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基金 / 公募 / 私募 理财 / 信托 / 排行 > 从最新统计公报看15城的房价未来

从最新统计公报看15城的房价未来

2017-05-08 15:24  来源:东方财富网 本篇文章有字,看完大约需要 分钟的时间

来源:东方财富网


  春节后城市们又来了一轮调控,花样翻新,出了很多有创意的调控办法,除了各种限购限贷,还新出了限卖。这可真奇葩,这哪里是调控,这是冻结市场,防跌。

  限卖之下,各种文章出炉,动辄要绞杀围猎中产阶级,要关门打狗。请问,这些作者难道认为围猎中产阶级和关门打狗都是堂而皇之正义的事业吗?我想,即使我们无法像阳光一样透明美好,起码可以不让心里充满恶意和仇恨吧?我们不能因为高房价仇恨批判个人,因为个人在机制里是被动的,机制不改变,任何个人进去都是一样的选择。

  不少朋友问我怎么看市场,我觉得在这种纷纷扰扰之下,保持一颗淡定纯净心最重要。

  驾校教练不是说了,看向远方,掌握平衡。

  远方是什么?远方是一个城市的未来,是你选择在此置业时内心对它的蓝图描绘。房价短期看金融,中期看土地,长期看人口,房产的远方就是人口,只要一个城市的人口持续保持较高速度增长,房价不会出现问题。

  人口是房价的根本,比其他任何因素的影响都要深远得多.

  我下面会分章节阐述一下全中国的,各区域的,以及重点15城市的人口状况。

  一、中国人口的拐点和城镇化的基本结束

  人口增长率

  我们都知道由于计划生育,中国人口结构在不断恶化,但是差到什么程度呢?先看看下面的人口增长率图:

  从上图可以看到,中国人口增长率已经从1970年代的3%左右降到现在的0.5%左右。中国2015年的自然增长率甚至低于0.5%,这个数据不但远低于美国的0.9%,也低于英国法国西班牙的0.5% - 0.65%,更不用说印度的1.31%,在主要国家里,只高于日韩这两个东亚邻居。

  为何欧美发达国家人口增长率也高于中日韩?我觉得主要跟都市化有关,工业化改变了以前世代越富裕人口越多的状况,这一点尤其深重的体现在了东亚的经济体,日韩都是典型的大都市圈经济,一个东京几乎把日本1/3人口吸走了,都市的压力以及更多元的生活方式使得生育率下降。在大都市里,即使一个人也可以丰盛的生活,也无需向任何人交代。

  劳动力人口增量

  如果说总的人口增长率还是微小正数的话,那么,劳动力人口在2014年出现了减少,流动人口也在这一年减少,这些都契合了著名的“刘易斯拐点”。

  城镇化

  总有人说中国的城镇化率只有57%,比发达国家的70%-80%差很远,所以中国房产市场还会繁荣很多年。其实,这里存在一个很大的漏洞,那就是,这个57%指的是户籍人口的城镇化率。

  事实上,很多农民已经流动到了城市,只是因为种种原因,比如说大城市不好落户呀,他们自身不愿意放弃土地呀,没有在生活打工的城市落户而已。

  这部分流动人口是多少呢,大约是2.5亿,如果算上这个人口,实际生活工作在城镇的已经10.3亿,城镇化率已经75%.

  国家统计局的非农就业人口也可以体现了这一点,整体就业人口是7.745亿,而从事第一产业的是2.19亿,按比例算,非农就业人口已经达到72%.

  城镇现有住宅面积是多少呢?从国家统计局可以查到,从1996年到现在共竣工住宅面积是323亿平米,这个数据包括城镇各种经过验收的住宅,那么,1996年之前有多少平米住宅呢?1995年的城镇人口大约是3.5亿,人均住宅使用面积大约是12平米,因此,1996年之前的存量大约是45亿平米。

  323+45=368亿平米,这是迄今中国城镇住宅存量面积,这些是经过政府建设部门竣工验收的面积。

  我们按照实际的10.3亿生活在城镇的人口计算,人均也达到了35.7平米。

  所以,无论从人口来说,还是从存量住宅来说,中国整体的城镇化已经接近尾声。

  二、房地产的拐点在哪里

  人口的拐点并不完全吻合房地产的拐点,一是房产是经济的一部分,充满了复杂性,二是人口存在结构差异,即使总人口相似,人口结构会存在很大不同。

  我今天引进一个新的人口概念,那就是“25-40岁人口”,这既是购房主力军年纪,也是一个人工作生产能力最活跃的阶段,是人能呈现给社会的黄金时代。

  我们来考察一下中国这部分人口的状况:

  可以看到,25-40岁人口在2024年出现首次下降,其后便是江河日下,从2024年的3.2亿降到2035年的2.2亿,再考虑到死亡情况, 10年间,黄金年龄人口减少1/3。因此,我认为,中国整体的拐点出现在2023-2024年前后。

  黄金时代人口的持续减少,不仅仅会影响房产,它将会使中国挥别黄金时代。

  三、区域之间人口的流向,谁吸谁的血

  中国整体来看,城镇化已经进入尾声,房产的拐点也会在2023- 2024年前后出现。不过,向都市集中的都市化还在一二线城市进行着,这将会是一个吸血的时代,有城市继续繁荣,有城市加速衰落。

  我们首先看一下地区之间人口的流动,看看谁的人口流向谁。有很多互联网数据揭示人口流向,今天我用各地的人口结构来印证一下互联网数据。

  1)少子化:0-14岁少儿比例在20-25%是正常,在15-20%是少子化,小于15%是超级少子。可以看出来,中国整体的少子化是非常明显的,而北京天津上海江苏浙江更是超级少子;

  2)老龄化:60岁以上人口占10%就是老龄化社会,可见,所有省份都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而超过14%的超级老龄化省份也很多,有北京天津河北山东河南上海江苏浙江安徽湖南湖北四川陕西重庆;

  3)超级少子化和超级老龄化指标都没入围的省份仅剩江西广东广西福建了;

  4)15-59岁壮年人口占比可以看人口流动:壮年人口占比低于70%的省份基本是人口流出地区,可以看到,京沪津还是具有比较强的吸血力的,虽然自身严重少子老龄化,但是青壮年比例比较高。浙江广东做为省来说,也有比较强的人口吸引能力。河南江西湖南广西四川重庆人口流出还是比较明显的;

  5)由于都市圈的逐步成型,各个城市出现了自己的人口票仓:从区域来看,京津冀以及河南山东一带是北京的主票仓,北京天津主要吸走河北河南人口。长三角是上海的主票仓,上海主要吸走安徽人口。两广和江西湖南是广东的主票仓,广东吸走这三个省份的人口。其余的湖北四川陕西重庆福建,谁也不是谁的主票仓,人口一部分流向一线城市,大部分流向自己的省会了。省会城市的主票仓基本就是本省各地市人口;

  6)用票仓概念结合互联网数据,可以大致看出来人口的流向,京津沪浙江广东具有吸血能力。

  注:人口数据都来源于国家第六次人口普查和2015年的1%抽样调查。

  四、从最新统计公报看哪些城市人口增长强劲

  强势区域是京津沪和浙江广东,但是还看不出来各个主要城市的人口流向,比如说河南四川以省来看人口流出,但是郑州成都可能是人口流入,因为各个省会也有自己的票仓。下面用最新出炉的统计公报里的数据来进行分析。

  a)先看常住人口增长状况

  首先看一下常住人口总量及增量,如下表:

  1) 除了京沪苏州南京,主要大城市的人口增速都超过了全国的0.5%,说明人口还是向都市集中的。所以,在吸血时代,大家注意,不让再跑出大都市买房了。

  2) 广州深圳表现惊艳,可能是京沪疏散人口的主要受益者;

  3) 长沙杭州成都成绩也很靓丽,杭州一反前几年的颓势,劲增17万人口,这也许得益于其新经济的发展;

  4) 郑州武汉济南青岛天津算是差强人意,不功不过;

  5) 厦门还是很不错的,本身就是个小城市,增加6万多人不算少。合肥也算及格,京沪人口增长停滞是由于主动疏散,苏州和南京怎么了?

  b)用居民用电量来检验一下总的常住人口数据

  常住人口统计本身会有比较大的误差,我再用公报里的居民用电量来检验一下偏差,同时用百度活力地图里各城市活力图参照对比,由于篇幅原因,我就不把各地的百度活力图放进来了,大家可以下载自己查看,很有趣的。

  1) 京沪人均居民用电量都是900度,我采用这个数据做为标准,正反浮动超过15%属于异常;正向超过京沪很多的说明人口少统计了,反向低很多的说明人口多统计了。

  2) 有人说广深天气炎热,用空调多,所以人均用电量高。于是我查找了广东省和佛山市的居民用电量,都在760-780之间,因此即使把广东省的非城镇用电按照城镇的5折来计算,广东省的城镇居民用电量也只是900度,所以,广深用电没有明显高出沪深的证据。而且影响用电量的因素还有很多,深圳很大一部分人住在城中村的小屋子里,用电量会少,江苏上海冬季用空调取暖用电量会增加等等,所以,我认为采用京沪的900度,对各个城市都具有较高标准;

  3) 还有,百度活力图里,广深的热力甚至比沪深还高,说明人口密度高。别的城市更没有理由超过京沪的人均用电量了。

  4) 居民用电量明显高于京沪平均的是厦门广州深圳长沙,广州深圳长沙的热力图也都比较强,广深看起来比京沪热力还明显,说明它们的实际人口比统计的更多,人口765万的长沙热力跟1077万的武汉相仿,而厦门,作为一个统计不到400万人口的小城市,热力跟500多万人口的南昌相仿。

  5) 苏州杭州可能不止统计的1062万,南京的人口统计数据基本吻合;

  6) 郑州武汉成都数据大致吻合,成都人均用电量比京沪低12%是很正常的事情,参照热力图,感觉郑州实际人口应该更多一点;

  7) 济南青岛合肥天津,人口从700多万到近1600万,无一例外,热力图都很淡,也许青岛济南就是人口密度低。但是合肥和天津,无论从居民用电还是热力状态,感觉人口都没有统计的这么多,尤其是天津,完全不像一个人口近1600万的城市;

  c)再看各类学生人口占比

  小学生数据是比较好的看人口的方法,今天把幼儿园和中学的也都统计上,看看各城市里年轻生力军的状态,年龄越小的占比越多最好,就像雨后春笋,节节拔高的感觉。

  1)郑州厦门长沙深圳各类学生占比高,年轻的城市们呀,郑州的小学生和中学生明显高,这几个城市也是用电量高热力图明显的;

  2)合肥广州济南成都杭州也还算过得去;

  3)青岛苏州武汉南京不理想,尤其是武汉和南京,年轻人占比低;

  4)三个直辖市,年轻人口太少了,与前面的超级少子化对应。

  d)新生儿与出生率

  在去年二胎发酵的情况下,中国出生率也只有千分之12.95,这数据不但远远低于印度这些发展中国家,也低于美国这些发达国家,在主要国家里,只高于日韩德国这些,还希望国家出台更多鼓励生育的政策,人口才是千年大计。日韩德这些国家因为低生育率导致的问题已经在社会经济各方面体现出来了。

  下表是主要城市的出生率,这也可以印证一个城市的年轻状况:

  1) 深圳去年生了23.1万个孩子,绝对数超过北京上海,要知道,京沪体量规模比深圳大得多哦,与它们相比,深圳只是个小城市。深圳的千分之19.4的出生率也跟印度差不多了;

  2) 合肥广州厦门长沙的也超过全国平均不少,比越南低一点;

  3) 济南的也超过平均,跟朝鲜差不多;

  4) 从青岛往下的城市,出生率都低于全国平均,也低于英国澳大利亚等。郑州也低,所以,在学生占比表现突出的郑州出生率并不高,说明它的孩子们不是自己生的,是河南省各地市的实力人士把孩子送过去的,可见它对河南的吸血从小孩子就开始了,属于强的凝聚力;

  5) 北京上海南京天津的低生育率非常明显了,比著名低生育率的葡萄牙还低,最低的天津甚至比日韩还低;

  总结:城市排名

  1) 深圳:无论从人口增长率还是各类学生人数占比还是出生率,深圳都具有非常明显的优势;

  2) 广州厦门长沙郑州:广州厦门长沙也都是各项数据很显眼的,郑州主要是吸引河南省年轻人口的能力超强;

  3) 合肥成都的年轻人口占比也不错,合肥的出生率仅次于深圳,合肥常住人口不高的原因在于上海,这部分人如果回乡落地置业,影响也会很明显,而成都是人口量级1500万的表现突出的城市;

  4) 济南青岛武汉苏州:表现平淡,不惊不喜;

  5) 杭州虽然出生率低,但是人口增量以及学生占比还算可以,说明也是有吸引外地人口的能力;

  6) 南京和天津都很疲惫,天津的常住人口数据可能与实际居住人口有比较大的差异,也许有些户籍人士不在天津生活;

  7) 京沪人口结构不佳是它们主动调控的结果,未来会怎么影响城市还有待观察。

  8) 在不久的未来,各个城市之间将会开展人口争夺战,不要再挑拣年轻人,年轻会是稀缺资源,房子不是。

  最后,我还是推荐一下深圳,它除了人口好,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新增的住宅供应极少,别的主要城市每年新增供应都是2000万平米级别,甚至有3000万的几个,但是深圳是200多万平米级别,差一个数量级。别的城市的杠杆率不见得比它低,因为它的公积金贷款很少,别的城市的公积金贷款多。


标签

阅读了该文章的用户还阅读了

热门关键词

为您推荐

行情
概念
新股
研报
涨停
要闻
产业
国内
国际
专题
美股
港股
外汇
期货
黄金
公募
私募
理财
信托
排行
融资
创业
动态
观点
保险
汽车
房产
P2P
投稿专栏
课堂
热点
视频
战略

栏目导航

股市行情
股票
学股
名家
财经
区块链
网站地图

财经365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财经365及/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

鲁ICP备17012268号-3 Copyright 财经365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Copyright © 2017股票入门基础知识财经365版权所有 证券投资咨询许可证号为:ZX0036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