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天晚上,即2018年11月15日晚间,新华社刊发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学前教育深化改革规范发展的若干意见》,禁止民办幼儿园上市。
全场一阵蒙圈,因为有几位投资人投资了幼儿教育。
当晚,涉及幼儿园教育的企业都纷纷大跌。唯一一家纯正的幼儿园上市企业红黄蓝股价当天开盘就大跌50%。国内企业威创股份(002308.SZ)等转型幼儿教育的企业也深受影响。群兴玩具(002575.SZ)更是忙不迭地宣告收购幼儿园并购基金作废。
当然,红黄蓝大跌也不冤,这项政策出台始作俑者就是红黄蓝事件。为了规范学前教育产业的发展,国家出台了法规明确规定了上市公司不得通过股票市场融资投资营利性幼儿园,不得通过发行股份或者支付现金等方式购买营利性幼儿园资产。
而这是只是2018年教育行业政策整顿层面的一个缩影。
除了整治学前教育,国家也开始整治资质不齐的校外培训机构。2018年2月,教育部办公厅联合多部委下发《关于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课外负担开展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治理行动的通知》,开始大力整顿以K12教育辅导的校外培训机构。
随后,2018年8月31日,教育部办公厅又下发《关于切实做好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治理整改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其中,明确要求从事语文、数学、物理等学科知识类培训的教师应具有相应教师资格证。《通知》从师资、宣传等方面对培训机构更高要求,进一步规范了K-12教育的发展。
8月份教育部还公示了《民办教育促进法(送审稿)》,规定非营利性民办学校不能通过其他各种手段营利。这项政策对众多教育类企业影响深远。“送审稿”公布后的第一个交易日,港股学校类资产板块就集体重挫,平均跌幅-29.47%。睿见教育(06068.hk)、宇华教育(6169.hk)和天立教育(01773.hk)股价平均都下跌超过30%。
港股和美股有区分
有意思的是,GPLP犀牛财经注意到,不同的教育企业对于港股和美股的取向有一个共同点。
那就是港股上市公司多为民办学历教育,美股则多是培训机构,并且具有一定的互联网基因。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差别?
无他,很多民办教育集团本身不具备互联网属性,在美股上市买单者比较少,而港股比美股更容易包容传统公司。
从股票发行价来看,港股一般定价较低,集中在1-3港币之间。美股则较高,多在11美元左右。
企业的地域分布也是一个有意思的共性,港股上市的民办学历教育多集中在四川、河南、河北等人口大省,而选择美股上市的企业则分布在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
看到2018年上市潮,很多人会有疑问,为啥会扎堆?
这其实是一个多方因素聚合的结果。从2014年开始,教育企业经历了长时间的整合与发展,教育行业资本化也越来越成熟,特别是外部政策和资本环境也进行了推动。
2017年9月《民促法》的第二次修正和落实之后,民办教育集团营利性身份得到法律上的确认,意味着民办教育机构以企业化运营的路径变得更加清晰。此外,港交所推行了“同股不同权”、"新三板+H股"等改革政策,去年就有睿见教育、宇华教育等5家民办教育集团登陆港股。
于是,“天时地利人和”共同促成了这次上市潮流。
上市并不意味着成功
当然,GPLP犀牛财经提醒读者注意的是,上市只是融资的一种方式,在一定程度上标志着企业有了一定的发展,但并不能一定证明这个企业的质地。
从2018年上市的教育企业来看,无论是港股和美股,均表现的不理想。
港股上市的企业无一例外出现市值下跌。其中,天立教育下跌最为严重,市值从54亿元跌至24亿元左右,下跌幅度超过50%;其次,新华教育、21世纪教育的跌幅都超四成。纵观港股市场,2018年新上市的教育企业一年跌掉近百亿元。
美股市场也不例外。除了2014年退市又重新上市的安博教育,其余四家跌幅也都比较大。其中朴新教育和尚德机构跌幅最为严重,跌幅分别超过七成和六成。
从财务上来看,比不上民办教育的高收入,以尚德机构和流量说为代表德在线教育企业还都处于亏损状态。
2018年三季度报告显示,尚德机构净收入5.17亿元,同比增长95.8%,净亏损达2.263亿元,同比下降12.7%。
流利说净收入为1.805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65%,净亏损为1.424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约为120%。
相比互联网企业先亏损做规模的商业模式被广泛接受,在线教育规模经济的类似模式还没有证实。
总之,无论是在线教育公司、区域性巨头培训机构,还是民办教育集团,上市并不意味着成功。教育是一个“慢行业”,最终考验的还是教学的质量,品质和口碑才是竞争的关键,脱离了教育本质有可能走向“万劫不复”。
安博教育出走的原高管也曾说:事实上,教育行业的核心就是人,脱离了人什么都不值钱。
想了解更多内容请关注财经365股票频道。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