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365讯,对于投资者而言,2017年银行理财可谓“红红火火”,但在经历集体狂欢后,2018年,随着日渐统一的资管新规推动,银行资管业务模式和理财市场都将迎来变局。当传统“只赚不赔”或“多赚微赔”的模式被打破,投资者们可能遇到哪些变化,又该如何应对?市场分析人士对此也给出了自己的观点与建议。
结构化产品收益与期限倒挂
2017年,基于年底资金效应和个人类产品数量的快速增加,不同类型银行理财产品存续数量在年内均呈现上涨趋势。据普益标准最新统计数据,2017年,国有大型银行、股份制银行、城市商业银行、农村金融机构共发行封闭式预期收益型理财产品155422款,占预期收益型产品发行总量比重为53.74%。“选取公布最高收益率为平均收益率指标,最高的是股份制银行,为4.56%;其次是城市商业银行,为4.52%;国有大型银行,4.37%;最低的是农村金融机构,仅为4.35%。”普益标准研究员指出,不同类型银行之间收益率的差异受到了各类银行风险承受能力和资金来源充裕度的影响。
从产品期限与收益角度来看,对于封闭式预期收益型理财产品,一年以上期限的产品平均收益率最高,达到4.67%;一个月以下的产品平均收益率最低,仅为3.83%。上述普益标准研究员指出,整体而言不同期限的产品收益水平随着期限增长而上升,上升的收益率期限结构对应着理财产品的流动性溢价。“值得注意的是,结构化产品收益率期限结构出现了‘倒挂’的现象,6个月以上期限的理财产品收益出现了下降。”
另一方面,银行理财产品的投资起点与收益水平亦有所关联。据普益标准统计,投资起点共分为5万以下(含)、5-10万(含)、10-50万(含)、50-100万(含)、100万以上,共5种类型。但无论是封闭式、开放式还是结构化的产品,其收益分布均呈现“中间高,两头低”的现象。在封闭式、开放式和结构化产品中,投资起点为10-50万(含)的收益率均最高,达到4.65%、4.54%和6.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