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基金 / 公募 / 私募 理财 / 信托 / 排行 > 比财富阶层固化更可怕的事情正在发生

比财富阶层固化更可怕的事情正在发生

2017-08-21 20:36  来源:中财网 本篇文章有字,看完大约需要 分钟的时间

来源:中财网

  01比挣钱更难的事
  要说国内富一代有啥苦恼,“如何挣钱”或许不是第一位的,他们真正的烦恼在于“如何守住财富”,特别是下一代的接班问题。

  很多人都对“富二代都是纨绔子弟”之类的说法津津乐道,觉得有钱人都是王八蛋,屁都不懂,所以生的小孩也都是小王八蛋。对“富不过三代”的现象心里别提有多爽。

  可事实上,大部分富人对小孩教育的重视程度其实远超普通人,投入的资源更是我们所无法想象的。

  因为富人们都懂得这个道理:
  财富的阶层固化还是有机会打破的,可如果连认知能力都固化了,人这辈子就真的没有希望了。

  在这方面,富二代们其实面临比普通人大得多的挑战。因为他们一出来工作可能就需要管理一个庞大的家族企业,尽管受的都是精英教育,想做好也并非易事。

  所以我们有时候也会看到这样的新闻:
  这篇讲的是前海鑫钢铁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李海仓的儿子李兆会的经历:2003年年近22岁的李兆会出任集团董事长兼任总经理,至2015年前海鑫钢集团正式进入破产流程。差不多10年时间,李兆会“败光”百亿家产。

  外界对李兆会的批评很多,比如有人说他沉迷炒股,最终导致企业倒闭。但后来有人统计,10年间其实他通过炒股赚了超过42个亿,前者根本属于无稽之谈;也有人将焦点对准他娶女明星,可富豪娶明星的现象早已司空见惯。

  李兆会的失败,一方面是国内钢铁行业的不景气导致,另一方面,则是运营如此大的一个集团公司本来就是非常复杂的事情。他已经非常优秀,只不过仓促上任(其父被枪杀后他被爷爷指定为接班人),少了自下而上的实践过程,这是任何其他事情都无法弥补的。

  目前国内第一批富起来的企业家纷纷进入退休年龄,面临接班问题。但如果全面观察,会发现能做好的富二代其实并不多,这种“败光家产”的事情并不鲜见。在这方面,王思聪算做的不错的了,可也没直接接王健林的班,而是选择了进入投资行业。

  有些人对此可能会觉得很爽:哪怕你现在再有钱,迟早也会在1-3代之内败光,那我心里也就平衡了。

  他们没想明白的是:
  富二代往往比我们经受更好的教育,拥有强大无数倍的资金、人脉和资源,可就连这群人想要成功都如此困难,更何况是普通人?

  02认知固化更难打破 
  事业上一无所成的人很多都抱有这样的观点:
  自己失败都是因为时运不济、领导打压、才能埋没、起点太低,而别人成功都是因为有老爹、有关系、有资金、有人脉。

  或许你会觉得我会说后面这些因素都不重要。不!这些因素当然都无比重要,可这些真的就能造就成功么,不见得,那么多富二代们的失败告诉了我们这个道理。

  成功太复杂了,从来没有定式。即便你具备再多所谓能“造就成功”的因素,也未必最后就能得到好的结果。

  我是创业圈的,圈子里最津津乐道的就是国内很多大企业的“基因”问题。

  比如腾讯算牛逼了吧?市值过万亿,布局的产业几乎覆盖整个互联网。要钱富可敌国,要人才有全世界最顶尖的人才,要技术有技术,要资源有资源。按照我们的理解,如此强大的公司,还不是想干啥都能成功?

  然而腾讯在过去十年间多次尝试进入电商行业,结果都非常不理想,最终多个平台关闭的关闭,卖人的卖人。

  又比如阿里巴巴同样实力雄厚,从未尝试过在社交方面的努力和尝试,同样收效甚微。

  很多研究公司的学者都在分析原因,最终比较多人认可的原因是企业是有“基因”的。企业的基因早就了其在原有领域的成功,但也会成为在新领域成功的阻力。

  那么什么是基因呢?就是企业作为整体的思维模式,以及对世界、商业的认知能力。

  发展到一定阶段后,不管对企业还是个人来说,钱、人才、资源的问题都是可以解决的,唯独思维模式和认知能力的改变和提升没有定式可遵循,需要长时间的进化才能慢慢找到出路。

  从这点来说,认知能力的固化其实是比财富阶层固化更可怕的事情。财富的固化总会在外力的影响下慢慢自行破碎,可认知能力的固化只能靠自己刻苦修炼去打破。

  如果你没有这个意识,这辈子就真的完蛋了。

  03财富和能力的接力赛 
  前一阵子我回了趟老家,发现之前就读的初中教育质量远不如我读书那会儿。当时每年还有一大批考上市里重点高中的学生,时不时还有能上清华北大的本地人,可这些年已经几乎没有了。

  和一个老师聊天,说起来也是一脸苦笑:
  农村老师收入低啊,所以但凡有些能力又年轻的老师,现在几乎都跑到珠三角教书去了,而且大多数去的都是私立学校、贵族学校。在老家一个月拿三四千,跑到外面一个月拿一万多,这个选择做得毫无困难。

  他说,现在还留在老家的老师,要么是年纪太大了,要么就是能力实在不行。在这批人教育下,学生的成绩可想而知。所以,稍微富裕一点的阶层都不会将孩子送到乡镇中学了,都在往县城、大城市送。

  以前我也不明白,为什么中国人如此重视教育。北上广深的学区房早被炒上天价,动辄十几万甚至几十万元一平米;好的家庭教师现在时薪普遍过千,想请还要排队预约;夏令营等游学项目收费也是节节攀升,前阵子还有家长抱怨一个夏天就花了好几万。

  现在总算理解了,因为富人们已经发现:如果能力不匹配的话,财富的传承是不稳固的。

  我之前曾经说过,人与人之间的比赛并不是百米跑,而是接力赛。而如今在接力的不仅仅是财富了,还有能力。因为好的经济条件意味着更好的学校、老师、同学、学习材料,而这些因素积累到一定程度,就意味着更强的综合能力。

  当屌丝们叫嚣着读书无用论的时候,富人们已经在本质上解决问题了。这是一件非常可怕的事情,因为它意味着普通人的机会真的越来越少了!

  我是80后,出生和长大都在小地方。从小到大,父母都教育我们要好好读书,这是翻身唯一的途径。那时从学校的情况来看,也确实是穷人家的孩子比富二代认真刻苦,平均成绩也要好一大截。

  这段经历的影响是如此之大,以至于很长时间里我都以为,普通家庭会比富裕家庭更重视教育。直到这几年,才发现情况发生了根本性的逆转。

  这几年,农村家庭的小孩子已经几乎不念书了。我曾经和家长们沟通过,了解到原因主要有如下几个:
  1、就算你读了本科,毕业后还是要找工作,工资也就几千块钱。可现在初中高中毕业后就到城里打工,一个月也是拿几千块,没多大区别,那还要读书干啥呢?

  2、农村现在风气不好,耕田种地养猪的人越来越少了,大部分人都不事生产(被机械化生产冲击后不划算了),赌博之风又盛,那钱从哪里来?只能指望小孩寄。

  你会发现,穷人家所谓的“重视教育”其实是很功利的,就是挣钱养家。过去中国工作岗位少要求高,想挣钱只有读书华山一条路,是一种被动的“重视教育”。

  现在中国经济快速发展,人口老龄化又严重,就导致“没有学历、能力一般”的年轻人也可以通过售卖劳动力获得不错的收入。有了挣钱的路子,读书成长就成为备选方案了。

  能够不计较经济收益,本质上真正重视教育的,说到底还是经济比较宽裕的家庭。

  所以在社会阶层的接力赛中:穷人们一开始就弃赛不跑了,富人们始终在一路狂奔。这种情况下,何谈阶层突破,何谈屌丝逆袭?

  04未来会怎样? 
  我刚上大学那会儿曾经有段时间非常自卑:作为一名当地的优等生,突然发现同学都可以用电脑制作非常精美的网页了,自己连鼠标都还不太会用。这仅是一方面,就算在自以为傲的英语、数学、物理等几乎所有方面,我发现自己和班里的很多同学相比都有极大的差距。

  这还可以理解为地域经济发达程度不同导致的差距,而且大部分差距都体现在可以后天习得的能力方面,是可以追赶的。事实上经过四年努力,在很多能力方面我反而超过了大多数同学,也证明了这一点。

  可是有很多能力其实和人所受的早期教育息息相关,是长大后即便再努力都难以追赶的。比如音乐、大部分的运动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等等,这就意味着你的出生可能决定了你的能力。

  富人比穷人更有资源、更重视教育、更有行动力,这种状况再持续十年,我们的未来会怎样?

  以前我们认识一个富二代可能会“肃然起敬”,觉得他自己也一定很有钱,可也仅此而已。可在将来,我们肃然起敬的可能是,这个富二代有很大概率在各方面能力上全方位超过自己。

  不要认为这是无稽之谈。如果你看看过去十年拿到高考状元头衔学生的家庭背景情况,会发现“富裕家庭出牛人”是个明显的趋势。

  今天,即便出身再普通,我们还可以说通过自己的努力、拼搏去赢得未来。可就连这样的机会在未来都会变得越来越少,因为努力谁都可以做到,财富和能力的差距却需要几辈子的努力才能追赶。

  创业你拼不过人家,就连好的工作岗位你都拼不过人家。未来可能很多公司招人不仅看能力,还要看你的家庭出身。

  事实上这种现象在某些少数行业、企业已经出现了,比如很多著名的国际投行、咨询公司,能进去的新员工要么是高级别的官二代,要么是巨富家庭。你老爸是个厅级干部都没用,因为级别太低了,人家的门槛是最低副部级以上。

  可以说,作为普通人又身在中国,从现在开始到未来的二十年应该算是我们的“黄金时代”。

  因为社会仍在快速发展,每天都有海量的机会爆发式涌现;因为富人和普通人认知能力的差距还未不可跨越,教育资源的固化尚可打破。这两者对普通人来说,便是还意味着未来有希望。

  如果要说逆袭的话,现在就是逆袭的最好时代。即便不成功,也可以为下一代创造逆袭的基础。

  至于几十年以后?你看看现在的欧洲、日本等发达国家年轻人的模样就知道了,那很可能就是我们的未来。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有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阅读了该文章的用户还阅读了

热门关键词

为您推荐

行情
概念
新股
研报
涨停
要闻
产业
国内
国际
专题
美股
港股
外汇
期货
黄金
公募
私募
理财
信托
排行
融资
创业
动态
观点
保险
汽车
房产
P2P
投稿专栏
课堂
热点
视频
战略

栏目导航

股市行情
股票
学股
名家
财经
区块链
网站地图

财经365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财经365及/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

鲁ICP备17012268号-3 Copyright 财经365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Copyright © 2017股票入门基础知识财经365版权所有 证券投资咨询许可证号为:ZX0036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