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在狼族视觉上发了这篇文章,没想到大家的讨论非常踊跃。同时也提出了很多新的问题,所以今天针对大家提出的问题,再做一个加强版。
谈宽容度怎么少了索尼?
现在佳能、尼康、索尼已经是三足鼎立。索尼凭借自己在感光元件上的优势,应该说在宽容度上更有发言权,谈宽容度怎么少了索尼呢?这也是上周文章留言最多的。下面我们通过一张表来看看当前主流相机的排行榜。
从这张表中,可以看到,尼康的单反居然占据了绝对的优势。
数据是从源于DxO上搬家过来的(有人说,这是一家佳能黑的网站,我只能呵呵呵了!),是通过单张灰阶卡不同区域取样计算来获得不同亮度区块的输出信噪比,按这个方法,测试出来的结果整理后可以得到转移特性曲线,从而实测宽容度EV值。
当然了,这个数据也仅仅作为参考,并没有排除镜头的因素在里面,而且是缩图到同样大小后的得分。在业界,还有一个叫做senscore网站也干了同样一件事。从最终的排名来看,差异并不大。
不服气?再来看看这张对比图,还是能够说明一些问题的。
最后得出尼康>索尼>佳能这个结果,估计很多人大跌眼镜。实际拍摄中,也许曝光提亮2~3挡,差别感觉不出来,但要提高4~5挡,D810的优势还是能够看出来的。
佳能为什么排在最后一名呢?因为采用的外置ADC,没有内置,需要经过一段距离的传输,导致后端混入噪声,影响信噪比。这样设计的好处是采样精度高,适合高速传输,并且高感下热燥声小。
一本正经的说宽容度
“宽容度”这个词其实来自胶片时代对胶片感光能力和表现能力的一个性能标准。
举个实例吧。户外晴天万里,你拍摄建筑,从肉眼看过去,什么云啦,建筑的细节啦,砖瓦啦,通通都很清楚。可是用相机拍出来就不是这么回事了,建筑物的阴影处一片漆黑,为什么会这样?
因为头顶的太阳光太强烈,而建筑的阴影光线又太暗,光线亮度的比值超过了相机所能表现的范围,所以只能兼顾一边。如果兼顾了天空,那么建筑阴影就会一片漆黑,缺乏暗部细节。如果建筑的曝光正常,那么天空就肯定是惨白一片,缺乏亮部细节了。
简单的说,宽容度就是一张照片记录最亮和最暗细节与层次的能力。宽容度高,意味着最亮和最暗的光比会比较大,不同光度的画面细节能被完好的被保留下来。反之,宽容度低的话,光比的展现只能局限在一个小区域内,这个区域外的画面就没办法记录下来。
这是早几年收藏的一张图,虽然用佳能EOS 6D与尼康D800来举例有点OUT,但还是很直观来的说明了问题!大家不妨一看!
动态范围和宽容度有啥关系
如果说宽容度是从胶片时代就有的名词的话,那么动态范围则是数码时代的称谓。
许多人因为HDR(高动态范围)照片效果,而混淆了这个概念,它只是把本该你看不见看不清的色阶变成了你能看见的色阶并且合成在一起,相片本身的色阶并不会变多。
动态范围代表着一张照片最亮到最暗的范围。一般情况下,动态范围越大,宽容度越高,两者呈正比关系。
比如同一个焦段不同的相机拍摄同一个场景的照片,在亮部不过曝的情况下暗部约亮越清晰,也就是动态范围越好。
什么时候需要挑战极限
主要是风光党,因为他们关注的重点不是细腻的色阶过渡而是高光和暗部的记录。
现在很多风光照都是通过堆叠来生成的(关于堆栈,你可以查看:《堆栈你会吗?一篇文章解决你的烦恼!》)。
以耶稣光为例,耶稣光是一种自然状态中的光射现象,应该叫丁达尔效应,为了加强这个视觉效果,摄影师最常见的手法是降低一点曝光补偿,把ISO调到1600以上。
单张照片噪点肯定是不能看的,但如果把多张照片层叠在一起,噪点就会消失。这时候动态范围好的相机,优势就能体现,它直接决定了使用堆栈法需要拍摄的张数。也正是因为多这几挡动态范围,拍摄同样的张数,却可以挑战更大更夸张的光比极限。
当然,遇到一些稍纵即逝的场景,只能拍摄单张,挑战极限更具有意义。想必大家都知道安塞尔亚当斯的区域曝光法,提出的目的就是为了发挥宽容度优势,能够记录亮度更广泛的实际场景。
分享几点心得
1. 宽容度也不是越大就越好,如果宽容度超过了人眼的习惯,拍出来的照片看起来会很不自然,而且画质会下降。
2. JPG直接出图没有宽容度的说法,任何曝光加减,都是在吃掉细节,唯有RAW格式,才能保住细节。有人研究过当前的电子技术,数码缓冲区大概是33%,也就是说,正常拍摄的宽容度是7级的话,还有2级的缓冲区。
3. 暗部宽容度比亮部宽容度高,这才有了宁欠勿曝的说法。
中国青年摄影网致力于推广最新鲜、最专业、最有价值的摄影资讯!喜欢我们,就关注我们吧!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财经365)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经本站核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