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临近年末,各行各业都在紧锣密鼓安排本年总计及新一年规划,而对现金贷来说,2017无疑将成“灾难年”。随着监管紧锣密鼓的各项政策、通知发布,将现金贷推上风口浪尖,较比之前“闷声发大财”的状况,未来,现金贷何去何从,成为监管、行业乃至用户所共同聚焦瞩目的对象。
现金贷盛世之下的阴影
现金贷,是近两年在国内兴起的小额现金贷款业务的简称,其利用互联网渠道获客,通过线上实时信用审查后快速放款,主要特点是无抵押、无特定消费场景、期限短、额度低,目前国内现金贷放款金额一般在500元—2万元之间,个别平台放款最高可达30万元,如微粒贷、借呗及小米贷款等。区别是各平台有自己的审核标准,如微粒贷为白名单制,无法主动申请;支付宝借呗的要求则是芝麻信用600分以上。而小米贷款审核体系类似支付宝,有自己对用户的整体信用审核体系,根据个人信用情况发放对应数额。
自2016年以来,现金贷业务在国内获得快速发展,据统计,目前现金贷交易规模高达上万亿。根据网贷天眼数据统计显示,现金贷交易规模在2016年1月份单月交易量仅为7.9亿元,而截至2017年10月份,单月交易量高达121.22亿元。其增长速度可谓是叹为观止。前期“入围”的平台,也都着实赚足了腰包。也正是如此庞大的交易额,催生国内不良平台春笋般纷纷出现。尤其自2017年趣店上市公开利润后,现金贷的巨额利润在惊掉众人下巴同时,也直接将行业推至风口浪尖。
与此同时,现金贷行业的暴利催收、奇葩审核,及存在的阴影,也暴露在众人眼前。从校园贷“逼死”借款学生,到颜值贷卖身抵账,再到黑社会威胁人生安全,现金贷平台催收手段可谓是无所不用。而借款人为了解决“燃眉之急”,往往是一人注册数家甚至几十家借贷平台,拆东墙补西墙是其常用方法。这样直接导致的结果便是拆来拆去雪球越滚越大,欠款堆积,无力偿还。面对平台的催收,只能惶惶不可终日。
从现金贷本身属性来说,其实是实现普惠金融的良好途径之一,面对上亿人口的征信空白,现金贷填补了征信系统无法覆盖的区域,可有效解决人们应急之需。而行业之所以走向畸形,无外乎高利益驱使,大量无“规”可寻的平台滋生,以低利率、返现等方式虚假宣传,吸引“小白”用户借款。尤其在信用评估方面,也可谓是奇葩,央行征信、个人收入评估等在不良平台眼中都通通靠边,仅凭一张身份证、一张裸照即可放款,借款人欣喜的同时也落入这些平台的圈套。
现金贷由盛向衰,也正证明一句古语“盛极必衰”。而导致现金贷衰的主要核心则是行业的乱象和平台的“野蛮”。如今,监管重拳已出,现金贷行业及平台也面临最后的去留,但已身不由己。
不法平台、老赖最后的疯狂
自12月1日,相关部门出台《关于规范整顿“现金贷”业务的通知》(下称“通知”)后,其中明确规定五条红线:无牌照禁止放贷;综合年化费率不得超过法律规定;P2P和互联网平台禁止为现金贷提供资金;现金贷机构杠杆比例禁止超过各地现行规定;不得继续发放无消费场景的网络小额贷款。
据了解,通知下发后逾90%的不合格平台将被淘汰出局,而近期不法平台也开始最后的疯狂——催收。其中不乏有平台使用严重暴力催收手段,只是为了在出局前尽快挽回损失。据透露,更有甚者甚至给借款人家里寄棺材、P裸照,爆其通讯录等方式,小编想说真的不忍直视。
对于借款人而言,随着监管政策的下发,平台上演催收疯狂,借款人则是开始疯狂躲债。由于上述所说,多数现金贷用户拆东墙补西墙的做法,近期面对平台的疯狂催收,原本计划拆其他“西墙”,而今无墙可拆,只能发挥其老赖做法,再怎么打电话或威胁,只能躲避。
对于现金贷由盛到今的状况,实属一言难尽。前期监管的缺失、市场的巨大需求、行业的暴利驱使、平台的不良发展等等,都是导致如今乱象的根本。好的消息是监管已开始整顿,且雷厉风行,大批不合规平台将淘汰出局,有利于行业净化。随着良性的发展,未来也将是正规军继续发力的领域。也希望在未来的不久,现金贷的“阴影”能及早迎来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