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基金报记者 吴君
在这一轮金融去杠杆中,银行委外资金受到制约,依靠“委外模式”发展壮大的债券私募机构面临考验,一方面要应对委外赎回,业务收缩;同时,去年底以来债市调整,导致业绩不佳。债券私募认为,今年可能是前几年高速发展后巩固提高的阶段,现在策略上会相对保守,以控制风险、做好业绩为主,未来“委外模式”可能发生改变。
委外模式遭遇严峻考验
关于委外发展趋势,上海某大型债券私募投资总监认为,原来银行把资金聚拢起来交给专业的投资团队,是金融市场的组织方式和结构,但现在监管加强,对银行同业业务、理财业务、表外理财等作出规范,未来资金对接的结构会有一定程度的改变。
债券私募业务被迫收缩
银行委外一般指银行委托给非银金融机构管理投资的资金。除了公募、券商资管等机构,这几年银行委外资金与私募基金业务往来也十分密切,委外资金几乎成了债券私募规模增长的最大“推手”。据记者了解,国内几家大型债券私募的资管规模中有70%~80%来自委外。有私募机构2014年初的规模仅为50亿,2015年底就突破了100亿,2017年一季度甚至达到400亿规模,规模增长迅速和前两年债券牛市、委外资金大举进入密不可分。
但今年形势发生巨大变化,债券私募的“委外模式”遭遇严峻考验。“我们大部分资金来自委外,今年整体业务在收缩。客户主要是股份制商业银行,最近没有发生大规模的赎回,仅有10亿左右赎回,但我们对今年委外的增长不是很乐观。”北京某大型债券私募投资总监告诉记者。
华北某大型债券私募投资经理表示,目前规模300亿,委外占70%,但去年以来规模几乎没有增长。“现在业内普遍在收缩,大银行好一些,小银行收缩得更厉害。私募受到很大影响,去年扩张较快的私募被赎回得更多,因为之前他们接了较多中小银行的钱,却未能达到相应的收益要求。”
北京另一家中型债券私募总经理也表示,今年银行委外在收缩战线,不仅没有新增规模,以往存续的规模也在压缩。部分私募反映今年银行委外到期不续作,农商行、城商行、四大行等都在缓慢收缩。据了解,上海某中型私募最近被银行赎回了一两亿资金。
债券私募委外规模收缩背后,市场、监管等均是重要影响因素。前述北京大型私募投资总监认为,一方面源于监管收紧,现在整个金融行业在去杠杆,委外的发展受到影响,另一方面,过去两年债市走牛,一直在赚钱,委外不赎回很正常。但去年以来很多账户都没达到预期收益,一些还在赔钱,被迫赎回在所难免。
前述华北大型私募投资经理也表示,现在银行自身的理财规模收缩较快,主要是同业理财这块;而且今年银行开始对私募业绩进行考核,表现不好的会被赎回。
债券私募做好防御“委外模式”陷入寒冬,一些债券私募表示对此已有心理预期,在业务规模上会相应减少,策略上也会保守一些,以控制风险、做好业绩为主。
前述北京大型私募投资总监告诉记者,在享受了两三年的好时光后,已做好心理准备面对困难局面。“对私募而言,现在的监管并不意味着业务的终结,而是前几年高速发展后的巩固提高,只要业绩表现良好,未来仍会有机会。”
前述华北大型私募投资经理表示,现在投资操作上保守一些,主要配置短债,并且多备一些现金,保持足够的流动性,应对可能的赎回。“委外收缩可能是短期趋势,但资金总是要交给更专业的机构,今后银行选择私募的标准也会提高。”
前述北京中型私募总经理说,政策的监管收紧可能会延续一段时间,现阶段先做好流动性管理,应对市场风险,核心是要做好业绩,等有机会再开展业务。“债市经过一轮下跌后具备一定投资价值,选择余地变大了,这时建仓选择品种收益会比较好。”
这几年银行委外资金与私募基金业务往来也十分密切,委外资金几乎成了债券私募规模增长的最大“推手”。大型债券私募的资管规模中有70%~80%来自委外。 在享受了两三年的好时光后,私募已有心理准备面对困难局面。“对私募而言,现在的监管并不意味着业务的终结,而是前几年高速发展后的巩固提高,只要业绩表现良好,未来仍会有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