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基金 / 公募 / 私募 理财 / 信托 / 排行 > 改变你的金钱观很重要

改变你的金钱观很重要

2017-06-01 17:48  来源:中财网 本篇文章有字,看完大约需要 分钟的时间

来源:中财网

有人说“性格决定命运”,有人说“态度决定命运”,然而在真实的人生里,无论是性格还是态度,可能背后的力量都是我们的思维模式,我们的认知模型。你的金钱观决定你赚钱的能力。

  一、钱就只是钱
  在阅读《30年后,你拿什么养活自己3》时,“心理会计”一词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关于“心理会计”的概念,书中是这么描述的:“心理会计”是芝加哥大学行为科学教授查德·泰勒最先提出的一个概念。是指人们通常按照几个不现实的名目来制定心理账户,从而把自己的钱范畴化;由于心理账户的存在,人们在做决策时往往会违背一些简单的经济运算法则,从而做出许多非理性的消费行为的理论。

  说人话就是,我们常常喜欢给钱贴标签,如“工资”、“奖金”、“红包”、“赌博赢的”、“捡来的”等。因为有了不同的标签,自然在使用上也会有不同的认知,那些被我们列为不怎么费力就得来的,甚至认为不该属于自己的钱,就更容易被我们花掉。

  对此,我有过深刻的体验(教训)。不知道你是否有过工资待遇飞跃式上涨的经历,而我却幸运的经历过。是那种直接从两千多一跃就变成了9千多的飞跃,当时的兴奋程度可想而知。然而,这样的幸运在我看来就像是天上掉的馅饼——是的,我把所涨的工资标签为“天上掉的馅饼”。于是,从那时候起,我花起钱来很是不眨眼。和朋友出去聚餐,我想自己现在工资高了这么多,于是每次都抢着给钱,甚至让有些人后来都觉得由我付钱是理所当然的。帮亲朋好友代购些什么,我想自己现在工资这么高,那点钱就算了,就当做个人情吧……就这样,我过了一年多的“高薪”日子,却依然月光。倒是后来换了一份离家近的工作,虽然工资降了一半,但是因为开始接触理财,有了自己的年度目标和月度预算,才开始慢慢把钱攒下来了。

  尽管如此,在我后来开始理财后也曾对自己长达5、6年的月光生涯做过反思,但一直以来我也只不过认为是因为自己没有足够的理财意识,没有攒钱的认知和目标,所以才一直对钱没有概念,一直没有主动去攒钱。直到今年,已经进入理财的第4个年头,我却意外地遭受了“滑铁卢”。前面三年都执行得还算不错,虽然买房和买车都是计划外的“意外”,一直让存款无法达到15w的关卡,但也说明了我到底是攒到了一些钱才能完成这两件事。然而,自从去年换了工作之后,之前的“高薪魔咒”似乎再次出现。其实,细想之后发现,事实上并不是到手的工资比上一份工作上涨了多少,只是看上去涨了而已。因为现在的工资构成是这样的:基本工资+油费补贴(公司名义开的油卡,每月由公司存入固定金额的钱)+额外补贴(固定金额,但每个月必须用餐费发票冲抵)。就这样,油费补贴和额外补贴就被我贴上了“额外收入”的标签,于是自己开起车来从来不知道什么是省油,而且还慷慨地把妹妹家的车也给养上了,甚至有时候看到朋友们供房子、养孩子压力比较大,也会偶尔让他们直接拿去加。而餐费的补贴,更是从来就没有真正到过手,有时候还得为了去吃而去吃,而且还容易超支。所以,看上去好像待遇涨了不少,但其实真正到手的并没有多多少,反倒因此增加了不少的花费。

  上个周末,我仔细盘查了一下记账本,虽然说因为现在的工作比较忙,以往的工作以外的开源都全没了,但是,从1月到现在,年会的抽奖奖金、春节过节费、年终奖,还有后来的开工红包等, 一一加起来其实金额也相对可观。只是,却因为都一一被我贴上了“意外之财”的标签而被快速消耗掉,导致今年至今居然只攒了不到五千块。这时候,我才意识到“心理会计” 的存在和可怕。

  我想,很多时候我们都太高估了自己,我们从来没有意识到,可能只是因为我们给钱在心理上划分了账户,贴上了标签,然后就不知不觉中在行动上产生了化学反应,让钱更容易离我们而去。从前,收到公司的活动红包,我都觉得这是意外之财,往往会很快就花出去,甚至觉得就应该花出去。但是,当我意识到“钱就只是钱”,没有那么多行头和标签的时候,我似乎能够更冷静和客观地看待“钱”这一事物了。当我这个月再次收到红包的时候,我就按照自己往常的原则,保证钱包里有300-500的现金,然后其他全部存入银行,然后再分配到各理财账户,我不再兴高采烈地寻思着该怎样吃掉或者花掉它。

  当我意识到“钱就只是钱”的时候,同时我也更深刻地认识到预算和理财目标的重要性。那些额外的、意外的收入的下场不该是变成额外的支出,而理应帮助我们早日实现理财的目标。

  二、谈钱庸俗吗?
  作为一个社会人,我们无法远离所有人而孤立地存在,同样我们也无法远离钱而孤立地存在。钱,于我们的生活,乃至生命而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然而,因为“重农轻商”的历史背景,由于“安贫乐道”的文化传统,即使我们已经推翻了旧的社会制度,但我们很多人仍然活在旧的金钱观的桎梏中。主要表现在羞于谈钱,甚至觉得谈钱特庸俗。

  当别人削尖了头,努力挤进一家大公司,拿着高薪同时承担着大压力的时候。你安慰自己说,真庸俗,人干嘛要活得那么虚荣、那么累。

  当别人利用自身优势,整合资源,更上一层楼,开口创投、闭口风控的时候,你安慰自己说,真庸俗,净知道钱钱钱,不就是命好吗,站在风口上连猪都会飞。

  是的,你会发现越是没钱的人,越是忌讳谈钱,越是不屑谈钱。当我们在认知上如此“厌恶”钱的时候,钱自然而然也会疏远我们。毕竟,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当你不喜欢或假装不喜欢一件事物的时候,你根本无法全身心地关注它,更遑论从中发现机会了。

  说起发现机会,我突然想起了我的一个朋友H。我认识H的时候,她已经是一个年轻有为的小白领了。二十几岁的她,在远离家乡的大城市打拼出了一片天地。不是说她有多么功成名就,但只用了几年的时间就有房有车,吃穿无忧,这在打工族中实属佼佼者,更何况她还只有中专的学历。因此,一直以来关于她的“奋斗史”流传着很多个版本,直到有一天深夜她给我打了个电话,掏心掏肺地聊了4个小时。她打这通电话主要是倾诉她如今对生活毫无激情,似乎失去了重心和目标的苦闷的,只是期间当她“遥想当年”时,我才猛然发现,对于不是含着金钥匙出生的人而言,每一个光鲜的现在背后都有无数别人看不见的心酸过往。

  我无法想象如今花起钱来如此潇洒,对人对己都无比大方的H,居然曾经会为了省2块钱的公车费而走上好几公里,为了省下饭钱而常常把会议吃剩的水果拿来充饥,为了每个月多50块而长期调班去上没有人愿意上的夜班。当然,一味地省钱并不可能这么快成就她后来的房子和车子,而是当时她比谁都更爱钱,也更渴望钱,所以不管是在做楼面服务生,还是酒店前台,又或者后来去高尔夫球场做接待,最后进入房地产企业做行政,似乎在每个岗位上她都能找到“商机”。据她自己说,那时候反正她的工资从来没有动过,当工资攒到一个整数就拿去定存,而平时都是靠“开源”来过日子的。做楼面服务生的时候,她通过观察发现客人在等上菜的时候都比较无聊,那时候的酒楼都还没流行免费的餐前小菜,于是她向主管提议对客人提供收费的瓜子,这一举动不仅深受客人欢迎,提升了服务,还为她们部门创收不少,当然,这少不了她的一份提成。而别人都嫌晚上去麻将房送餐或者结账麻烦,但她却最喜欢,因为赢钱的客人们有时候会给她一些消小费,而每次结账的时候她都很是“心机”地把零钱换成硬币找回给客人,而很多时候客人看到是硬币也就不要了,这样一来又变成她的小费了。虽然钱不多,但是她乐此不彼地攒着。当然,一心想着要赚足够的钱在这个城市立足的她不仅发现了这些赚钱的小门道,她也很会去努力去抓住那些“赚大钱”的大机会。据她说每年中秋卖月饼是她的一大创收,而在酒店前台工作时利用客人提前退房的“空子”,她也和房务也“合作”赚了不少钱,再后来她当上了白领,她甚至利用自己的衣品,以亲戚家开的店为由,还给同事们卖过不少衣服,也很是赚了些。

  那一晚,她说了很长很长的一个故事,足够震撼,也足够感动。我发现其实她从小就对钱很有概念,从小学开始就已经能找到“生财的门道”,并随时随地都留意着赚钱的机会,这一点很是让人佩服。然而,末了她小心翼翼地问“你会看不起我吗?那时候为了能在这个城市买一套属于自己的房子,能在这里立足,我觉得自己对钱特别的在乎,也活得特别地有冲劲。但我一直害怕别人会看不起这么在乎钱、这么卑微的我,所以一直不敢跟别人说……”那一刻,我突然觉得特别的心疼,也觉得我们这些“别人”特别的窝囊——明明活得很苟且,且总是端出一副清高的模样。

  是的,我不知道我有什么资格去看不起她。但我想曾经的那个我或者真的会对她感到不屑——因为无法正视自己与钱的关系,不愿承认自己爱钱的立场,更不愿意为了钱而努力和奋斗,所以把愤愤不平的自卑表现成特别能装的清高。

  现在想来,一个二十几岁,一无所有的人要耍清高真的是一件挺滑稽的事。就像别人因为成功,因为拥有太多,于是开始聚焦人生的核心,开始探索恒久的幸福,并倡导要给自己的人生做减法,而什么都不是的你却天真地跟在后面摇旗呐喊,高呼要给自己的人生做减法,似乎这样一来你就能跟别人一样成功似的。

  言归正传。其实,当我们谈赚钱的时候,我们真的就只是在谈赚钱吗?一个有能力进入大企业拿高薪的人,TA必然有过硬的教育背景,有过人的智商、情商和业务能力;一个能创业成功的人,哪怕TA本身就是富二代,也必须要有足够敏锐的市场洞察力,足够灵活的资源整合能力,以及足够的魄力和毅力;哪怕只是像H这样的一个普通打工族,她也表现出了比同龄人更善于观察,更勇敢,也更吃苦耐劳,而事实上,她每份工作也把分内事做得特别好,深受领导们的喜爱——当所有的同学都实习期满纷纷离开的时候,只有她留下来了,并用1年的时间成为了当时酒楼最年轻的部长。所以,当我们谈一个人赚多少钱的时候,其实是在谈TA多有能力,多有综合实力。而当我们在谈钱的时候,我们也并不是单纯地在谈钱,而更多的是在谈钱带给了我们怎样的选择权。是的,钱不是万能,但拥有更多的钱往往意味着我们拥有更多的选择权。而选择权,或者更通俗些讲—— “自由”,从来都不是一件庸俗的事。

  李笑来老师告诉我们说为了更好地做好时间管理,我们需要和时间做朋友。同样,为了更好地做好理财管理,我们需要和钱做朋友。只有当我们摆正了对钱的态度,正视自己和钱的关系,做被钱喜欢的事时,我们才可能拥有更多的钱,拥有更多的选择权,从而实现更多的人生自由。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财经365)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经本站核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标签理财 投资

阅读了该文章的用户还阅读了

热门关键词

为您推荐

行情
概念
新股
研报
涨停
要闻
产业
国内
国际
专题
美股
港股
外汇
期货
黄金
公募
私募
理财
信托
排行
融资
创业
动态
观点
保险
汽车
房产
P2P
投稿专栏
课堂
热点
视频
战略

栏目导航

股市行情
股票
学股
名家
财经
区块链
网站地图

财经365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财经365及/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

鲁ICP备17012268号-3 Copyright 财经365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Copyright © 2017股票入门基础知识财经365版权所有 证券投资咨询许可证号为:ZX0036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