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知A股的投资者都知道,A股市场长期以来存在着对“新”的偏好,这种偏好在新股的溢价上体现得尤为显著。即使是在这两年相对低迷的市场中,次新股投资依然是市场资金的主流投资方向之一。这种长期偏好背后的支撑是什么呢?从本质上来看,对新鲜事物的追捧根植于人心深处,也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从投资的角度看,如果能把握实体经济中新的发展趋势,能够洞察股票市场上新的风格变化,也的确可以获得理想的投资回报。
那么,在资本市场上如何把握对“新”的追求?A股市场从来不缺少新的题材、故事,上市的次新股只要质地看起来不错,追捧者同样大有人在,其结果就是题材股、次新股估值显著高于行业平均水平。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亦步亦趋地进行追“新”投资,其效果往往会大打折扣。在2015年的牛市中,互联网金融作为新兴主题,引来了前赴后继的投资者,短期也带来过惊人的高收益。然而,短短两年之后,其估值的回归带来了大幅度的股价调整,不少投资者最终付出了昂贵的代价。
在笔者看来,“新”本身是一个相对的概念。以市场上讨论比较多的电动汽车主题为例,在传统汽油车、柴油车面前,它是新的概念,但在燃料电池车、核动力汽车面前,又显得有点陈旧了。那么,核动力汽车有多“新”呢?要知道福特汽车甚至早在1958年就已经推出了核能概念车——Nucleon。
今年以来,A股市场的风格变化令不少投资者大跌眼镜,不少传统行业的“旧”公司表现远远好于多数新兴产业公司。深究其原因发现,过去的三至五年里投资者远离传统行业太久了,许多传统行业的优质公司对投资者而言变成了“全新”的投资标的。因此,研究或者投资重要的不是去追逐表面上的新鲜,而是需要实实在在地判断一个产业、一家公司是不是真正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
回到投资上来看,笔者认为,更关键的问题在于“立新”先要“破旧”。相对于明天而言,今天以前的所有事物都是旧的,所有想法都是旧的,所有的投资理念、成功典范也同样都是旧的。做投资永远绕不开对未来的预测与判断,要做到尽可能客观地预测与判断就离不开对今天的否定,更深入一点来说,也离不开对过去自我的否定。做好投资不仅要对投资对象进行深入分析,也需要对自己的研究体系、投资观念反复思考,既要抛弃过时的观点,也要抛弃过时的研究方法,这一点应该是投资的难点所在。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有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