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基金 公募 / 私募 / 理财 / 信托 / 排行 > 处罚不到位是老鼠仓横行的主要原因

处罚不到位是老鼠仓横行的主要原因

2017-07-11 15:50  来源:证券时报 本篇文章有字,看完大约需要 分钟的时间

来源:证券时报

    近期,工银瑞信交易室副总监胡某因“老鼠仓”非法获利4200万元,让市场再次对基金从业人员的“老鼠仓”行起“注目礼”。值得注意的是,这是工银瑞信基金公司被曝光的第三起从业人员“老鼠仓”案例。笔者以为,“老鼠仓”横行,处罚不到位是背后的主要因素。

  根据监管部门的通报,2014年以来证监会共启动99起“老鼠仓”违法线索核查,向公安机关移送涉嫌犯罪案件83起,涉案交易金额约800亿元。截至今年5月底,司法机关已经对25名金融资管从业人员做出有罪刑事判决,证监会已经对15名证券从业人员采取证券市场禁入措施。数据虽然显示相关违规违法人员受到了处罚,但也足以印证“老鼠仓”横行已到了疯狂的程度。

  自上投摩根原基金经理唐建“老鼠仓”案曝光以来,中国证监会的捕“鼠”工作就一直在进行。期间,监管部门利用大数据系统,让众多隐藏极深的“老鼠仓”现出原形。而且,多位建“老鼠仓”的违规违法者也受到了处罚,特别是像博时基金原基金经理马乐、中邮基金原基金经理厉建超、交银施罗德原基金经理李旭利等“老鼠仓”案更是轰动一时。

  不过,对于“老鼠仓”案的处罚,目前主要存在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虽然《刑法修正案(七)》第一百八十条新增了“利用未公开信息交易罪”,且情节严重的依照“内幕交易罪”进行处罚,但由于各地法院对于规则理解的不同,客观上导致处罚标准不同。二是针对“老鼠仓”案的判决,从现有的案例看,呈现出重罪轻判多与缓刑多的“两多”格局,这明显不利于打击“老鼠仓”等违规违法行为。

  因此,证监会在通报中表示要推动出台“老鼠仓”司法解释 ,明确执法标准是非常有必要的。特别是,如果有了最高法的“老鼠仓”司法解释,因“老鼠仓”利益受损的投资者,或许也能像上市公司虚假陈述一样,对违规违法者发起索赔诉讼,以维护自己的利益。而且,该举措也可从另一方面加大违规成本,并达到严惩违规者的目的。

  严打股市“老鼠仓”,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过程。在出台《刑法修正案(七)》后,市场上仍然不乏铤而走险者,实际上也说明《刑法修正案(七)》对建“老鼠仓”的违规违法行为的威慑力是有限的。因此,惩治“老鼠仓”行为,除了早日出台“老鼠仓”司法解释外,建议对《刑法》重新进行修订,重点是大幅提升“内幕交易罪”与“利用未公开信息交易罪”的刑期,且要尽量避免作出缓刑判决,让违规者实实在在感受到法律的威严。

  另一方面,监管部门对违规者采取行政处罚、市场禁入的同时,对建“老鼠仓”违规者要提升经济处罚的力度。根据《刑法修正案(七)》第一百八十条的规定,无论是“内幕交易罪”还是“利用未公开信息交易罪”,也无论其情节是否严重,在罚金的处罚上都是“违法所得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现实案例中,光大保德信许春茂案、马乐案、工银瑞信王勇案等,都被相关法院处以违法所得一倍的罚款,这也与近年来证监会对操纵市场违规者常常处以违法所得两倍、三倍甚至顶格罚款形成鲜明的对比。个人建议,对“老鼠仓”的罚金,可提升至违法所得的两倍以上甚至更高。

  此外,以往基金公司出现“老鼠仓”案例,常常被定性为“个人问题”,但像工银瑞信,前后出现三起“老鼠仓”案例,显然不能用“个人问题”来搪塞了。这些基金公司频现“老鼠仓”,既暴露了其当初招聘人员时重学历、重职业胜任能力轻职业操守的弊端,也凸显出其公司治理存在缺陷,内控机制形同虚设的问题。因此,相关基金公司同样应该受罚。只有多方面形成合力,“老鼠仓”横行的状况才有可能得到缓解。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有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标签行情 基金 市场

阅读了该文章的用户还阅读了

热门关键词

为您推荐

行情
概念
新股
研报
涨停
要闻
产业
国内
国际
专题
美股
港股
外汇
期货
黄金
公募
私募
理财
信托
排行
融资
创业
动态
观点
保险
汽车
房产
P2P
投稿专栏
课堂
热点
视频
战略

栏目导航

股市行情
股票
学股
名家
财经
区块链
网站地图

财经365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财经365及/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

鲁ICP备17012268号-3 Copyright 财经365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Copyright © 2017股票入门基础知识财经365版权所有 证券投资咨询许可证号为:ZX0036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