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安金信基金评价中心一份研报显示,截至5月19日,今年已有9只公募基金遭遇清盘。这其中,有7只在4月份宣布终止合同。4月俨然成为史上公募基金清盘最密集的月份。其实,自2014年“清盘靴子”落地至今,清盘的公募基金数量已有61只,合计规模93.54亿元。可以说,公募基金清盘已成常态化。但在清盘规模上,今年仍然较突出。这9只公募基金合计清盘规模为36.73亿元,这已经超过2016年全年。
从基金类型上看,2014年以来清盘的基金以短期理财债基、指数型基金为主,数量均超过10只。QDII基金也有4只。
基金业绩并不是造成此次清盘潮的主要原因。上述研报显示,2014年以来清盘的60多只基金中,仅6只收益为负,其中5只为指数基金,1只为QDII基金。其中也不乏收益超过40%的基金。
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了当前的公募基金清盘潮?
一、规模过小
在4月份清盘的7只基金中,有3只是因为基金规模太小,触发了合同约定的清盘条款而终止合同的。
近年来新基金大量发行,基金数量已经突破4000只同时仍在增多。但受基础市场不佳、普通投资者申购意愿不强、一些机构集中赎回等因素影响,基金的迷你化问题日趋严重。这在指数型基金和QDII中尤为明显。前者波动性大、风险大,后者受众面较小。
按照相关规定,如果净值规模持续低于5000万元“红线”,基金公司就存在清盘压力。而根据同花顺统计,截至今年一季度末有222只迷你基金的资产净值低于5000万元。更有创金合信尊利纯债、新沃通盈、信诚月月支付等多个基金规模不足400万元,其中规模最小的创金合信尊利纯债净值规模竟只有14万元。
二、政策影响
自2016年末以来陆续推出的保本基金、分级基金等监管新规使得存续基金后期运作难度加大,监管环境的变化较为直接地影响了这类产品的生命周期。
另外受监管趋严影响,此前进入公募基金的银行委外资金,不得不加快撤出。按说,遇到这种情况,基金公司会找一些机构资金帮忙救急。但在目前,这种需要救急的基金数量增多环境下,其寻找资金的难度也会随之增加。这就使得一大批基金规模急剧收缩。随着调控政策的深入,今年清盘基金数量和规模总量有望继续上升。
那么对于投资者来说,基金清盘将有什么影响呢?
货币型基金因为流动性强且收益稳定,申购赎回也较方便快捷,因此清盘对投资者影响不大。
股票型基金清盘一般与业绩不佳有关,意味着其在股票高位进场,低位出场。对于投资者来说,清盘意味着割肉。
而对于封闭式基金来说,因为可以折价拿分红,清盘对投资人则是好事。一般情况下,作为投资人,我们要注意避开那些规模小和成立时间短的基金。这种基金不是业绩差没有人气,就是缺乏历史业绩做参考,风险难以预料。(本文作者田思,来自“周知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