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今年年初再融资新规和5月份减持新规后,公募基金参与定增投资在6月份一度“停摆”。然而,减持新规发布后一个月有余,定增市场中“拿票”一度“熄火”的公募基金在7月份开始行动。近日,4家基金公司旗下的12只基金发布公告称参与了非公开发行股票的认购。业内人士称,在新规影响下,定增市场呈现供需趋冷的局面,定增项目的折价率也越来越高了。
富国基金7月12日发布公告称,富国基金旗下5只基金参与了“宜通世纪”非公开发行股票的认购。这已经是7月份以来第4家公募基金参与定增项目了。
早在7月6日,大成基金公告称,旗下基金参与了“银轮股份”非公开发行股票的认购;7月11日,国投瑞银基金公告旗下2只基金参与了“宜通世纪”的定增项目;另外,银华基金旗下的银华鑫锐定增则参与了“棕榈股份”非公开发行股票的认购。
记者发现,在减持新规发布之后的6月份,公募基金对定增项目的参与近乎“停摆”,直到7月初才开始公告新的进展。而造成上述现象的重要原因就是“减持新规”的影响。
北京一家大型公募定增基金经理认为,6月份公募参与定增趋于“停摆”主要原因有二个方面:一方面,5月底减持新规刚出来,很多上市公司定增的发行都停顿了,导致定增项目的供给大幅下滑;另一方面,公募基金也在犹豫和评估新规对定增投资的影响,有的产品可能已经无法投资定增项目了,虽然公募对定增标的的需求还是存在的。该定增基金经理称,“我们管理的定增基金还在建仓期,目前仓位只配置了二成左右。而按照基金合同,作为定增主题基金,这只产品80%的资产都要用于定增项目,定增项目稀缺会导致基金轻仓运作,如果有好的定增项目还是要去配置的。”
按照减持新规的要求,通过定增获得股份的股东,在锁定期满后12个月内只能集中竞价方式减持50%,还要受90日内减持总数不超过股份总数1%的限制。据业内人士测算,原本锁定一年后即可完成对定增股份的减持,而根据减持新规,要完全减持至少需要在定增完成后的两年。
随着定增标的的减少和机构布局定增市场“战线”的收缩,定增市场也开始呈现供需趋冷的格局。
“定增项目不多,但定增参与者也在减少,我们拿到项目的折价也越来越高了。”该基金经理称,“比如,我们近期参与的定增项目,我们拿到的是七五折,安全垫是比较高的,折价比新规前明显放大。”
这位基金经理介绍,公司在选择项目时更看重基本面:一方面,要求拿到的股票估值水平在未来一年时间里相对保持稳定;另一方面,要求企业的内生增长率要超过25%,中小创的增长要超过50%,追求企业的真实成长和业绩稳健。
值得注意的是,有部分非定增主题的权益类基金也参与了定增。北京一位中型公募定增基金经理对此表示,“可能这些公司投研比较青睐这些股票的基本面或有高的折价率;另外,定增股票市值在他们的规模中占比较低,在满足基金充裕流动性的条件下,高折价、优质的定增标的或有助于增厚投资收益。”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有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