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基金 公募 / 私募 / 理财 / 信托 / 排行 > 做宏观对冲策略要站在高处思考问题

做宏观对冲策略要站在高处思考问题

2017-08-07 15:07  来源:中国基金报 本篇文章有字,看完大约需要 分钟的时间

来源:中国基金报

    北京乐正资本董事长王江平,一个从业20年的投资老将,曾经任职于信托、公募基金、保险、券商等金融机构,如今投身私募,潜心投资研究,做大类资产配置。“做宏观策略需要通过自上而下的综合分析,寻找不同类别资产的趋势性机会(或者阶段性、结构性的趋势性机会),在保证资产安全的前提下获取回报,追求Smart Beta。”

  布局蓝筹港股获利 继续看好确定性增长机会

  今年上半年,市场风格出现剧烈分化,王江平将主要仓位布局在蓝筹股上,同时配置一部分港股的汽车、消费、电子等行业,取得出色业绩,在多家机构的年中排行榜上,乐正资本旗下产品在宏观对冲策略中名列第一。成绩的取得得益于乐正的潜心布局。去年四季度,王江平做了四个层面的分析:第一,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美国经济转型期,标普500指数震荡了14年,走出了以消费和科技股为主的漂亮50行情。现在中国人均GDP1万美元,而且中国人口是美国的四倍,消费股应该能走出来;第二,政策稳定,系统性风险下降。第三,经济增速下降,企业间存量竞争加剧,行业优势越来越向龙头集中;第四,港股通放开使得市场环境发生变化,港股的估值比A股便宜很多,两个市场接通后,机构资产组合向港股调整。

  接下来市场会怎么走?王江平坦言,现在中国经济短周期库存周期到了较高位置,但中周期企业资本开支在较低的位置,两个周期交织在一起比较难判断。

  在行业和板块上,王江平认为,蓝筹股、周期股、成长股在未来一段时间可能都有机会,要看从什么角度去挖掘。“漂亮50行情应该还没有走完,适当调整后大概率还能继续,并进一步向确定性增长扩散。蓝筹白马行业集中度提高、利润向龙头集中,后面趋势将逐步被证实;至于中小创,2015年那波行情的后遗症没有完全显现,很难抄底。但可以寻找一些业绩增长确定性高、估值合理的股票逐步布局;周期股从原来过度悲观走向估值合理,在供给侧改革、环保、PPI高企的作用下有机会。但如果新一轮经济周期起不来,还会是区间震荡。”

  站在高处思考问题

  “做宏观对冲策略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要能够从大众的队列中跳起来,尽可能站在高的位置来考虑问题,审视市场。”王江平说。回忆他的宏观对冲策略之路,王江平非常感慨。九十年代初,他在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读研时学的是计量经济学、作宏观经济模型,毕业后到湖南省政府经济研究信息中心,从事经济预测工作。他对这些年中国经济的变革深有感悟。“改革开放30年,经济经历了高增长期,现在处于往中增长平台下降的过渡期。在变革的过程中,很多模型如宏观经济模型和资本市场的量化模型都不是稳态,商品价格、利率变化等都需要按照新的思路去研究。”

  如何在变化中做宏观分析研究发掘投资机会,王江平说主要考虑四个方面:一是根据中国经济体过往情况来推断;二是看欧美等发达经济体在同样阶段有哪些特征和启发;三是考虑中国的特殊情况;四是要考虑中国“互联网+”的红利效应会发生在哪些地方。

  王江平认为,现阶段,必须把钱放在相对安全的地方,保持资产的流动性至关重要。经济转型过程中,机会和陷阱并存,适度控制风险偏好,适当增加确定性增长的权益投资是比较好的选择。“中国经济还处在大调整过程中,资本市场还没有达到一种新的稳态,制约经济增长的主要风险因素并未很好改善,比如国内房地产价格高企、企业高负债率和大部分行业产能过剩等。好在政府已看到这些问题,出台政策着手解决。”

  把90%的精力放在投资上

  20年中,大成基金投资总监、人保资产权益部负责人、中信证券董事总经理、社保基金组合投资经理,众多岗位记录了王江平丰富的投资经历。王江平常常感慨,20多年最幸运也最富于挑战的事情莫过于选择了做投资。但在大型资管机构里面,管理工作会耗去太多的精力和时间,很难完全专注于投资。2014年初,王江平打算自主创业,他“奔私”后的微信签名是“Follow my heart!弱水三千,只需一瓢!”数十年如一日,将投资变成一种热爱。

  王江平在乐正有一群志同道合的同事,期货投资总监徐兆红、权益投资总监杜位移、港股基金经理陈立忠等,都是过往的同学或同事,他们平均从业经验18年,最低的也有12年。王江平笑称,他们都是业内的“老油条”。确实,做宏观对冲策略,年纪大一点,经验丰富些,才能在复杂的市场环境里尽可能规避风险,降低失误的概率。

  实际上,乐正资本成立三年多很少发声,默默耕耘。为何不做市场营销,扩张规模?王江平坦言,首先,私募的生存条件比公募残酷,私募是个人和团队的品牌,做砸了既伤投资人,也伤自己,必须非常谨慎;再者,这两年市场表现大起大落,私募投资管理团队要经历各种市场,策略才能更加丰富、完善,操作起来才能游刃有余;而且,历史经验证明,私募基金公司要走向良性发展,一般要经历三年左右的磨炼后再去扩规模,才会走得比较平顺,操之过急不是好事;更重要的是,私募基金应该追求特色,乐正资本希望作收益较高、回撤较小的典范。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有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标签基金 政策 宏观

阅读了该文章的用户还阅读了

热门关键词

为您推荐

行情
概念
新股
研报
涨停
要闻
产业
国内
国际
专题
美股
港股
外汇
期货
黄金
公募
私募
理财
信托
排行
融资
创业
动态
观点
保险
汽车
房产
P2P
投稿专栏
课堂
热点
视频
战略

栏目导航

股市行情
股票
学股
名家
财经
区块链
网站地图

财经365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财经365及/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

鲁ICP备17012268号-3 Copyright 财经365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Copyright © 2017股票入门基础知识财经365版权所有 证券投资咨询许可证号为:ZX0036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