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7日,上德谷投资董事长赵立松告诉记者,“我们的仓位在节前就降下来了,由于节前我们基本上买的都是传媒股,它们在A股大跌过程当中基本上没有下跌。”
赵立松现在大概是40%的仓位,主要是持有一些中小板和创业板的股票。
“节后我们预判创业板应该有行情,所以把仓位只加到了40%。未来考虑增加仓位,不过我们今年对整个指数都比较谨慎,不会加得太高。”赵立松说。
2月27日,煜融投资董事长吴国平向记者表示,“仓位有七成以上,节前的大跌对我们有一定影响,但是还可以承受。节后我们仓位加大,达到七成以上,积极往中小创上面去做布局。我们现在的仓位主要是在文化传媒、新兴产业、科技类的个股。”
锦洋投资总裁邱凌苍也表示,“节前1月份的时候,房地产板块出现了集体性大涨,至此,市场资金基本将A股内的低估蓝筹板块轮换了一遍,因此当时以逢高减仓为主。节后回来以调仓为主,布局的方向主要是成长股。目前我们整体仓位保持在7成左右。”
而2月27日,格上理财研究中心的研究员杨晓晴接受采访时表示,“鉴于节后的红包行情预期,节前大跌行情中不乏有机构趁机抄底,如节前公募基金发行市场热度较高。鉴于市场频现风格切换迹象,机构投资者也会重新审视自己的投资策略,适度调仓也在情理之中。”
加仓港股
2月27日,一位大型基金公司的沪港深基金的基金经理周大海(化名)则告诉记者,“春节前我做了调仓,我在黑色一星期(注:2月5日至9日被业内称为”黑色一星期“)的周一(注:2月5日)减仓,然后在第二周的周三(2月14日),又加回来,还加了更多。”
记者注意到周大海的加减仓操作紧跟市场节奏。自“黑色一星期”的周一(2月5日)伊始,周大海快速减仓十个点。当天,道指单日暴跌1032.89点,跌幅4.60%。而港股也未能幸免,该周周二(2月6日)低开逾1000点,“黑色一星期”恒生指数大跌3094.36点,跌幅9.49%,市值一周蒸发2.19万亿港元。
而在“黑色一星期”后的一周(2月12日至2月16日),随着道指上涨,港股该周周二(2月13日)随之上涨,当周上涨近6%。周大海在该周的周三大幅加仓。
周大海表示,港股指数2017年大涨35%,去年机构投资港股的平均收益远高于投资A股,“后市继续看好港股”。
周大海介绍,其加仓的标的是国企指数,由于去年以来港股阿尔法(Alpha)不明显,主要是调贝塔(Beta),调Beta都是采用加减仓指数的方式。
据记者了解,近期港股产品规模激增,比如港股ETF龙头产品规模已实现连续6周增长,规模增幅均高达70%以上,合计扩张接近50亿份。事实上,公募和私募都看好港股趋势,纷纷加大港股的投资。一位私募基金经理向记者表示,港股去年大幅上涨,但整体估值仍处在合理水平,相对美股、A股仍具优势,所以春节前趁港股下跌时,他加仓了港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