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理财逐渐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许多老年人也跃跃欲试地想要加入理财的队伍中来。但理财市场的产品鱼龙混杂,各种“温柔陷阱”也随之而来。送米送油、免费度假、健康义诊、农业观光、熟人推销、温情洗脑……在花样百出的营销轰炸下,老年人不知不觉就成了最容易“中招”的高危群体。作为老妈最信任的依靠,子女有义务当好“把关人”,通过恰当的方式和技巧帮妈妈“捂”好钱袋子。
第一个“坑”过往业绩≠未来业绩
“大多数基金是不保本的浮动收益型产品,销售人员往往会拿过往业绩来忽悠投资者,号称‘今年这款基金也会取得同样优秀的业绩’。 ”交通银行青岛分行南京路支行个金客户经理李彦楠介绍,基金市场充满变数、不可预测,即使做得再好的基金,哪怕是连续几年进入收益率排行前三名的,都不会轻易向投资者许诺能实现和上一年同样的业绩,“对于过往业绩好的基金,是否要购买还是要有一些自己对市场的判断。 ”
第二个“坑”预期收益率≠实际收益率
理财产品说明书上通常会标明预期收益率,这只是起到一个提示的作用,最终的收益率还是要看产品到期后具体公布的情况。 “当你问销售人员预期收益率是否等于实际收益率的时候,越是不靠谱的机构,越会拍着胸脯告诉你预期收益率一定就是你到期能获得的收益率,这样的机构应该谨慎对待。 ”李彦楠说。
第三个“坑”一夜成富翁?结果成“负翁”
“‘我们公司有合法工商登记执照,资金存放在我们这里很安全。 ’如果平时听到这样的介绍,那你一定要警惕,很可能你已经成为非法集资骗子的目标。 ”李彦楠提醒投资者,不法分子为吸引更多群众,往往许诺投资者以奖励、积分返利等形式给予高额回报;此外,他们还编造虚假项目或订立陷阱合同,一步步将群众骗入泥潭。 “还有一些公司在豪华写字楼租赁办公地点,聘请名人作广告等加大宣传,骗取信任。 ”李彦楠提示,遇到这样的“大公司”一定要擦亮眼。
第四个“坑”一人掉陷阱 跟买都遭殃
“老李,我最近买的这款理财产品真不错,收益高,没风险,下回他们组织听理财课我领着你去吧! ”这样的场景如今屡见不鲜,老年人虽然有理财的想法,但由于经验不足,很容易被身边的亲戚朋友所影响。 “跟随是一种策略,但并不是一个完全正确的策略,这个道理放在老年理财群体当中也同样适用。 ”李彦楠认为,老年人跟着别人买理财产品有好处也有弊端,好处是如果有人买到好的理财产品,那么后面跟着买的人也能一起受益;而弊端是如果那个人买的是一款“骗子”产品,那么后面跟着买的人也会跟着被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