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的高考分数可以再多拿50分,人生会有什么不同?”
“当然可以进入一所更好的大学咯。”
“然后呢?”
然后,大概就没有然后了。你认真地想,最后悲哀地发现,我们仍然会走上和现在差不多的道路。顺从着“大多数人”的潮流,走向了“正确”的选择,却掉入生活的陷阱,陷入房子、车子、票子的焦虑,越来越多的疲惫、沮丧,还有意难平。
高考和大学,究竟改变了什么?
小巴采访了三位胖鱼,他们都来自中国最好的大学,但在某一时刻,他们都做了一个别人眼中的“错误选择”。
01。女流 |
85后
“当你有了一个目的地的时候,你的旅程才真正开始。”
你可能不知道“女流”这个名字,但你应该看过这样一个新闻标题《清华北大女学霸跑去做女主播,真白瞎了这张文凭》。
2006年,她以内蒙高考理科状元的身份进入被称为
“状元系”
的清华大学建筑专业,研究生时期则进入北京大学城市规划专业。许多人童年理想“清华北大”被她包揽,但在毕业后,她却选择成为一个对学历没有任何要求的职业——游戏主播。
“女流”这个身份,曾是我的秘密。
◤
在清华北大打游戏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
其实大学时候课业很重,我的学生生涯大概只有5%的精力一直放在游戏这个事情上。一般都是晚上,从图书馆回来以后,就在寝室里打打游戏,放松一下。
然后从大二、大三开始一些游戏视频的制作。那时候几乎就是瞒着全世界,因为觉得没有必要去跟别人讲,每个人都有自己想做的事情,然后我就是玩到了一些特喜欢的游戏,想把它记录、留存下来,像是写日记那种感觉,这是我个人的一个秘密。可以说“女流”这个身份,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一直是属于我的一个特别隐私的事情。
◤
你觉得大学里有什么事情一定要做,如果不做会后悔吗?
如果说大学有什么一定要做的,那我觉得是“形成自己的独立人格”。什么是真正有独立人格的人呢,就是我不会因为别人改变我自己的决定,我可以为自己的想法去负责。
在我看来,大学是一个桥梁,连接我们的学生时代和工作时代,它就是让你和社会有点碰撞。你多多少少会做一些实习,或者加入学生会、社团,其实这些都是过渡期。每个人都是要在这个阶段想清楚,自己是什么,然后找到合适的行业去入行。
当我确定可以在北京活下去了。
◤
决定入行后,觉得兴趣和工作有什么不同?
兴趣是一个非常个人的事情,但是工作的话,至少要活下去吧。所以毕业前半年,决定要真正进入这个行业的时候,我开始主动和游戏圈一些人频繁地交流。
其实我认识很多游戏行业的人,比建筑圈儿还多。而且我认识的建筑行业的人,都是老师、同学,没有真正的从业者。反而是因为自己做游戏解说,会有一些游戏厂商找我合作,就认识一些厂商,在一些游戏平台推广,就会认识一些游戏行业的媒体。而且自己本身也在做视频,对于一些趋势会比较了解。
其实对于我来说,真正在做出这个决定之前,我已经积累了很久。它可能不是一开始的兴趣,而更像是一个第二职业,我其实是在“第一职业”和“第二职业”里面选择。当我了解过,知道选择这个工作吃饭的问题不需要太担心,至少我可以在北京活下去了,然后我就去找爸妈聊这个事情。
每个人都是一个频道。
◤
怎么看待“做主播白瞎了清华北大文凭”这种说法?
对我来说,游戏主播就是一个工作,清华北大是一个标签。那哈佛毕业的人也得找工作吧,找工作转行也是很正常的吧,所以我觉得归根结底是大家瞧不起是这个行业,大家还是很大偏见。
其实我个人很看好游戏行业,这是第九艺术,好的游戏让人像是看了一本书、一部电影。而且去年游戏行业的产值比电影还高,这是一个蓬勃发展的新兴行业。所以我现在也成立了自己工作室,目前主要还是做一些视频相关的创作,中期目标是希望可以做一些和独立游戏相关的事情,去扩大独立游戏的影响力,把一些好的独立游戏带给更多的人;远期计划是想要做自己的游戏。
◤
现在的工作,对你来说什么是最重要的?
我就是一定要把我的视频做好,这是我的核心竞争力,所以我会花很多很多的时间去准备,挑的游戏一定要有趣、我的解说一定要好。我这两年一共推荐了208款游戏,我花了非常多的时间去找到它们,我的游戏库,平均每天都要花几百块钱去买游戏。解说也是要一遍一遍录,去找到最好的状态,说实话每出一个视频,我的电脑大概都有10个“废品”。做直播就更加了,有的主播会被弹幕、评论带偏,但越是成熟的主播应该越会调整自己的状态。
直播也是作品,每个人都是一个频道。那些人,他们在坐地铁的时候、打报表的时候,进入你的直播间的时候,就是选择从你的角度,陪你一起去度过未来不可知的几个小时。
02。陆微 |
90后
很多人是‘做一行爱一行’,
那我是‘爱一行做一行’。
陆微是我的高中同桌,在我认识她的第一天,她和我说了两件事:第一,她喜欢舍甫琴科;第二,她想做一个导演。
高三那年,在我们那所以管理严苛和高升学率而闻名的高中,当所有人都在紧张备考的时候,她请假一个星期,飞去北京、上海参加艺考。后来她被同济大学编导系相中,高考时,她以高出那个系200多分的成绩成为了一名编导系的学生。
四年后,她成功保送成为复旦心理学研究生,与此同时,创建了自己的导演工作室。
我的选择就是去竞争。
◤
你大学和研究生时期,一直到处跑,拍片、进剧组、看足球,你的老师都怎么说?
他们都很支持我,鼓励我,还帮我请假。研究生老师都知道我本来就是来心理系玩玩的,玩得开心就好,复旦老师都比较随性吧。其实心理学面试的时候,他们也没问心理学相关的问题,具体问了啥我也不记得了,但是我的原则就是两点:①证明我很优秀;②
我的优秀证明了只要我愿意,我在新的领域同样优秀。
◤
你觉得什么样的大学生才算是优秀的?
作为一名学生,爱学习是最重要的,其次是聪明。没有人天生什么都懂,都是努力勤奋刻苦自律换来的,聪明只是学得快而已。
你就比如别的学生一般都要等老师大三大四布置作业了才拍片子,但我从大一就开始拍个人作品了。和同济圈拍片的都认识了,大二的时候就有老师推荐我去CCTV6一个电视电影项目做场记,才有学长推荐我进《爱情公寓》剧组做副导演,后来才能去《长城》剧组。
这些资源都不是我的“选择”,我哪有什么资格选择,我的选择就是去竞争。喜欢的东西就要自己去争取。我大二大三还在复旦修新闻第二学位,当时真的是勤奋,大二大三,每个周六都要去复旦读书读一天,读完三个学期就可以拿学位。周六别人都在睡觉,我早上七点多就起来去读书了。
我觉得喜欢的东西才能挣钱。
◤不管是当初考大学读书,还是进社会工作,你都有很多选择,为什么会坚定要做导演?
一开始,我做的很多事情,都是因为舍甫琴科。11岁的时候,看足球赛,“一见舍瓦误终生”,那时候就想要怎么见到他。然后看到章子怡因为《艺伎回忆录》全球宣传,在意大利米兰站舍甫琴科受邀站台,那时候我受了很大震动。所以我想,要不就做个导演吧。
我21岁那年,舍甫琴科要参加欧洲杯,那是他最后一次出战欧洲杯,我想我一定要亲眼去看他踢球,完成我一辈子的梦想,所以就孤身一个人跑去乌克兰基辅了。一些媒体就叫我“舍瓦女孩”。后来就和新浪体育、网易体育、乐视体育、虎扑体育合作了一些节目。现在因为比较忙,只做一些大型赛事,例如欧洲杯、奥运会。
很多人可能会说,“做一行,爱一行”,那我是“爱一行,做一行”。我做足球解说,做导演,全都是因为我喜欢,我觉得喜欢的东西才能挣钱。我觉得这是个人使命感。你知道你生来要干嘛的,你就得去努力!
我不想把世界让给我看不起的人。
◤
你如何看待自己现在选择的这份职业?
虽然相比其他行业,尤其是所谓名校毕业的人该去的行业,确实档次低了点。
第一是职业道德,影视行业的人不知道什么原因对于职业的敬畏感比较差,专业度比较低;第二是智商和基本教育,名校毕业不代表你多厉害,但是至少训练有素,学习东西快,影视行业真的交流沟通有难度;第三是社会责任感和个人使命感,但这个圈子的人普遍比较不知道自己在干什么。
◤
你会考虑换行业吗?
行业本身没有错,错的是当下错误的人充斥着这个行业,但是电影始终是美好的。
我认为我现在唯一能做的就是,咬牙坚持,因为我觉得我对合作的人不满意,有一个很大的原因是我自己层次太低,如果我往上走了,自然合作的人和团队也在往上走。我现在能做的只有这点。
要么我就不做了,不做也挺SB的,因为你要把世界让给你看不起的人。
03。远方 |
80后
“为什么我们不知道自己究竟想要做什么呢?”
为了做这期话题,小巴在朋友圈发了“寻人启事”,于是就有人跑来说:“我这有这么个人,他叫远方,你看看。”然后甩过来一堆他做过的事:他从父母辈最爱的公务员岗位裸辞,开了青年旅社;为了拍一部独立电影,他又跑去做了一年幼儿园老师。
而现在,远方潜心研究起西湖来。拿着了一张地图,把杭州西湖分割成40块区域,每周去一个,每座山都去爬,而且每条路都要爬好多次,把每一座亭台建筑拍照记录。每周周末,远方会组织一条徒步线路,带领10人以内的小团队,分享西湖历史和文化。
每次走出校门,就不知道往哪个方向去。
◤离开大学十多年了,对大学最深的印象是什么?
我最强烈的感受就是浙大校门走出来有个十字路口,每次走出校门,人来人往,就不知道自己该往哪个方向去。
我是2001年进大学,当时一个系招了18个班,为什么这么多?就因为当年的IT形势很好,后来甚至独立成为一个计算机学院。过了一年,2002年下半年,
IT形势突然下滑,于是2003年我们学院只招了3个班。那我们怎么办啊,当时对我们的冲击太大了。
虽然我一直很喜欢杭州,但毕业时还是选择去珠海当公务员。因为当时的杭州,我觉得挺浮躁的,可能当时的自己也很浮躁吧。我想换个环境,或许会帮自己想清楚一些事情。
◤那后来为什么又裸辞了呢?
其实那几年的确是我人生中很重要的一个时期。广东人的务实、肯干的文化和精神,给了我很多沉淀和启发。做海关警察那几年,我坚持每天写作,几个字也好,几千字也好,不管那天有没有灵感、累不累,一定要写。后来在27岁那年就出了一本书,算是提前完成了一个人生目标。这可能对我来说是一个标志吧,当时就想要辞职去做一些更感兴趣的事情。
而且这段经历,让我遇到了很多优秀的人,见识到里面井然有序的管理。其实我并不反感体制内的工作环境。我在里面待了五年,对于那些限制我完全能够做到,因为我不觉得这些限制违背人性,它是有出发点的。
但是,对我个人而言,我的兴趣和优势不是这个工作内容,那么坐在办公室里对我的未来是没有帮助的。我觉得时间和金钱都是很重要的资源,当你过度耗费其中任意一个,那就是没有意义的。我在办公室里,就是浪费了自己时间资源,所以我辞职了。
坐在办公室,对我的未来没有任何帮助。
◤
裸辞后为什么跑去拍了部非商业性的电影?
其实我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为什么我们的很多年轻人,不知道自己究竟想做什么?
我写了书以后,觉得还有很多想法没表达清楚,于是就又拍了一部电影,跟了一个大四寝室的学生整整一年,每周问他们发生了什么,然后把一些有意义的片段还原。与此同时,为了拍这部电影,我跑去做了一年幼儿园老师,我想从另一角度去看我们的教育体系。
◤你找到我们的年轻人如此迷茫的原因了吗?
社会每天都在变化,但我们的教育永远慢半拍。我们大多数人从小到大其实都只有一条路可以走——读书。从小学到大学,你走进课堂,老师会给你课程表和座位表,你每一天要做的事情、你要去哪里都写在上面了。但是等你走出校园了,没有人告诉你你要往哪里走,那时候你就发现自己不知道怎么办了。
我通过电影的方式来提出这个问题,要解决它很难,教育是牵一发动全身,正因为教育是这样,大家才是这样。
君子不器。
◤换了这么多工作,是否和“要知道自己想做什么”相违背呢?
我看上去是做了很多事情,不过我觉得其实自己一直在追求的东西是一致的,或者说是渐进的。
《论语》里面有一句话叫做“君子不器”,意思是君子不能像器具那样,作用仅仅限于某一方面;不能只求学到一两门或多门手艺,不能只求职业发财致富,而当“志于道”;要从万象纷呈的世界里边,去悟到那个众人以下所不能把握的冥冥天道。
◤怎么样快速去学习、适应这么多不同的职业呢?
就我自己的感受,学一个新技能,并不是一件很难的事情,但是要精通的话,就必须在一件事情上进行练习,就算你是做大量的数学题,也是一种练习。但是在这个过程中,你心里也必须知道,你是在找到这个世界的一种规律,你去从一件杂乱的事情中去找到事情的本质,所谓提纲挈领、举一反三,掌握了这种状态,你再学习别的就不难了。
所以还是那句话,“君子不器”,我们不能去纠结于表面的表现形式,而是事情的规律、人的思想,真正的三观。
小巴私房话
做自己想做的事情——这样的理念在今天并不惊世骇俗,但为什么我们还是没有过上想要的人生?因为我们中的大部分,从来没有弄懂自己想做什么。
因为这并不是一个可以一下子就搞懂的问题,我们总是在不断摸索、不断尝试中才找到一个答案,它甚至会一直变化。
采访时,小巴问了女流一个特别俗气的问题:“如果毕业时和别的同学一样,按部就班去做一个建筑师,你会排斥这份工作吗?”
女流用一种出乎意料的坚定语气回答我:“不会。如果没有这么喜欢游戏,当初去做了建筑师,我想我还是会很开心的。”
和我们想象的不一样,女流并不排斥做建筑师,远方也不厌恶体制内的工作,而足球解说、心理学、新闻学对陆微来说,也是从小就感兴趣的事物。
在考卷之外,我们的每一种选择,都是一种人生。真正优秀的人,他们利用时间去尝试各种可能,制造多种选择。他们对每一种可能充满好奇,且让自己有能力去驾驭每一种选择。
很多人觉得自己没有选择,是因为你只给了自己一个选择。
高考或许有满分,但我们的人生却没有正确答案。找到自己想要的是什么,这才是进入大学后,我们最应该学会的一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