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曾调侃马云、王健林、马化腾和刘强东为低调界的“四大天王”,所谓:
悔创阿里杰克马,
一无所有王健林;
普通家庭马化腾,
不知妻美刘强东。
眼下,“四大天王”中的前三个终于集齐了。据福布斯中文网最新发布的数据,马云取代王健林成为中国内地新首富。福布斯估算,截至上周五,马云身家约为309亿美元,而王健林约为307亿美元,马化腾则为297亿美元,排名第三。
对于马云和马化腾而言,身价的飙升源于阿里巴巴和腾讯控股股价的暴涨。5月17日和5月18日,两家公司将公布最新财报,股价的走势将直接关系到“二马”的身家。而在各大行纷纷看好阿里巴巴和腾讯控股未来股价走势的情况下,真正的中国内地首富争夺战或许才刚刚打响!
富豪榜上的你追我赶
不到一个月前,福布斯中文网刚刚发布了2017年华人富豪榜单。当时,王健林的净资产为313亿美元,排名榜首,马云为283亿美元,位居第三。也就是说,在短短一个月的时间内,马云的净资产增加了26亿美元。
马云身家的迅速增长源于阿里巴巴股价的亮丽表现。去年年底以来,阿里巴巴股价暴涨,去年12月22日,阿里巴巴股价还只有86.01美元/股,而截止5月15日收盘,阿里巴巴股价已高达121.4美元/股,创出历史新高。
不过,马云与王健林的首富之争不乏搅局者。在不到一个月前福布斯公布的2017年华人富豪榜单上,马化腾的净资产与王健林和马云的差距分别为64亿美元和34亿美元,而眼下,这个差距已经只有10亿美元左右。
跟马云如出一辙,马化腾身家的暴增同样源于腾讯控股股价的暴涨。去年年底以来,腾讯控股的股价连续走高,从去年12月23日179.6港元/股的低点一直涨到5月16日收盘时候的258.8港元/股,涨幅高达44%。
近日,各大行均纷纷发布研报表示看好两家公司的股价,花旗上调腾讯目标价15%至302港元,巴克莱银行将阿里巴巴目标股价上调至132美元。
5月17日和5月18日,腾讯控股和阿里巴巴将先后公布最新财报,其股价的走势将直接关乎到马云和马化腾的首富之争。
阿里腾讯的龙争虎斗
“二马”在中国富豪榜上的齐头并进和你追我赶也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中国互联网江湖的当下格局:在BAT之中,百度由于错失移动互联网时代而不幸掉队,BAT的三国演义已经越来越演绎为阿里和腾讯的龙虎争霸。
马云和马化腾在首富排行榜上平分秋色,其基础就在于阿里和腾讯在营收、净利、市值等各个指标上也是不相上下。以市值为例,截止北京时间5月16日收盘,阿里市值达3003亿美元(据美国东部时间15日收盘价),腾讯市值为24528亿港元,折合3150亿美元。
业务方面,阿里和腾讯虽然各自以电商和社交起家,但随着业务条线的不断扩充,双方已经是犬牙交错,在移动社交、移动电商、传统电商、金融、地图、打车、云业务等各个条线均是针锋相对。
特别是支付宝和微信的直接PK。有意思的是,日前,马云在接受媒体专访时还被问到了微信。当主持人问“是否有朋友圈和微信支付?”时,马云回答说,“我有很多朋友圈,我朋友圈估计不比任何人少,有钉钉圈、微信圈。没有微信支付。”
当然,两个人也有很多呼应。比如,在上述专访中,被问及网友“悔创阿里杰克马”的善意调侃时,马云表示,“自己只是一个普通家庭孩子”,而马化腾也是因为“我们都是普通家庭”的说法登上“普通家庭马化腾”的天王宝座……
中国经济的十年变迁
富豪榜上的你追我赶,以及阿里腾讯的龙争虎斗,也是中国经济风雨变幻的见证。与美国首富长期被比尔盖茨和巴菲特垄断不同,中国首富却一直是“城头变化大王旗”,先看一下2007年福布斯中国富豪榜:
2006以来,全国房价地价出现加速上涨的态势。国家统计局数据表明,70个大中城市新建商品住房售价同比涨幅,从4月5.3%,到7月的8.1%,再到11月的12.2%,呈现逐月递增之势。
在上述背景下,房地产公司赚得盆满钵满,地产大亨一时风光无两。在2007年的福布斯中国富豪榜上TOP10中,地产大亨占据了半壁江山,分别是碧桂园杨惠妍、世茂集团许荣茂、富力集团张力、SOHO中国张欣,以及泛海控股(8.610, 0.01,
0.12%)卢志强。
当时,马化腾的财富只有101.9亿元人民币,排名第40位,马云更是只有67.5亿元人民币,排名第76位。当时的TOP10之中,也没有任何一家互联网企业。而如今,马云、马化腾等财富新贵的崛起代表的不单单是个人,更是互联网已经站立在中国经济的潮头。
同时,中国富豪排行榜一直带有鲜明的“周期性”特征,而马云和马化腾的崛起正在呈现一种“成长性”的新逻辑。以腾讯控股为例,自2004年4月16日在香港主板上市以来,腾讯控股的股价已经上涨了300多倍,马化腾在中国富豪榜上的排名也随着腾讯控股股价的扶摇直上而不断抬升。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从观点,与本站(财经365)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经本站核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