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基金 公募 / 私募 / 理财 / 信托 / 排行 > 公募步入“111”时代:悍将归来

公募步入“111”时代:悍将归来

2017-06-09 08:28  来源:东方财富网 本篇文章有字,看完大约需要 分钟的时间

来源:东方财富网

   公募“111时代”全景图

  仿佛一夜间,曾经出走私募的大佬们,不约而同地选择了回归之路。曾经苦于人才流失的公募行业,似乎又迎来了春天。

  究其根本来看,大佬们携手回归的背后,一方面是基金行业制度的改革与创新;另一方面则是资本市场和资管行业监管加强、监管套利空间不断缩小的结果。 当然,这些大佬们身上深深的公募“烙印”也或多或少指引了他们的回归。

  撇开这些具有特殊身份的大佬,还有更多其它行业的人或机构也在试图进入公募行业。这个早已经百家争鸣、竞争白热化的行业也随着最新两家公募基金公司的成立而进入了“111”时代。

  透析当前公募行业的格局图,我们看到最初以券商、信托系公募为主导地位的行业格局已然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互联网金融系公募的雄霸、银行系公募的崛起、新式公募的层出不穷,都显现着,泛资管行业的公募正在迎来全新的时代。

  而另一方面,多层次资本市场也在提供新的机遇与挑战,比如定增基金、新三板基金,然而不是每片新的领域都是沃土,也有折翼而归的暗淡,比如我们提供的新三板基金案例。

  乾坤未定,人人皆为黑马。

  多年来面对人才流失症结的公募行业,一时间掀起大佬级人物反哺的潮流。

  6月2日,证监会同意核准设立博道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博道基金”),博道基金成为业内第三家私募转公募的基金公司。

  博道基金背后的掌舵者,来自原公募行业的风云人物——莫泰山。莫泰山曾在交银施罗德基金担任总经理,一手把公司规模带进行业前十;2010年底,莫泰山毅然辞职投身私募界,担任重阳投资的高级合伙人;“公转私”近3年后,2013年莫泰山告别重阳投资,参与创立上海博道投资;时隔4年后,莫泰山终又回到公募。

  除了莫泰山之外,很多曾经出走私募的大佬们,都不约而同地选择了回归之路。

  然而,这距离他们离开时的江湖,已经不同。公募基金家数已经突破至111家,泛资管行业的挑战也层出不穷,以往一招走遍天下的公募基金运行模式似乎已经不再行得通。

  这一次,归来者与留守者,如何重新谱写公募格局图?

  悍将归来

  除博道基金外,此前成立的两家“私转公”的基金公司背后同样有原公募大佬的身影。

  其中,去年6月28日破局“私转公”的鹏扬基金,背后的掌门人杨爱斌曾是“公奔私”的焦点人物,创立鹏扬前担任华夏基金固定收益部总监;而今年3月3日获批的凯石基金,其实控人陈继武也有着十年的公募生涯,曾在富国基金担任投资总监。

  此外,今年4月29日鹏扬基金还发布公告称,鹏扬基金新增宏实资本为其股东,而宏实资本的法定代表人为被誉为基金界“教父”的范勇宏。此次投资鹏扬基金,是一直相对低调的范勇宏继华夏基金、国寿资产之后,再一次出现在公众视野。

  一个又一个大佬级的人物重返公募,已然不只是个别现象。他们的回归,背后反映的是基金行业制度的改革与创新。

  一位曾在2014年“公奔私”的基金大佬向记者表示,“私募转公募愈发频繁,背后在于基金行业的改革。正是因为公募行业的准入门槛降低,给这些想要进入公募或重新回到公募的人创造了机会,对行业而言,这是一件好事。”

  确然,基金法修订后,放开了基金从业人员证券投资的限制,更允许专业人士持有基金公司股权,为奔私大佬设立具备激励机制的新公募基金公司打开了大门。

  除了制度的创新外,奔私大佬重返公募,也是资本市场和资管行业监管加强、监管套利空间不断缩小的结果。

  6月7日,深圳一位私募总经理向记者分析称,“早些年很多公募人士奔私,是因为当时的私募行业基本处于监管空白地带,灵活度和自由度很高。但最近几年监管层对私募行业的监管政策不断趋严,各层面的监管体系也都搭建成型,私募套利空间缩小,同时监管压力并不比公募轻松,所以才会有公奔私人才重新回流的现象。”

  另外,有公募人士认为,大佬反哺公募的现象还与近两年机构投资者大举进军公募,为公募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有关。

  深圳一位公募特定资产管理部总经理向记者表示,“在委外投资和养老金投资方面,公募的身份是比较受认可的。即便现在有的业务不适合通过公募来展开,但专户还完全可以做。大佬们本身有名气,在渠道方面也有优势,重回公募有一定号召力。”

  当然,对重返公募的大佬们而言,或还有精神上的寄托。凯石基金陈继武就曾公开表示,对公募情有独钟,痴心不改、海枯石烂。

  截至目前,私转公的三家基金公司中,鹏扬基金已经在今年5月份发行了两只债券基金;凯石基金则在准备权益类、债券、量化等多类品种,尚未发行首只公募产品;而博道基金由于刚拿到批文,将待私募产品处理完后才能发公募。

  派系角力

  除博道基金外,6月2日还有另一家基金公司——国融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也获得了证监会的批文。随着这两家公募基金公司成立,市场上的公募基金公司数量达到了111家,进入“110+”时代。此外,有14家资产管理机构取得了公募资格。

  越来越多新生力量的加入,使得公募行业呈现出银行系、券商系、保险系、信托系、创投系、私募系等各细分派系相互竞争的格局。

  据数据显示,111家公募基金公司中,券商系阵营最为庞大,达到50家,几乎占据了公募行业的半壁江山;紧随其后的是信托系,以25家位列第二;此外,银行系有15家、保险系4家、私募系3家,其余派系共14家。

  各种新式派系的诞生,主要集中于2016年之后。除了前述提到的几家私募系基金外,首家全自然人股东的公募基金汇安基金、首家房地产系基金格林基金、首家期货系基金公司系南华基金等多样化的基金公司都是在2016年问世。

  华南一家创投公司的董事长向记者表示,“公募牌照放开后,这两年我们也考虑过要不要申请公募牌照,但基于目前的定位,我们还是决定将业务集中在私募股权投资上面。不过,不排除以后我们也可能会进入公募,毕竟现在是泛资管时代。”

  由于不同派系基金公司所带的“原始基因”不同,因此在发展道路上各有差异,而某一因素的助力极有可能改变原本看似稳固的行业布局。

  例如目前位于全行业规模首位的天弘基金就是凭借引入互联网金融这一前所未有的玩法,才创造了规模破万亿的奇迹。而近两年又一个因某一因素助力而大发展的情况是——银行系基金公司在委外资金的助力下成为势头最猛的派别。

  梳理2015年初至2017年一季度末基金公司的规模变化来看,坐拥半壁江山的券商系的发展被银行系远远甩在身后。银行系基金公司数量占比虽小,但两年多来却实现了超800亿的规模增长;而占据大部分市场的券商系和信托派却“身陷囹圄”,基金规模大幅度缩减,券商系更是被割掉3600多亿的市场份额。

  在银行系中,工银瑞信基金已经成为当之无愧的“门面担当”,在近两年中,其阵营迅速扩充至7000多亿,规模增长超2000亿,为银行系的江山立下汗马功劳。

  此外,2013年成立的永赢基金以近300亿的规模增长量成为银行系的第二大功臣,尽管工银瑞信的规模增长“战绩”是它的8倍,但永赢基金两年多的时间内规模增长近7倍,可谓是银行系中的“潜力股”。

  反观规模缩减较严重的券商系,易方达、华夏、南方等派中“十大长老”2015年以来的规模都出现了超百亿的缩减。其中,华夏基金规模缩减最大,丢失了900多亿的市场规模,广发基金、南方基金和易方达基金的基金规模也减少了超300亿元。

  派系混战之后,券商系虽元气大伤,但原始的积淀没有妨碍它占据市场十大巨头基金中的4个席位,分别是易方达、博时、南方、华夏;而近两年迅猛发展的银行系与券商系势均力敌,也占据4席,分别是工银瑞信、招商、建信和中银;此外,互联网金融系的天弘和信托系的嘉实各占1席。

  有业内人士分析表示,现在公募行业的竞争已经非常白热化,而仍然有这么多人在积极申请公募牌照,背后在于公募基金对市场仍对资本有很大的吸引力,同时在泛资管时代,设立公募基金已成为各机构布局大资管业态的重要一环。

  根据证监会最新公布的信息显示,目前仍有超过40家新基金公司发起设立,名单中仍有包括朱雀投资等知名私募机构正在排队,可以预期的是,未来的资管领域竞争格局必将更加激烈。

  货基之争

  落脚到今年的竞争热点,在权益遇冷、打新低迷、委外萎缩的背景下,货币基金成为了各大基金公司的“必争之地”,众多基金公司将营销重点转向收益不断上行的货币基金之上。

  深圳一位公募固收经理指出,“每一年公募行业都可能会有火爆的产品出现,例如去年的量化基金和打新基金,而今年无疑是货币基金的大年。”

  鹏华基金叶朝明向记者分析称,“货币基金是一款流动性和收益性兼顾的产品,今年以来,伴随短端利率的持续走高,债券期限利差逐渐缩小,个别时点甚至出现倒挂情况,这就为货币市场基金提供了较好的收益提升机会,在满足流动性需求的同时,货币基金也能为客户提供非常有吸引力的收益回报,产品的资产管理服务水平得到大幅提升,预计各家基金公司将会把货币基金的营销持续进行下去。”

  货币基金成为各基金公司今年的营销重点,背后还有这更多原因。除了资金紧张导致货基收益率上涨,以及股债低迷投资者风险偏好大幅下滑外,第三方互联网平台在货基代销上的发力,也从另一面激发了基金公司在货基推广上的发力。

  从博时旗下货币基金6月1日接入余额宝页面,打破余额宝在蚂蚁聚宝上“一基独大”的平衡开始,业内就展开了“谁会是下一个”的猜测。多家大型受访基金公司表示,在与蚂蚁金服等金融平台合作上,公司态度一直很积极。

  华南一位电商负责人向记者坦言,“我们也与蚂蚁金服有沟通,但并没有确认在货基代销上的合作。基金公司当然都希望能争取到,因为互联网渠道的力量之前都已经显现。”

  在6月1日,蚂蚁聚宝相关负责人曾向记者表示,基于techfin的战略,蚂蚁聚宝在探索更大范围地向金融机构开放,包括向货币基金开放代销渠道。未来蚂蚁聚宝会设一个货币基金专区,供用户自行挑选。 对基金公司而言,这不但是一个不可错过的新渠道,同时也利于公司发展互联网业务。

  据记者了解,蚂蚁金服与基金公司沟通的上线货币基金的合作,与6月中旬蚂蚁金服上线的“财富号”有所区别,前者是纯粹的货币基金代销,而后者则是基金公司在“财富号”上经营专门的品牌专区。

  无论是何种方式,基金公司与互联网金融的合作正在开启新的局面。除蚂蚁金服外,包括腾讯零钱、京东金融都在试图探索更好地将基金代销与场景化的结合。在今年4月7日,京东金融就上线了首家金融机构自运营平台——京东行家,首批有9家基金公司入驻。

  在这些互联网金融平台谋求新的转变之时,立足于综合发展的大型基金公司,要如何抓住共同发展的机会,是在日趋激烈的行业竞争中需要思考的问题。

  被问及今年诸多基金公司在货基上的发力,是否会导致基金公司规模排名变化时,鹏华基金叶朝明表示,“目前各家基金公司都看到了货币基金的市场机会,战略方向的选择和公司整体的资源整合能力将导致各家公司的发力结果有所差异,一定程度上可能会导致基金公司短期规模排名的变化。”

  乾坤未定

  当然,货基只是部分基金公司今年的营销重点之一。对于在泛资管时代下竞争的基金公司而言,每家公司都有不同的发展思路。

  某大型基金公司高层向记者分析称,“新成立不久的基金公司需要专门在某个有优势的业务上进行布局来立稳脚跟,例如在专户上、债基上或者在权益基金上发力,这些公司必须选择的特色化道路,因为她没法一开始就全面铺开。而对于已经有着多年积淀且产品线都非常完备的大基金公司而言,有的业务你不做而其它大公司做了,你可能就要被拉开距离,在创新储备和渠道扩张上都不能落后。因此不同公司有不同的打法。”

  从近两年各基金公司规模排名的此起彼伏来看,也折射出公募行业仍然在不断地发生改变和创造新的机会,很多局面在一夕之间都可能发生转折。

  正如个别因为大力发展定增业务而迅速壮大规模的基金公司,此刻却因为“减持新政”而面临着投资人可能大面积赎回的“尴尬”;而个别曾因权益产品业绩爆发而吸引了大量客户的基金公司,在业绩持续下滑后如今面临着规模迅速萎缩和公司人才大量出走的困境。与之相对的是,也有公募基金公司在遭遇了多年的低谷后由于连续抓住了多次大的机会而重新崛起,重回行业前十。

  一次弯道超车的机会,能给基金公司带来不一样的发展走向;而一个意外的情况,则可能使基金公司痛失此前打下的美好江山。

   推荐阅读:

   中国正开启公募FOF时代

        又是一年高考季 公募私募都来凑



标签信托 基金 公募

阅读了该文章的用户还阅读了

热门关键词

为您推荐

行情
概念
新股
研报
涨停
要闻
产业
国内
国际
专题
美股
港股
外汇
期货
黄金
公募
私募
理财
信托
排行
融资
创业
动态
观点
保险
汽车
房产
P2P
投稿专栏
课堂
热点
视频
战略

栏目导航

股市行情
股票
学股
名家
财经
区块链
网站地图

财经365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财经365及/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

鲁ICP备17012268号-3 Copyright 财经365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Copyright © 2017股票入门基础知识财经365版权所有 证券投资咨询许可证号为:ZX0036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