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此可见,即便在9年间领先者,也未必能守住最后一公里;而长期保持紧紧追随者,亦可能在最后一程实现超越。
10月16日,深圳一位公募权益基金总监向记者感叹,“A股市场习惯了短期效应,很多投资者不会去考虑回撤的问题,可能某只基金一年涨了100%他们就觉得特别厉害,但如果有一只基金每年只涨10几个点投资者可能根本关注不到,这是公募行业一直以来的无解命题。能够在10年这样的时间维度脱颖而出的,背后必然经历了许多努力。因为哪怕某个环节出了错,即便连续9年回报第一的基金都可能在第10年被超过,所以我个人特别佩服那些能够长期把业绩做好的人。投资真的是日复一日焦虑的过程,即便前面做得好,每一步仍需如履薄冰。”
主动权益基金发展之困
而探寻众多牛基的背后,主动权益基金整体发展缓慢是无法回避的问题。
由于市场震荡和自身制度等原因,在公募行业受货基推动整体规模突破11万亿之际,主动权益型产品的规模却陷入缩水的尴尬。在今年上半年,股票型和混合型基金的规模就连遭重创,尤其股票型基金更是成为规模下降的重灾区。
10月16日,北京一位基金研究人士分析指出,“主动偏股权益基金的式微却是显而易见的,许多曾经上百亿的偏股基金,规模早就已经腰斩或缩水严重,这些并非个案,背后反映的是整个公募行业权益产品发展陷入困境的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