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基金 公募 / 私募 / 理财 / 信托 / 排行 > “一拖十”已成寻常事,离职波及面广引关注

“一拖十”已成寻常事,离职波及面广引关注

2017-08-10 10:22  来源:中国证券报 本篇文章有字,看完大约需要 分钟的时间

来源:中国证券报

    基金经理“一拖多”现象愈演愈烈,同时管理10只以上的基金已经稀松平常,甚至多位基金经理同时管理20只以上产品。近期“一拖多”基金经理离职也频频发生,使得部分基金公司的人才缺口进一步扩大。

  “一拖十”已成寻常事

  财汇金融大数据终端显示,目前共有137位基金经理管理基金数量在10只以上(A、C份额合并计算),甚至还有8位基金经理管理20只以上的产品。

  招商基金旗下基金经理许强共管理了27只基金产品(合并计算),成为目前公募基金市场上管理基金产品数量最多的基金经理之一,其中许强单独管理了20只纯债型基金、6只货币市场型基金,同时又与向霈共同管理招商财富宝货币ETF。嘉实基金曲扬管理基金数目也是27只,但其中多数产品是与其他基金经理共同管理。其他如国泰基金樊利安、鹏华基金刘太阳、银河基金韩晶、嘉实基金胡永青等基金经理管理的产品也均在20只以上。

  数据显示,纳入统计的1587位基金经理平均管理的基金数目达到4.1只。从全行业来看,“一拖多”已是普遍现象。

  曾几何时,“一拖三”、“一拖四”就被视为异象,而如今“一拖十”却也稀松平常。对于“一拖多”现象的泛滥,业内人士认为,这一方面与部分基金公司投研人才紧缺相关,另一方面也是基金产品发行同质化所导致的。

  有基金公司人士指出,近年来发行的很多产品,虽然冠以不同的名称,但策略是相似的,那么由一个基金经理管或几个基金经理管,其实差别不大。而之所以将原本可以合并为一个产品拆成若干个产品,主要还是为了营销需要。通过拆分产品来增加发行渠道的数量,以招徕更多客户,如今已成为业内常态。另外,随着2016年委外定制化基金的兴起,基金数目进一步增加。

  此外,“老人带新人”是常见的人才培养模式,或者某只产品尤其是股债混合型基金需要两位甚至多位基金经理分工协作,也在客观上造成了“一拖多”现象。

  从这个角度而言,看基金经理是否力有不逮,“一拖几”只是一个方面,还得综合评估其管理的合计资产规模、该类基金的管理难度、基金经理个人能力等各方面因素。

  离职波及面广引关注

  在“一拖多”日益普遍的情况下,如果某位基金经理离职,则波及到的基金数目较多,这一问题也引发市场越来越多的关注。

  财汇统计显示,截至8月8日,今年以来基金变更基金经理次数达到1526次,其中改聘209次,增聘810次,减聘507次,涉及105家基金管理人旗下的1229只基金。

  这其中也不乏“一拖几”基金经理的离职。近期发生的案例有,8月1日德邦基金“一拖八”基金经理韩庭博因个人原因离职。

  交银施罗德基金今年以来共有3位基金经理离职,3月31日离职的基金经理章妍此前“一拖七”,6月22日离职的孙超之前更是同时管理了9只基金。而此后交银施罗德没有新聘基金经理,旗下基金经理“一拖多”现象依然严重。目前基金经理连端清管理基金14只,黄莹洁和李娜管理基金数目都是12只,于海颖管理10只。

  今年6月,浦银安盛基金经理薛铮因个人原因离职,导致公司旗下10只债券基金需要变更基金经理,可谓“牵一发而动全身”。因为接手了上述基金,浦银安盛的另一位基金经理章潇枫瞬间变身“一拖九”。

  业内人士表示,在公募基金行业人才高流动率的背景下,“一拖多”固然有其他各种客观原因,但很大程度上也反映了某些基金公司人才紧缺的现实。对于投资者来说,选择基金时,考虑基金经理是否“一拖多”、是否有足够的精力来管理好基金也是重要的因素。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有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标签行情 基金 市场

阅读了该文章的用户还阅读了

热门关键词

为您推荐

行情
概念
新股
研报
涨停
要闻
产业
国内
国际
专题
美股
港股
外汇
期货
黄金
公募
私募
理财
信托
排行
融资
创业
动态
观点
保险
汽车
房产
P2P
投稿专栏
课堂
热点
视频
战略

栏目导航

股市行情
股票
学股
名家
财经
区块链
网站地图

财经365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财经365及/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

鲁ICP备17012268号-3 Copyright 财经365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Copyright © 2017股票入门基础知识财经365版权所有 证券投资咨询许可证号为:ZX0036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