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乍起,吹皱了一池春水。
事实上,监管的风向此前就已经可见端倪——早在2017年3月,就有基金公司产品部人士告诉媒体记者,公司上报的货币基金接到监管层的窗口指导意见,称考虑到流动性新规尚未出台,货基受资金面紧张影响遭遇赎回,决定将货基暂缓审批;到了8月,监管机构又对部分基金公司进行窗口指导,要求所有已上报但未发行和将来上报的货币基金产品,应明确是否开展T+0快速赎回业务,若开展则暂缓审批;9月,监管机构正式颁布《公开募集开放式证券投资基金流动性风险管理规定》,针对货基的规模以及投资范围等相关内容进行了政策约束,其中“货币基金规模挂钩风险准备金”一项限制了基金公司随意新发货币基金。
对于身处其中的公募基金们来说,感受自是格外深刻。
基金公司积极应对:从货基转向权益类产品
2013年6月,余额宝正式上线,以其为代表的互联网“宝宝”类理财产品也驶入发展的快车道,规模迅速扩张。
一位大型公募人士回忆时笑言,彼时,行业内大部分基金公司都被这波互联网金融的风“吹晕了”。
“一个个弄得热火朝天,大量扩招电商部门人员、积极发展互金业务,都觉得自己可以复制这家基金公司的传奇。等到监管泼了点冷水,才开始清醒。”他所说的“冷水”,其实是指流动性管理新规的发布以及2017年大刀阔斧调整的规模排名。
如果说,2013年互联网宝宝们的“野蛮入侵”打破了行业原有的生态、也催生了一些新业态的出现,那么从2017年初至今监管的这波操作,则预示了游戏规则的再次生变。新形势下,公募基金的电商和互金部门是否还将继续存在?答案是肯定的。
正如上述大型公募人士告诉媒体记者的,在余额宝出现之前,其所在公司的电商业务量最高时,就可以占到公司规模的10%以上、处于行业第一梯队,这部分业务其实并未依赖互联网“宝宝”类产品。
一位华南公募电商部负责人也透露,虽然该公司互金部门没有再继续招人了,但仍然有必要留下当前的人员,“直销渠道需要人维护,网金对接的直销渠道也挺多的。”
对于变化,基金公司们也在积极应对。
在李平看来,这些新规的出台是在倒逼基金公司做业绩、卖权益类产品,“没业绩的都要死”。
上述华南公募电商部负责人则向记者透露,其所在公司直销渠道以前一直都以货币基金为主,现在的确要转型卖权益基金,“具体的营销方式各家都在琢磨,也要结合公司的战略安排规划。”
另一位沪上公募投研人士也告诉我们,其所在公司2018年的业务核心就是,“增强主动管理能力,大力发展权益类产品,把业绩做上去”,以往举足轻重的总体资产规模则“暂时不是考虑重点了”。
当然,新规之下,也不意味着货币基金就没有了容身之地。相反,它的角色也在逐渐被修正。上述大型公募人士坦言,从公司的角度来说,还是希望客户留在直销渠道上,“需要投资的时候,可以直接提供主动管理或被动产品;如果客户觉得最近没行情,可以直接放到货币基金里面,这时货基作为客户在基金公司直销底层账户还是非常有必要的。其实重要的是过程,是电商的服务和体验,货基多少只是结果而已。”获取更多基金行情及资讯,请随时关注财经365网站基金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