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365讯,近日,市场进入基金分红密集期。经记者统计发现,截至8月21日,年内基金分红总额高出去年同期200多亿元。然而在某些情况下,部分散户投资者却对基金分红赋予了浓厚的主观色彩,认为可能拿到一笔不错的收益;另外,从机构投资者的角度看,基金分红也可能成为其规避缴税的策略。
分红不论基金好坏
今年以来,公募基金再度迎来分红潮。Wind数据显示,截至8月21日,市场上共有946只基金年内进行了分红,累计分红总额为543.51亿元,累计分红次数为1401次。相比去年同期分别增加215.18亿元和497次。
具体来看,年内累计分红总额超过 10亿元的基金有4只,分别是博时主题行业、易方达积极成长、国联安精选、南方成份精选,累计分红额高达18.52亿元、16.38亿元、10.94亿元、10.02亿元。
有意思的是,固收类产品总数占据了年内总分红基金的一半,其中,主要以中银证券安进、光大永利纯债等为主的债基。但其分红总额却不到年内总分红额的一半,总分红额为222.46亿元。
对此,上海某公募人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债基分红数量多于股基,主要由于今年债基平均获得正收益,整体来说可分配金额应该积累更多。今年以来股基和混基跌幅较深,大多数基金可能没有可供分配收益。
理性看待分红
需要说明的是,基金是否分红并不能作为衡量其业绩表现好坏的唯一标准。数据显示,目前年内分红最多的4只基金业绩表现受大盘影响,略有不佳。而相反,例如广发纳斯达克100ETF、嘉实原油、南方多元等一些未分红的基金均在今年有不错表现。
业内人士认为,最终衡量基金业绩的最主要标准还是其净值增长。
所谓基金分红是指基金将收益的一部分以现金方式派发给投资者,无褒贬义,只是一种收益分配上的制度安排。而看似能够带来现金收益的基金分红,却也给众多投资者带来了种种困惑。
“6月底以1.74元的价格买入1000份某只债基,资产总值为1740元。该只基金单位分红0.3元,已在分红后收到派发的300元,但该只基金净值在分红没多久便下调至1.44元,资产总值变为1440元,加上分红的金额,与最初认购的资产总值有何区别?”一位投资者向记者诉说了他的困惑。
根据基金分红公告,目前基金分红有两种方式,一是现金分红,二是分红再投资。上述投资者则采取了现金分红的方式。
换句话说,该投资者从买入基金到分红,并没有赚取多少收益,只是将其所拥有的基金资产中的一部分提现。由此可初步得知,基金分红其实不是基金公司拿钱分给投资者,而是在分投资者自己的资产总值。
北京某公募人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建议散户投资者不要选择现金分红方式,而是选择分红再投资方式。从实惠的角度看,分红再投资既可以发挥复利作用,又不用缴纳基金申购费。
由于基金分红具有免税特征,也被众多机构用来避税提现。该人士进一步表示,分红对于机构和散户而言没有冲突,机构从基金分红中避税对散户也没有影响,毕竟只有机构才能操作。“因为这笔钱本身就是用来享受投资。在市场规则方面,散户和机构有区别是正常的,就像批发与零售一样。”
独立财经评论员郭施亮向记者表示,基金公司选择在分红前后发行新基金,一方面利于新产品的销售,对提升销售效率,另一方面则利于为投资者创造出积极分红的形象,提升客户对新基金产品的期望值,增强基金新旧产品的联系性。获取更多财经资讯,请随时关注财经365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