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斯现在有很深的职业病,看见一篇文章,先看这篇文章的排版、有无错别字、逻辑是否畅通等等,朋友圈里有文字,都会不自觉的挑错别字
这不,日常工作追热点追的,现在连看个电视剧都想着能不能和基金或者说财经等经济知识挂钩,你还别说,现在热播的《那年花开月正圆》还真有值得摩斯说道的。
《那年花开月正圆》虽然说的是清末出身民间的陕西女首富周莹跌宕起伏的人生故事,但是周莹是做生意的啊,而做生意这就和经济挂钩了啊。
电视剧第三集周莹第一次到学徒房旁听学习的时候,被小江刁难,问“一贵一贱,极而复始”是何什么意思?小王做了最书面的解释,但周莹却说出了这句话在市场上的规律及精髓,即“卖的东西价格不会一直上涨,涨到一个点会下来,而下跌的东西价格不会一直下跌,跌到某个点,价格会上去。”
这就涉及到经济学中的价格和价值的关系,价值决定价格,供求影响价格。所以,价格既不能无限上涨,也不能无限下跌,只能围绕价值上下波动。这是很基础的经济学知识,摩斯记得这是初中政治时就学习到的。
还有啊,周莹在重振吴家东院的时候是通过囤积倒卖80万斤棉花赚来的,周莹深谙市场规律,有一年关中棉花大丰收,但是一些棉花行想乘机杀价,引起棉农不满,而周莹则提出“以丰补欠”的原则,以高于市场价的价格垄断了棉花行业,结果连西安的一些棉花行,最后也不得不求助于周莹;第二年,棉花欠收,前一年囤积的棉花,又让她大获全胜。
这里面蕴含两点经济学知识,大家想一想,为何大丰收反而卖的低呢?这就是所谓的“谷贱伤农”。
"谷贱"指在丰收年份,产量增加,然而需求量不变,导致粮食价格下降;
“伤农”是指所带来的收益增加不足以弥补价格下降所造成的收益减少,结果是农民的总收益不仅不能增加反而下降,即弹性小增产不增收。
通俗来讲,就是收益=价格X销量,此时,价格减少,销量不变,所以收益也减少,损害了农民的利益。
这根本原因在于农产品是缺乏需求价格弹性的商品。
农民粮食收割后到底能卖多少钱取决于两个因素:产量(Q)和粮价(P)。如图所示,农产品的市场需求曲线(D)比较陡峭。当农业丰收时,农产品的供给曲线(S)向右移动到S1的位置,在缺乏需求弹性条件下,农产品价格会大幅度下降,即农产品均衡价格的下降幅度大于农产品均衡数量的增加幅度,最后导致农民的总收入减少。相反,在歉收的年份,农产品的减少会导致农产品价格大幅上升,使农民的总收入增加。
周莹通过囤积80万斤棉花,成为关中最大的棉花供给商,相当于在关中这一个市场周莹是占有绝对垄断地位的,所以周莹敢将棉花的价格从以往的65文一斤上升到120文一斤。
垄断,在中国古代被称为“榷”,大家日常听到的“卡特尔”、“辛迪加”、“托拉斯”、“康采恩”等组织和垄断都具有一定的关系,在一个卖方垄断的市场,买方往往只能做价格的接受者,没有议价的权利,对于消费者是及其不利的。
一般而言,在一个自由的市场垄断是要被打击的,然后现实却并非如此,由于某些特殊原因,会存在自然垄断、经济垄断、行政垄断等不同划分。
除了这些外,像“知地取胜,择地生财”、“时贱而买、时贵而卖”、“见端知未,预测生财”等都是咱们日常生活中会接触到的经济学知识,你日常会接触到哪些经济学知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