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估值的大市值建筑公司和业绩稳定增长推动了基建板块未来行情。”研究人士在《红周刊》记者采访时表示。此外,在行业逐步进入存量博弈阶段的背景下,建筑国企、央企资源汇集效应显著,国改推进显现提速迹象,建筑国企、央企或已迎来长达三五年、甚至更长时间的投资机会,估值提升应远未结束。
PPP催化建筑大订单加速落地
在国内PPP、海外“一带一路”浪潮之下,建筑央企行业地位和市场份额显著提升。7月28日,全国PPP项目库第7期季报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6月末,按照财政部相关要求审核纳入项目库的项目一共13554个,总投资16.3万亿元,其中已签约进入执行阶段项目2021个,总投资3.3万亿元,还有13万亿没有落地。据了解,自2016年以来,财政部PPP项目库项目落地加速推进。落地率从2016年7月末的23.1%一路攀升至2017年3月~6月末34.5%、34.2%、34%和34.2%。
PPP对传统来源形成有效替代,支撑基建投资高增长。在严控地方政府隐形债务和担保,政府基建贷款和城投债大幅下降后,金融机构的基建配置需求部分通过PPP实现通道切换,即PPP对传统来源形成了有效替代。据华泰证券测算:“若保守预计今年PPP项目完成投资1万亿元,则SPV需要从金融机构获得的融资数额在0.65万亿~0.8万亿元,与城投债净融资额、贷款等传统资金来源下降的数额接近,有效补充了传统基建资金来源的缺口。测算今年PPP+传统资金来源总额有望达到17.3万亿元,增速超过13%,能够支撑15%~17%的基建投资增速”。
《红周刊》记者了解到,在43、50、87号文逐步加强了对于地方政府投融资行为的监管之后,预计不规范的投资可能受到较大打击,而传统的铁公机等基建项目可能受到保护,信贷、订单等资源预计进一步向国企央企集中。自2016年以来入库项目的数量和总投资额都以近10%的月增长率逐渐提升,一方面证实国家长期推行PPP的决心,另一方面说明公司PPP订单虽然已经爆发增长一段时间,从长期来看PPP项目还有很多,订单继续高增长值得期待。
从投资标的来看,被券商重点推荐的PPP国企龙头公司有葛洲坝、中国建筑等。此外,东方园林和铁汉生态也因为其PPP大单被机构关注。东方园林,近期连续斩获内蒙古生态治理PPP订单,公司中标乌兰察布市机场连接线道路绿化工程PPP项目,总金额3.98亿元;7月31日,公司公告中标巴彦淖尔市城市生态绿化及水系PPP项目,总金额21.47亿元。内蒙古为生态修复PPP项目大省,公司成功切入内蒙古生态修复市场,预计未来订单渠道将更加丰富。铁汉生态8月2日公告,公司近日收到《乌鲁木齐高新区(新市区)2017年美丽乡村建设PPP项目(B包)合同》,本项目工程投资估算约131209万元,公司承接工程的金额约为100692万元,占2016年营业收入的22.02%。本项目建设期2年,项目顺利实施后,将对公司业绩产生积极影响。
寻找业绩高增长的基建央企
《红周刊》记者采访时大多数分析人士表示乐观看好建筑板块。联讯证券高级策略分析师陈勇分析道:“从需求端来看,‘一带一路’和雄安新区将是未来国内建筑行业的两个主要增量方向。展望未来建筑行业的行情,国际工程行业基本面在不断改善,金融支持将带动订单生效加速,未来业绩增长有保障。基于目前的投资环境、融资环境、监管环境背景,基建央企订单和业绩将更具投资价值”。
无疑,大块头基建公司成为首选。中国建筑、中国中铁、中国铁建、中国交建、中国电建、中国中冶、葛洲坝等成为重点推荐的标的。《红周刊》记者梳理各大建筑央企2017年上半年经营业绩发现,大多数央企在新签合同额累计同比增速上依然延续了2016年的良好增长态势,资源汇聚现象明显,强者恒强。
其中,从2016年起,中国中铁、中国铁建、中国中冶、中国建筑的合同增速均在20%以上。2017年一季度,签订合同额继续保持高速增长,其中中国中铁、中国铁建、葛洲坝、中国交建、中国化学增速均在30%以上。从2017年上半年公布的经营数据来看,充足的新签合同额为今后的业绩增长奠定了基础。其中中国建筑上半年新签合同总额11955亿元,同比增长33.7%。中国中铁,公司2017年上半年累计新签合同额5617.3亿元,同比增长34.5%。中国铁建公布上半年新签合同5517.01亿元,同比增长46.85%。中国电建,上半年累计新签合同总额2751.23亿元,同比增长39.98%,公司2017全年新签合同额突破2016年规模或为大概率事件。
从海外业务来看,受益于“一带一路”战略的持续推进,新签海外合同额增速及新签海外合同占比均达到较高水平。其中在2017一季度,葛洲坝、中国化学、中国电建新签海外合同占比达到39.6%、58.7%、31.9%,海外新签合同均保持了高增长。其中,中国化学在新签合同额中,海外合同额225.7亿,同比增速超过120%。公司今年1~6月新签合同额总计465.4亿元,同比大增77.4%,这是26个月以来第一次营收增速转正,业绩拐点显现。中国中冶,新签海外合同额256.3亿元,同比增长23%;从公司公告的新签5亿元以上重大项目中,包括有俄罗斯圣彼得堡中俄友谊会展中心项目40.2亿元的合同额和科威特医保医院项目36.5亿元的合同额。中工国际,上半年公司新签海外合同14.37亿美元(约97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62.71%。截至2017年6月末,公司海外业务在手合同余额为89.53亿美元(约599.85亿元人民币),相当于公司2016年营收80.66亿元的7.44倍。公司未来3~4年营收及利润的持续增长以拥有大量在手合同作为坚实基础,业绩稳健增长可期。
国改催生建筑国企经营活力
除了因为经营稳定性、抗风险能力等方面确实凸显,使得订单、信贷等社会资源向国企央企集中外,国改也有望催生建筑行业龙头的国企央企的新活力。
一般国企改革上半年重计划,下半年重执行,预计随着混改试点名单的公布,混改和重组将密集落地,国企改革迎来催化期。国企改革有望激发出建筑国企、央企的经营活力和业绩释放的动力。由于国企承担着政策性任务和社会性负担,故经营效率较民企而言稍显逊色,但是同时国企掌握着大量的隐性资源和垄断优势,国企改革,尤其是股权激励和员工持股方式,有望大大激发出国企的经营活力,最终显现出超预期增长。
“建筑行业作为充分竞争的行业,整体上市已基本完成。下一步的改革主要集中在推动央企由‘大而全’向‘专而精’转变,以及国家当前重点推进的混改和重组上。”国金证券相关研究人士介绍道。
从混改方面来看,中国建筑已实施两批限制性股票计划;中材国际和中工国际已经公布股权激励方案,公司层面已显示出一定的变化。中国铁建、中国中冶、中国电建分别有国改基金参与认购增发,中国交建、中国核建的混改方案也已于去年11月上报国资委。近期中国铁路总公司公开表示欢迎腾讯公司参与铁路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铁路投融资改革也有望加速。
从重组方面来看,继中冶集团整体完成并入五矿集团后,恒天集团也将整体并入国机集团(中工国际大股东),中轻集团(中国海诚大股东)则将并入保利集团。建筑央企预计在集团层面重组整合后,在资金、品牌、政策、技术实力以及业务协同上都将受益。
在行业逐步进入存量博弈阶段的背景下,建筑国企、央企资源汇集效应显著,国改推进显现提速迹象,建筑国企、央企或已迎来长达三五年、甚至更长时间的投资机会,估值提升应远未结束。大部分建筑央企和地方国企都会受益于这个过程。对此,可关注建筑央企如中国交建、中国建筑、中国化学、葛洲坝、中国中冶、中国电建以及中国核建等相关标的,同时地方国企隧道股份、上海建工、四川路桥、山东路桥等标的也有估值提升机会。而招商证券则建议,国企改革将会继续深入推进,其重点推荐上海本地国改标的隧道股份(估值低+订单充足+行业景气+改革意愿强)、华建集团(市值小+诉求强)以及上海建工。此外建议关注国改四条主线中的另外三条:央企合并传闻(两铁等)、集团资产注入(中国电建、安徽水利、北新路桥等)、壳价值(空港股份、云投生态、龙建股份、西藏天路等)。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有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