氢璞创能创造了国内首个自主研发的燃料电池电堆自动化生产线,也是国内在商业运营及技术创新上最成功的燃料电池公司之一,还参与制定了多项国内燃料电池行业标准。
可谓中国燃料电池界的当红炸子鸡。
氢璞创能没有让雄韬失望,2017年6月,获得国达氢能1.2亿元的500套30KW车用燃料电池电堆订单。
另外,雄韬还投资了国内另一家优秀的燃料电池企业浙江氢途。
[2017年8月,第二届中国国际氢能与燃料电池产业发展大会] 左一是北京氢璞创能董事长欧阳洵、左二是国际氢能学会副主席、清华大学教授毛宗强、左三是雄韬董事长张华农、右二是雄韬高级顾问彭斌、右一是浙江氢途董事长周鸿波
入股氢璞创能和浙江氢途,只是雄韬布局新能源的一小步。
2017年7月31日,与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签署协议在燃料电池领域展开合作。
2017年9月22日,设立全资子公司深圳市氢雄燃料电池有限公司。
2017年9月26日,宣布将燃料电池作为发展战略。
最重磅的来了。
2017年10月31日,雄韬发布公告,与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签订协议,将在该开发区建设氢燃料电池产业园,并成立武汉雄韬氢雄。
这个项目总投资115亿元!
目标是3-5年之内,建成年产能10万套的氢燃料发动机系统生产基地,全省范围内推广不少于5000辆氢燃料整车。
项目涉及催化剂、质子交换膜、电堆、电池控制系统、氢燃料发电机系统、储氢系统和制氢系统以及加氢站等领域产品的开发、生产、运营和销售。
几乎整个产业链,全部介入,要的就是打造一个垂直闭环系统。
类似于当年,比亚迪做电动车的架势。
除了和张华农家乡武汉展开的合作,雄韬还获得了煤都大同的青睐。
2018年1月,雄韬与大同市人民政府签订协议,将在大同市建设雄韬氢能大同产业园项目,项目投资金额不少于30亿元。
在此前的文章中,君临提到过,大同的目标是从煤都转变成氢都,最重要的帮手就是雄韬。
整个2018年,是雄韬快速推进燃料电池进展的一年。
以上的布局和动作一旦完成,雄韬将成为国内燃料电池产业链最全的平台,没有之一。
首先,在膜电极领域,雄韬已经成为国内最重要的玩家。
膜电极是燃料电池堆的核心组件,由催化剂、质子交换膜、气体扩散层组成。
此前国内最优秀的企业是武汉理工新能源,其膜电极在全球都排名前列,雄韬选择与之深度合作,子公司武汉理工氢电的股东之一正是武汉理工新能源的核心人物-潘牧教授。
上图提到,武汉理工氢电已经实现向Plug Power供货,Plug Power是世界前三燃料电池系统供应商,而其95%的膜电极都来自武汉理工氢电。
随着去年底6000平米膜电极车间的建成,该项目给雄韬带来的收益将以亿为单位。
其次,燃料电池发动机系统领域,雄韬同样在国内绝对领先,产品体积功率比、重量功率比都是第一。
目前,雄韬在该领域有两支国内的顶尖团队。
一支团队由子公司武汉氢雄总经理熊云带领。
熊云此前在上海燃料电池汽车动力系统有限公司(上燃动力)工作14年,做到了公司副总。
上燃动力是国内最早从事燃料电池发动机的企业之一,万钢就曾是这家公司的总经理,上燃动力承担了奥运会和世博会的燃料电池车项目,而熊云是这两个项目的总工。
另一支团队来自大连新源动力,这家公司是中国燃料电池领域的国家队主力,雄韬收编了好多优秀人才。
与顶尖公司合作、收编高级人才,让雄韬一步步成为行业龙头。
5
君临提到过,现在国家发展燃料电池不是头脑发热,是技术发展刚好走到了这里。
燃料电池汽车本质上是混合动力汽车,基础的电驱动技术和电动力汽车是基本通用的。
随着电动力汽车的发展,相关的电驱动技术已经比较成熟,这个时候制造燃料电池汽车的难度已经小很多了。
国家的“三纵三横”计划早就拟好,现在走到推进燃料电池产业大发展的阶段了。
当然,对于雄韬股份而言,其规划的盘子很大,这也是问题所在,毕竟这需要非常非常多的钱。
对于市值几十亿、现金情况堪忧的雄韬而言,怎么弄钱是个大问题,怎么保证现金流不断也是个大问题。
特别是燃料电池的研发周期很长,很多关键的零部件,如质子交换膜研发和制造难度很大,雄韬是否能撑到最后的收割阶段呢?
一切,仍是未知数。
但投资,总是机遇与风险并存的。
并且雄韬也很聪明,通过绑定地方政府给自己分散压力,武汉是个有野心的城市,大同是个迫切需要转型的城市,跟他们牢牢捆绑,各得其所。
从策略上来看,雄韬是领先于行业内的其他对手的。
最后说一点,雄韬近期发布公告——
由于中美毛衣战导致其越南工厂因祸得福、锂电池销量大增、转让股权、部分燃料电池业务开始获得收益等原因,预计2018年净利润:同比暴增175.31%-224.86%。
在燃料电池产业漫长的烧钱大战中,这是个不错的开局。
想了解更多股票内容请关注财经365网。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