪录,成为瑞士市场今年最大IPO项目。

在李缜看来,中国的企业走向国际,不仅要产品走向国际,还要技术走向国际,更要资本走向国际。“我们将不懈努力,把国轩先进的能源科学技术,带向国际,与世界更多企业一起,共同推进人类社会走向新的能源文明。”

现在,中国公司排队去瑞士IPO

这是今年火热的一幕:此时此刻,四家中国企业正齐聚瑞士交易所。

较为知名的还有杉杉股份。今年4月份,杉杉股份公告了瑞士GDR发行计划,并在近日确定了发行的最终价格,为每份GDR 20.64美元,募集资金约为3.19亿美元。杉杉股份背后的掌舵者,正是鼎鼎有名的浙商郑永刚。出生于1958年的郑永刚,青年时期参军归来后,从一名货车司机做起,在27岁那年成为了鄞县棉纺厂厂长。随后,郑永刚又在1989年5月,赴任宁波甬港服装总厂厂长。正是在这里,他创立了响彻大江南北的“杉杉西服”品牌,并在1992年正式成立了杉杉股份。仅用四年时间,杉杉股份就挂牌上交所,成为了中国服装业第一家上市公司。

与此同时,郑永刚察觉到服装业的局限性,开始着手转型。199年7月,上海杉杉科技成立,宣告了郑永刚正式进军新能源行业。此后,郑永刚在新能源行业加速跑马圈地,2020年还以55亿元收购了LG化学偏光片业务。不仅如此,郑永刚又打造出一只独角兽——杉杉锂电,后者刚刚于今年4月获得了宁德时代、比亚迪、昆仑资本的联合投资,投后估值达到118亿元。

格林美也来了。同样是在4月,格林美启动了赴瑞士上市计划,最终发行价格为每份GDR12.28美元,所募集资金也将用于支持其海外镍矿项目生产运营、海外电池材料项目开发等。格林美创始人许开华,在创业之前任教于中南大学冶金科学与工程学院。作为一名大学教授,他深知废旧电池中的重金属对于环境的影响,以及这些资源的回收利用价值。于是在2001年,许开华决定投身创业,在深圳成立了格林美,杀入了废旧电池与钴镍回收赛道。

2010年1月,格林美成功登陆深交所,成为“开采城市矿山资源第一股”。如今的格林美,聚焦于新能源材料业务和城市矿山业务,年处理废弃物总量500万吨以上,三元动力电池前驱体材料业务在全球市场占比15%。

还有陶瓷机械龙头科达制造。在此次发行瑞士GDR的企业中,科达制造最先获得瑞交所上市批准,募集资金总额为1.73亿美元。1982年从景德镇陶瓷学院毕业的卢勤,早期在佛陶集团建陶厂任职。一次他去意大利出差,洽谈陶机引进事宜,却遭受了不公。因此他暗下决心,立志要造出国产建陶机械装备并取代欧洲装备。随后在1992年年底,卢勤用自己积攒下的几万元创办了科达,开启了中国陶机装备国产化之门。科达制造早在2002年登陆上交所,如今最新市值达到近400亿元。

眼下,还有更多中国公司正在排队去瑞士IPO的路上:欣旺达、三一重工、东鹏饮料、韦尔股份、乐普医疗……这是前所未有的一幕。

大家募到100亿真金白银

为什么会是瑞士?

为什么大家都要去瑞士IPO敲钟?

要回答这一个问题,我们先从GDR说起。所谓GDR,即全球存托凭证(Global Depositary Receipt),是指由存托人签发,以上交所、深交所上市公司的股票为基础证券,在规定海外交易所发行并上市,代表该基础证券权益的证券。每份GDR的面值,将根据所发行的GDR与基础证券A股股票转换率确定。

而此次发行GDR的主角——瑞交所,尽管对国内而言并不为人熟知,但竞争力并不容小觑。

资料显示,瑞交所由瑞士国内的苏黎世、巴塞尔、日内瓦这3家有百年历史证券交易所合并而成。截至2022年初,瑞交所约有230家上市公司,总市值约2万亿美元,平均市值达到约90亿美元,由此可见估值相对较高。此外,瑞交所的上市公司主要集中在消费、金融、大健康、工业、材料等行业,既有雀巢、罗氏制药等欧洲巨头,亦不乏礼来、百事等国际化大型企业。

今年2月,中国证监会正式发布《境内外证券市场互联互通存托凭证业务监管规定》,优化了沪伦通存托凭证机制,同时将德国和瑞士纳入境内外证券交易所互联互通存托凭证业务适用范围。随着这一规定的出台,点燃了A股上市公司奔赴瑞士的热情。

值得一提的是,其实早在2020年1月,为便利中国企业在瑞士发行GDR,瑞交所已修改财务报告相关规则,认可在瑞交所交易(含发行)证券的境外注册发行人采用中国企业会计准则。在上述规定出台后,瑞交所又立即计划修改上市及交易相关规则,并为GDR设置专门交易板块。

具体来看,瑞士GDR的发行及审批流程较为简单,通常在3至4个月左右的时间即可完成,这也使得发行总成本要低于其他境外IPO。以国轩高科为例,自4月27日董事会审议通过以来,该公司在仅3个月时间内,就完成了境内外监管审批和发行工作,发行折扣较启动当日A股收盘价仅折价3.5%。

而瑞交所最具吸引力的一点是,中国公司在这里能够募到真金白银。众所周知,瑞士是欧洲的主要金融中心之一,银行与保险业发达。此外,瑞士亦是全球领先的财富管理中心,这里聚集了超过 8 万亿美元的资产,企业选择在瑞交所上市,可以接触到资本充足、经验丰富的瑞士投资者和国际投资者等。例如今天在瑞交所的四家中国企业,在公告中无一例外地都提及“拓宽国际融资渠道”,而这四家企业此次的募资总额已超过100亿元。

以往,美国是国内企业海外上市的首选地。纽交所和纳斯达克这两大交易所,因为交易量大、手续简单无需排队、门槛相对较低、上市后股票溢价较高等因素,一直以来颇受国内初创企业的青睐。

但今年以来,美国SEC公布了多批“预摘牌”中概股名单,已有超过100只中概股被列入美国《外国公司问责法》清单。这也导致在美上市的中概股在上半年纷纷大跌,合计总市值更是在今年3月跌破万亿美元大关,往日忙碌景象不复存在。

现在,瑞士成为了那个最具吸引力的地方。正如瑞交所CEO迪塞尔霍夫此前所言,“那些认为赴美上市过程漫长的科技公司,瑞交所的大门将对他们开放。相比于美国,瑞士或许是一个更好的开启上市旅程的地方。

更多股票资讯,关注财经365!

阅读了该文章的用户还阅读了

热门关键词

为您推荐

行情
概念
新股
研报
涨停
要闻
产业
国内
国际
专题
美股
港股
外汇
期货
黄金
公募
私募
理财
信托
排行
融资
创业
动态
观点
保险
汽车
房产
P2P
投稿专栏
课堂
热点
视频
战略

栏目导航

股市行情
股票
学股
名家
财经
区块链
网站地图

财经365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财经365及/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

鲁ICP备17012268号-3 Copyright 财经365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Copyright © 2017股票入门基础知识财经365版权所有 证券投资咨询许可证号为:ZX0036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