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nd数据显示,今年私募定增产品前4个月平均收益为负,定增市场的美好时代已成为过去。在监管趋严的背景下,定向增发数量及规模较前期有明显减少,折价水平有所收窄,定增市场趋冷似大势已成。市场预计定增产品“市价发行”将大量出现,定增项目的选择将成为关键。
定增迎变局
定向增发是上市公司再融资的一种重要形式,随着市场的成熟和发展,定增的数量与规模快速扩张,而定增新规旨在防范风险。目前A股确实一定程度上存在“任性”增发问题。比如部分上市公司杜撰项目、跨界进入新的行业、融资规模远超实际所需等。从年度募资来看,再融资和定向增发规模都已远超同期IPO的发行规模。
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底,78%的上市公司发布过定增预案,2016年全年实施定增的融资规模已超过1.6万亿元。通过认购定向增发项目,机构投资者可获得相当可观的收益。
一市场人士表示,此前定增募资确实可以“躺着赚钱”。他说:“之前做定增主要就是看能不能拿到定增份额,而这一点就需要同上市公司大股东或管理层关系好,能拿到折价的股票。同时,还可以通过相应的重组或转型形成概念预期,股价在定增之后会节节攀升。在这之后,只需要耐心等待解禁期满,就可以高价减持从而获取较丰厚的利润。”
深圳一私募人士认为,再融资游戏规则调整的主旨就是要消弭定价套利和减少内幕交易。在这一背景下,原来“躺着赚钱”的时代已基本结束,最新的数据显示,前4个月定增产品平均收益已为负。
私募排排网数据显示,事件驱动策略4月上涨动力不足,未能继续领跑八大策略。截至4月底,纳入私募排排网统计排名的成立期满4个月的事件驱动策略产品共计319只,前4月平均收益率为-0.51%,跑输同期沪深300指数,更不及一季度的2.67%;其中获得正收益的产品有132只,占比41.38%,平均收益7.63%;获得负收益的产品有187只,占比58.62%,平均收益-6.25%;66只产品跑赢大盘,占比20.69%。
而在高收益产品方面,两极分化依旧严重,排名前十的产品,首尾相差70.18%;乔戈里投资旗下2只产品跻身前十并分别获得冠军和季军,冠军产品“乔戈里中明中小盘定增”,收益高达92.84%接近翻倍,季军产品“乔戈里蓝筹精选3号定增”涨幅也超过50%,达到53.04%;“中融信托-财富骐骥定增11号”则凭借55.15%的收益囊获亚军。
定增项目选择成关键
2017年2月,证监会公布修改相关规定,明确非重大资产重组类(含配套融资)项目的定价基准日只能为本次非公开发行股票发行期的首日。这也就意味着大量“市价发行”的定增产品将会出现。
目前,定增市场中标价较正股市场价折扣率不断提升,安全垫越来越小,使得投资定增市场变得越来越不“安全”。同时,定增投资者的获利更多依赖于上市公司的市值管理,而这往往存在很大不确定性。因此,在一些私募机构看来,参与定增如同“鸡肋”。
兴业证券研究发现,此前定增目的为壳资源重组或融资收购其他资产、估值偏高、处于财务困境的定增项目可获得较高的解禁收益。但随着市场化程度的加强,定增项目的获利空间相对压缩,针对未来将大量出现的“市价发行”项目,定增项目的选择应更多地从定增条款和公司基本面的角度出发,如何选择定增项目将成为更加关键的问题。
深圳一长期从事定增产品的私募机构表示,单纯从定增折扣获利的时代已经结束。“我们还要根据上市公司所处行业的发展空间以及公司本身的质地来考虑,获取公司在成长中的超额收益。”
国开证券认为,一般而言,当前再融资方式主要有定向增发、配股、可转债等。相比于定增融资,发行可转债具有政策支持、节税收益、提高每股收益等财务指标以及募集资金的数量更多等优势。2016年可转债的发行规模约800亿元,预计2017年可转债的发行规模将会出现大幅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