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为什么拥抱指数基金?
事实上,巴菲特在历年股东大会及致股东的信中,推荐普通投资者购买指数基金已经不下十次了。
早在1993年,巴菲特就第一次推荐指数基金称“通过定期投资指数基金,一个什么都不懂的业余投资者竟然往往能够战胜大部分专业投资者。”
2007年,在接受CNBC电视采访时,巴菲特也强调:“对于绝大多数没有时间研究上市公司基本面的中小投资者来说,成本低廉的指数基金是他们投资股市的最佳选择。”
这个市场上“七输二平一赢”,大部分人甚至都跑不赢大盘。熟练掌握指数基金投资技巧,你可以轻松胜过七成的投资者。
再拿不准的话,推荐定投。熟练掌握定投技巧,你又可以免去大部分烦恼。
翻了下自己的记录,我大概是2015年下半年开始投一些指数基金,2016年又逐步丰富了品种、提升了仓位。
拥抱指数基金,无非以下几个理由——
1、风险足够分散。不用担忧个股的黑天鹅。财报细节甚至真假与否,都无需太计较。并且,指数的生命力几乎是永久的,会不断更新、替换,你也不必操心个股的选择。
2、容易估值,确定性高。说实话个股我是看不准的(参考阅读《》)。能力不足,精力有限。理论上讲,判断个股的成功率必然没有判断指数高。指数有的运行了几十年,根据历史PE和PB来判断,大顶和大底都一目了然。投资很多时候关乎的不是“可能赚到多少”,而更多是“赚钱的可能性多大”(参考阅读《》)。
3、方便跨市场选择。个股的话,我当前只能交易A股,以及港股通标的。但通过指数基金,我可以轻松买到美股甚至德股,乃至一些跨市场的组合指数。比如我常推荐的中国互联(SZ:164906)或中概互联(SH:513050)(参考阅读《》、《》)。
4、省时省力。不用细究个股,又相对容易判断,投资指数基金必然没有选股和择时那般纠结,更多的是被动配置的理念,从容不迫。正如上面说的,基本可以无脑跑赢七成投资者。何乐而不为?
二、为什么又抛弃指数基金?
今年以来,我的投资收益率摸高过到20%,这两天跌了一些,目前15%左右,差强人意。
即便经历了几天下行,中国平安(SH:601318)今年还涨了42.1%,招商银行(HK:03968)也涨了44.6%。这两个在我的仓位中都比较靠前,但我的组合整体收益却远逊于此。
究其原因,分散虽然减少了投资组合的风险,但在上涨的时候也会显著拉低收益。我另几只重仓个股表现是劣于整体组合的,暂不细说了。而指数基金的表现亦稀疏平常,像红利ETF今年上涨13.5%,50AH好一点点但也不过15.7%。
除了不能作打新底仓这种相对小问题之外,我目前暂时抛弃指数基金的原因可以归结于一条:指数基金的收益还远达不到我所预期。
本人入市11年左右时间,并详细记录了2007年以来完整的投资成绩——
最新统计,个人年化复利+19.6%(就在前几天还有+20%),而沪深300、上证综指、深证成指分别只有+5.6%、+1.7%和+4.2%,差距可见一斑。
随便挑几个蓝筹股,比如招商银行,至少也是远胜于指数。
上面比较的是几个大指数,若是换几个精挑细选的指数、增强型指数甚或指数间切换,兴许能将成绩再提高一截,但说实话依然达不到我的预期(参考阅读《》、《》)。
我又不是养老基金,对收益应该还是有点追求的,不必太怕短期乃至中期的起起落落,只要长期而言能够有显著的超额收益,还是可以满足。
所以我想,指数基金这种事情,一是留给普通投资者去吧,二是留待我财务自由以后再考虑作部分配置吧。
三、最看好的几只指数基金
话说回来,有些指数基金还是很值得推荐的。我一般偏好场内的,所以场外在此忽略。
雪球老大@不明真相的群众 建了个组合叫做“中国好资产”,其实就是一个很不错的思路——
由三只指数基金组成:红利基金、香港中小、中国互联。红利基金跟踪标普A股红利机会指数,香港中小跟踪标普香港上市中国中小盘指数,中国互联跟踪中证海外互联网指数。
中国公司主流的上市渠道,有三个,即境内的沪深股市(俗称A股),境外的香港和美国,三个市场上市的公司构成和估值各有其特点。传统行业的大白马,一般在A股上市,这些公司无论是市盈率市净率,还是分红回报,放在全球股市里都很有吸引力;香港云集了一批较有市场竞争力的内地中小型企业,而这些公司的股价在很长的时间内都表现出折让;中国主流的互联网公司,则主要在美国和香港上市,这些公司从商业模式、财务状况、治理结构方面,都是中国最优秀的一批公司。
综合起来看就是,红利基金有估值优势和分红回报的确定性,香港中小兼有估值优势和成长优势,中国互联则有成长确定性。
站在目前的点位和估值情况,不算分级B类,我个人推荐三只,恰是此番抛弃之前依依不舍的三只指数基金。
1、50AH(SH:501050):PE、PB估值低,长期趋势良好,并且自动根据AH折溢价情况切换——这是个简单有效可以明显提高收益的策略。
2、红利ETF(SH:510880):PE、PB估值低,长期趋势良好分红高。
3、红利基金(SH:501029):PE、PB估值低,长期趋势良好,兼具成长性。
这三只也是很确定能够赚钱的机会,我只是嫌可能赚的还不够多罢了。
四、抛弃指数基金之后……
以下为个人部分主要涉及个人的选择和偏好,啰嗦几句而已,没兴趣的可以不用看了。
当前我抛弃指数基金之后,再次在集中和分散之间找平衡,这次平衡点往集中这头稍微挪了点——没别的原因,就前面所说的,宁可承担多一点的波动,来换取多一点的超额收益。
正如我在《投资要找大概率、强逻辑》一文中说的,“遇大概率下重注是投资获取超额收益的主要手段,甚至必要条件”,以下三个便是我认为下阶段把握比较大的机会。
如今我的这前三大投资品种合计占到了组合仓位的一半,分别是——
1、兴业银行(SH:601166)占两成仓位。
我看好银行股很久了,收益也并不差(参考阅读《银行股这么多怎么挑?》、《)。但还有很大空间,本轮兴业的涨幅是远逊于招商的。
一方面,“低E+低PB+高ROE+中成长增速”本身是非常理想的投资品种(参考阅读《现在买入银行股,预期收益几何?》、《买入一只股票后,合理的预期收益率是多少?》)。
另一方面,兴业下半年息差回升和坏账拐点是大概率(参考阅读《兴业银行官方信息给出的几个结论》)。
浦发银行也不错(我也投了一点),但相对还是更喜欢兴业。
2、H股B(SZ:150176)占两成仓位。
H股仍处于长期低位水平,非常明显,PE和PB都很低。目前经济有回暖迹象,我们面临的很可能是一次“戴维斯双击”的机会。
另外,伴随着港股通的涓涓细流,量变到质变,AH的溢价缩小是大概率。甚至,从历史上看,A股并不见得非得溢价。
所以我非常看好H股指数,但不满足于投资指数而已,我追求在这个场合上点杠杆、加码(参考阅读《所以到底要不要上杠杆?》)。
H股B目前溢价不足10%,将近2倍杠杆,是个很好的选择。还有比较特别的一点,它不下折,所以相对而言并不怕万一跌多了被“强平”。
3、复星国际(HK:00656)占一成仓位。
复星受种种传言所扰,这些市场情绪也反映到了股价上,长期低迷不振。
复星并非没有问题,最大的障碍便是它的业务实在太复杂了,并且市场也倾向于给综合企业打打折(更偏好“小而精”的),但简单横向比较来看,它的估值水平还是明显受到了不公正的待遇。
然而,即便中报还未出,根据多方搜集的信息,可以预料到复星半年业绩会相当靓丽。你只需稍微查阅下复星投的哪些股权,它们上半年分别上涨了多少,便自然会信心满满。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有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