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财政支出创新方式之一,政府引导基金在我国迎来持续性爆发增长。近期,多地政府明显加快引导基金设立的步伐,不少地方把积极组建政府引导的产业基金、做大基金规模提上了日程。分析人士指出,随着竞争加剧,目前越来越多的地方政府已经意识到,市场化的运作模式对引导基金的实际效果影响至关重要。因此,政府引导基金发展的市场化趋势越来越明显。
发展步伐明显提速
6月23日,在第六届中国(广州)国际金融交易博览会上,广东珠三角优化发展基金之先进制造业产业基金宣告成立,该基金由广东省级唯一产融结合国有资本运营平台——广东恒健投资控股有限公司联合金融机构发起设立,总规模200亿元,并将通过子基金带动共1000亿元投资规模,投向广东省政府重点鼓励发展的先进制造业产业。
类似的政府引导基金近期频频“诞生”。如天津市财政日前出资200亿元,设立天津市海河产业引导基金,引导社会资本投向支柱产业和新兴产业;河北省建立商贸流通发展引导基金,推动河北省商贸流通业发展。
在加快引导基金设立步伐的同时,还有不少地方把积极组建政府引导基金以及做大基金规模提上日程。如山西省政府本月上旬就出台了支持基金业加快发展系列政策,包括建立政府投资基金容错机制等。
政府引导基金,即政府出资设立母基金,下设若干子基金,子基金采取和社会资本合作的方式设立。事实上,我国政府引导基金从2014年开始步入快速发展时期。近年来,地方引导基金提速发展的势头越来越明显。私募通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底,我国政府引导基金已设立1013只,总目标规模53316.50亿元,已到位资金达19074.24亿元。其中,仅2016年就新设立政府引导基金384只,披露的总目标规模超过3.1万亿元,较2015年同比增长100.8%。
“一方面因为政策的引导和中央层面基金设立调动了地方积极性;另一方面缘于各级政府促进产业转型升级,解决融资难问题需求迫切。”清科研究中心分析师邢姗姗指出,引导基金既可以反哺当地的创业企业,也可以通过子基金参与到更多的新兴项目中,为当地传统产业转型带来更多选择。
市场化特征显现
在业内人士看来,政府引导基金最大的作用就是能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撬动效应,吸引社会资本,以股权投资方式有力破解创新型、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成长难题,推动产业发展。
在政府引导基金迎来爆发性增长的同时,其亟待更加市场化运作的呼声日益高涨。分析人士指出,由于政府引导基金来源财政资金,风险偏好比较低,相关部门在决策时往往站在自己的角度,把风险控制和政策目标放到首位,且缺乏市场化的、合理的奖励机制,既难以充分带动社会资本的积极性,也难以吸引优秀的基金管理团队。
不过,随着“新进者”的增多,政府引导基金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越来越多的地方政府已经意识到,市场化的运作模式对引导基金的实际效果影响至关重要。不少地方纷纷出台各种优惠政策,吸引和争夺具备产业带动、掌握核心产业整合能力的基金管理人。
在这样的背景下,政府引导基金逐步走向市场化成为一种趋势。比如,天津市政府此前就先后出台了20多项市场化的支持政策,包括天使投资引导基金优先核销、创业投资引导基金裸退等,目前效果显著。
此外,成立于2010年的湖南文化旅游产业投资基金现在的市场化运作明显。达晨创投公司董事长兼湖南文旅基金管理公司董事长刘昼介绍,除了给基金的管理公司支付管理费外,湖南文旅基金还按照市场规则为其制定了激励机制:如年化收益率达到8%,将给予20%的业绩分成。
清科集团副总裁、清科母基金董事总经理符星华认为,政府引导基金未来将会在政策与市场竞争的引导下逐步走向市场化,这将提升引导基金管理团队的运营水平与专业能力,有效地解决创投企业募资困难问题,鼓励更多的社会资本参与新兴产业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