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我上大学的时候就出来工作,第一份兼职是营销。在离学校不远的一个酒店。老板倒卖钢铁赚了第一桶金,开了家很文艺的酒店,在一众地沟油小吃店里,鹤立鸡群。
酒店刚开业,生意很清淡,老板很着急。我们都跟他一起急。早晨一上班,大家就开始担心生意怎么样,到了午饭时间,如果店里没客人,老板在门口转,一会儿责怪天气不好,一会又说迎宾女孩的妆没化好。我们在店里转,恨不得用眼神勾几个客人进来。
一对情侣点了道脆皮乳鸽,因为生意不好,没有备货,临时换成了鹌鹑。结账的时候,男生觉得被宰了,因为鹌鹑明显比乳鸽便宜。
老板骂领班,领班委屈地说,我着急生意不好,想着多收一点是一点……
后来,老板娘来管店了。画风跟老板完全不同。以前老板每天骂采购,菜不是买多就是买少,几个月时间,光采购都换了几波人。都说贫贱夫妻百事哀,其实在效益不好的公司做事,员工体会到的同样是百事不顺。
老板娘不一样,她每天开单子给采购员,采购照单买,多了少了都不用负责。早晨10点上班,以前大家都在着急下雨刮风生意不好,现在根本没时间。因为老板娘会给我们开任务清单,连厕所四个角的卫生,都包干到人了。
我每天被她拎进办公室搞头脑风暴。以前跟老板坐在一起,我们四目相望,哀声叹气。如今老板娘看我急,她就笑。说:“我都不急,你急什么?来,我们谈谈这个方案。”
我们针对学生情侣推了一套订制烛光晚餐,第一个月没什么效果。我想换一个方案。老板娘说:“先别急。看看这个方案有什么地方没执行到位,如果做到完美,还不能带来客源,再换。”
以前写作文,总写某人说话像春风一样。老板娘是我在现实中遇到的第一个说话像春风一样的人。她总有办法让着急的我们,慢下来、静下来、沉下心来做自己的事。
半年后,酒店开始盈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成功不是急来的,它是一场通关打怪游戏,心态决定结果。
2
这份工作,我一直做到毕业。毕业后换过不同工作,我判断老板好坏的第一个标准永远是“他是很爱着急,还是擅于解决问题”。
爱着急与擅于解决问题是绝对冲突的两种性格。着急直接带来的情绪是压力与焦虑,格力掌门人董明珠说得好:我没时间焦虑,我的时间都用来解决问题。
越是身居高位的人,越淡定。即使面临非常棘手的问题,也能云淡风轻。我问过一个上市公司老总,是不是身居高位的人抗压能力更强。他说当然不是,站得越高的人越输不起。不是财力与地位决定了他们的姿态,而是思维习惯帮助他们克服了焦虑与着急。
焦虑是对结果的担忧,不急则是对过程的把控。任何一件事,小到怎么完成老板交待的任务,大到布局商业帝国,都是无数小问题的集合。对过程把控能力越强的人越不着急,因为他们的心思在通关解锁上,每一个小问题的解决都会带来成就感。生活一天天被微小的成就感推进,而不是被终极的成功压迫。
“我不急,因为我在解决问题,你着急,因为你总担忧结果。”我经常对身边爱着急的朋友这样说。
3
爱着急的人,常常把着急与努力等同,进行自我麻痹。
我见过很急的妈妈,不分场合地念叨孩子的学习。孩子写语文作业的时候,她说你数学那么多错题怎么办,孩子做数学作业的时候,她又说你英语单词还没背……孩子在她眼里永远是不努力、太磨叽。我建议她跟孩子一起制订学习计划,然后安静地等待孩子去完成,不仅监督她,更要鼓励她。
但她受不了这种默默的等待。觉得如果自己不着急不唠叨,就没尽到当妈的责任。
爱着急的人,还很悲观。他们不相信每天一小步的努力,会迎来好结果,而是一定要看到好的结果就在眼前,才放心。可惜人生是漫长的耕耘,能够安心享受结果的时光永远是短暂的。当一个结果到来,就意味着另一项任务的开启,改变是永恒的,不变是暂时的。
面对压力,急是一种本能,不急则是自我管理的能力。
冯仑跟王石一起登山,发现他永远有自己的时间表。当别人为天气着急,为结果着急,为面对电视镜头着急,他从来不急。严格按照自己的时间表,说五点进帐篷,一分钟都不耽误;别人为美景欢呼,他丝毫不为所动,因为在登山过程中,任何情绪波动都意味着能量消耗。
最后,总是着急能不能登顶的人,半途而废;不为结果着急,努力做好自我管理的人,荡平了七大洲的最高峰。
4
当你具备强大的过程把控能力,就不会把结果看得很重。担忧、焦虑与自律、管控,是同一种荷尔蒙。你要决定把有限的精力,用在哪一件事上。
除去生死大事,人生遇到的再难的难题,无论恨嫁逼婚,还是创业赚钱,都有一种方法可以打通关,那就是沉下心来:制订计划、管理计划、完成计划、享受计划。
最后,送给大家一段经典台词,来自于电影《本杰明巴顿奇事》。
我希望你能见识到令你惊奇的事物,
我希望你能体验未曾有过的情感,
我希望你能遇见一些想法不同的人,
我希望你为自己的人生感到骄傲。
如果你发现自己还没有做到,
我希望你有勇气重头再来。
大不了重头再来,急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