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随着IPO持续放出,打新策略成为很多基金机构的掘金术。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共有2500多只基金参与打新,其中有500多只基金打新次数在5次以下,另有1042只基金参与打新超过百次。
但是,年中之际,围绕打新策略的多种声音持续发酵,新股收益率持续走低、打新产品规模如何控制……成为很多基金机构考虑的问题。下半年,基金机构打新策略的变化正在仓位配置优化、产品规模平衡等方面得到体现。
打新策略百态
财汇大数据终端显示,今年上半年共有2500多只基金参与打新,平均每只基金获配金额在380多万元。其中有500只基金打新次数在5次以下。另外,约有1042只基金参与打新超过百次,多只基金全部打满。
但是火爆的背后,基金打新的获配情况并不是那么的喜人。有数据显示,诺安成长和诺安平衡分别参与打新180次,分别顶格申购184.39亿元和184.36亿元,但仅获配1021.12万元和1121.86万元,中签比例分别为0.055%和0.061%。而参加179次打新的诺安新经济、上投摩根双息平衡、圆信永丰双红利、泰康新机遇、圆信永丰优加生活、泓德泓益量化中签率分别为0.028%、0.049%、0.043%、0.028%、0.035%和0.037%。
数据显示,打新虽然说是一个看似的“好差事”,但是真正在其中挖一桶金,还需要运气。对这样的赚钱模式,自然是有人愿意做,有人则觉得可有可无。
事实上对于参与打新,基金机构所抱的态度一直比较分化。“打新收益最多作为增强收益,拥有相应的股票持仓,那就不妨参与新股申购。在我管理的产品中,打新只作为附加策略,今年以来影响产品净值的幅度不超过半分钱。过度重视打新,容易打乱在股票持仓上的布局。对于打新,我的态度是顺势而为,能有收益增强更好,没有也罢。”一位混合型基金基金经理表示。
有基金经理则把打新作为重要的收益来源。“基金产品规模相对偏小,股票底仓参与新股申购,对基金净值的贡献比较明显。在当前市场情况下,打新收益是相对确定的收益,虽然新股获配并不多且新股收益有走低趋势,但是这样的收益基本没有成本。”一家银行系基金公司人士说。
绩优打新基金
基金代码 | 基金简称 | 近六月收益 | 费率 | 操作 |
373010 | 上投双息 | 17.58% | 1.5% 0.15% | 购买 开户购买 |
000824 | 圆信双红利A | 14.41% | 1.5% 0.6% | 购买 开户购买 |
001910 | 泰康新机遇混合 | 8.67% | 1.5% 0.15% | 购买 开户购买 |
320001 | 诺安平衡 | 6.64% | 1.5% 0.15% | 购买 开户购买 |
年中打新求变
年中之际,对于打新策略,基金机构正处于战略调整的当口。“一是新股涨停数持续减少,按照涨停板数量来看,越来越多的新股涨停板数不足5个;二是中签收益率不断下降,数据显示,2016年上市的227只新股平均中签盈利金额为3.41万元,但是今年以来的新股已经达不到这样的水平;三是新股供应量难以预测,在未来,新股发行的节奏可能发生变化,直接影响着打新策略的投资标的问题。另外,次新股持续出现下跌,如果按照新股上市首日的收盘价来看,不少次新股股价甚至跌破这一价格。”国金证券分析人士表示。
除了上述宏观和中观的因素以外,打新产品在年中之际面临的实际情况促使基金经理重新思考打新策略的应用。
首先是投资策略的调整。一般而言,打新基金普遍采取两类策略:一是“股票底仓+打新+融出资金”,有的还再加上对冲策略;二是“股票底仓+固收+打新”。这两类策略此前产生了业绩上的分化,特别是在债市难做之际,相关打新产品的业绩分化显而易见。
其次是打新策略需要合适的产品规模。“打新基金规模的大小会极大影响基金收益:基金规模太小,达不到打新门槛;基金规模太大,顶格申购获配的收益容易被稀释,偏离最优套利区间。年中之际,不少打新基金已经出现规模的‘烦恼’,打新收益耀眼可能意味着规模控制上的压力。我对部分投资者坦言,上半年的打新收益不能完全作为下半年收益的参考标准,让部分冲着这部分收益而来的投资者做好心理准备。”上海一家基金公司某基金经理直言不讳。
打新产品仍有卖点
当然,在整体偏弱、环境复杂的市场环境中,打新策略还拥有大批拥趸,不少产品以“打新+”或者“+打新”作为重要卖点。
以近期正在发行的一只灵活配置基金为例,其主打“打新+固收”卖点:策略上,采用以债券为主、权益为辅、打新为攻的综合管理模式。具体来说,利用目前债券市场的良好环境,为投资者积累基础收益,利用新股发行常态化、可转债扩容等制度性机会,积极参与打新,增厚投资收益;在此基础上,借助公司优秀的主动管理能力,自下而上精选个股,挖掘超额收益。
此外,近期IPO通过率的变化让市场看到新股质量提升的趋势,也让打新股、打优质新股成为很多人的选择。兴业证券研究报告指出,今年上半年完成首发上市的企业为246家,融资总额达到1253.96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10%及345%;而去年全年则分别为226家、1494.18亿元。就上会情况来看,上半年上会企业达269家次,同比增长132%,通过率为83.27%;而去年全年对应数据分别为271家次及91.14%,可见发审数量提高的同时,标准更加严格。“新股质量正在提升,打新收益下行的趋势或许可以得到改变。在此背景下,参与打新的吸引力正在恢复,不妨积极参与其中。”前述银行系基金公司人士强调。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有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