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委外定制话青睐公募基金的热度降低之后,基金专户承接委外的高潮可能随之而来。多位基金公司内部人士对本报称,当前专户产品承接委外限制较少,但是专户没有公募分红的税收优势。
种种迹象显示,公募基金承接委外资金的高潮期已经过去。在去年末调控新基金发行节奏后,近日监管标准再度升级。第一财经获悉,今年以来,委外定制的纯债债基和灵活配置型基金的申报已经停止审批;当前的纯债和灵活配置混合基金申报或在获批过程中,需要市场投资稽核、产品总监及总经理联合签字承诺产品为非定制化产品。
上海一家基金公司内部人士对第一财经记者称:“年前谈好的几单委外业务可能要黄了。现在公司正在考虑委外拼单模式,多家机构一起少量认购,先走正常途径把产品成立。绕开定制关卡之后,再让其他资金陆续进来。”
与此同时,在委外新产品发行近乎叫停的背景下,存量壳资源优势(1843.501, -12.67,-0.68%)凸显。有基金渠道人士对本报称,眼下行业销售的重点产品落到了存量的定制基金身上,这类基金管理费较低,相比体量较小的迷你基金更易受到机构青睐。
委外疾行受阻
公募基金委外化的高潮莫过于去年11月。彼时,当月委外定制基金发行数量逾百只,行业内大部分基金公司在规模扩张主要精力都在干同一件事情:开拓委外资源。
委外定制基金批量出现之际,一些基金行业内部人士给出了较高的正面评价,他们的看法诸如:“我不知道为什么外界说委外不行”“委外一方面满足了银行等资金配置的需求,也推到了公募规模的扩张”“公募做委外薄利多销,还能额外获得一批壳资源”……但随着委外定制高潮迭起,发展态势近乎疯狂之际,也有些的看法趋于谨慎。“我不知道风险在哪里,但整个行业一面倒的时候,风险就可能来了。”去年末,北京一家基金公司驻上海渠道如此指出。
实际上,伴随着债券市场巨震及其去年末资金面紧张情况发生,公募基金委外化的风险逐渐暴露。自去年10月下旬以来,中债银行间债券总净价指数跌幅超过4%,一批个券遭遇了惨跌。在市况最差的时候,现券市场一度几乎丧失流动性,鲜有成交;国债期货市场则纷纷跌停。临近去年末,在资金面紧张形势的驱使下,一些机构开始赎回固定收益类定制基金,获得现金头寸。事情的发展甚至引发了市场的恐慌,有市场人士担忧2015年股灾之后,2016年可能会有债灾发生。
行情危急之际,监管指导随之而出。央行不断向公开市场投放流动性,而证监会也在调节基金发行节奏,定制化产品发行数量随之锐减。即便如此,获批的产品仍可发行定制基金,一些基金公司也为此谈好了机构业务,待春节后,资金到位便发行产品。
不过,春节过后,监管调控再次升级。对于一些基金公司而言,几单委外业务“煮熟的鸭子飞了”。华南一家大型基金公司内部人士对第一财经称,现在监管叫停了纯债和混合型定制基金的发行,普通权益类产品风险较高,委外机构并不热衷。货币型的定制基金还能发行,但需求较小。
“壳资源”走俏
从产品发行端来看,如今委外资金通过定制新基金入市的空间已经较为有限。这也意味着公募基金行业委外的高潮已经过去。
不过,委外资金入市仍有去处。上海一公募基金负责华东区域的渠道经理对本报称,眼下委外资金一个重要的去向就是壳资源,即原有的定制基金,它具备了现成的低费率、适应委外资金需求的契约条款,可以吸引新的机构资金进来。
在他看来,由于新发基金渠道的不畅,未来这些壳资源体量可能会普遍增加,不排除会有更多百亿巨无霸基金的涌现;但也不排除未来也会遇到政策的变化。
该渠道经理称,原有的定制基金的优势很明显,管理费低于普通基金,也具有公募分红避税的优势。相反,现存的规模不足5000万的一批迷你基金则受制于管理费和契约规定要求的“正常化”,而得不到委外定制需求的青睐。“现在监管很严格,行业治理又透明,基金契约不能改,也不太可能通过返佣的形式来补贴机构客户。”
除了存量壳资源外,“拼单定制”风潮或将上演。上述上海基金公司内部人士称:“现在监管动向变化快,从去年末调控新产品发行节奏,到今年2月又不让发产品了。现在公司考虑的是拼单来发行基金,先发出来再说,现在不发,估计过一阵子连拼单也不能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