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365讯,“便宜没好货,好货不便宜。”从小到大这种思维禁锢了我们。其实,只要换个思路,省钱的同时也可以过上很有品质的生活。接下来开始今天的分享。
在这个物欲横流的世界,请不要被物质绑架你的灵魂。
一、
最近我在忙活搬家,发现即使自认为我们东西不多,收拾起来,也是一堆堆的。爸爸曾说,他特羡慕民国时期,人们搬家往往只带一个皮箱,从北平到重庆,一家三口携着一直精致的皮箱,就能在另一个城市重开炉灶。这恐怕是那个战乱年代人们对物质要求往往不高吧。
如今,我们各类物品琳琅满目,谁又能超脱的把所有东西压缩到一个箱子,一只背包里呢?
比如,有了房子,我们会想用家具填满空间,有了大柜子,又觉得自己的衣服太少了;有了梳妆柜,又觉得自己护肤品太少了。买买买成了主题之后,少则五年,多则十年,我们突然觉得,空间变得那么小,还得买大房子……我想,那是欲望在作祟吧。
二、
2014年之前的我一直被物品操纵着,我很少大批扔东西,但我经常大规模买东西,就算用不到也不舍得扔掉。后来,我开始接触到了断舍离,学会问自己两个问题:
为什么断舍离?省钱,省空间,省精力
断舍离和物品数量与物品质量的关系?减少数量,提升质量
每次收拾房间,我都会把闲置的东西扔掉或者挂到网上转让,每一次处理闲置,我更加觉得“金钱在物化”这个过程应该谨慎又谨慎,不是单纯的为了省钱,而是减少对物品的过度关注,从而让精力更有发挥其价值的地方。
朋友小A,给全家从各类海淘网站买衣服,尤其是宝宝的,花费甚多,宝宝穿不着的,一件件挂在网上转卖,一买一卖非常消耗精力。我曾劝她少买点,够用就好。但她说看到合适的或者好看的,就管不住自己,消耗了很多精力,还把家里搞得很乱。作为妈妈,一颗最柔软的心,一定想给孩子最好。但最贵、最多不一定就是最好。
1. 在自己能力范围内,买质量最好的
这句话,说起来容易,做起来真的很难:什么是自己能力范围?为了一个包包而吃一个月的包子,永远不会显示出你的高贵,也不会提升你的生活质量。但是买个内裤,10元的,50元的,还有200元,难道买不起最贵的吗?
我给自己画个标准,买正常价格2-3倍的,且明显提升品质,延长使用年限的物品,越是大件物品,越要舍得多花点。
2. 减少不必要的物品种类
iPad这东西现在看来真的挺鸡肋的,手机越来越大,基本功能都可以满足了,而iPad在床上看东西明显有点沉,也有点大。而办公又需要笔记本电脑,最后iPad只能拿给孩子玩。目前家里的iPad基本是老人和孩子在用了,伤眼睛还不方便。
还有些物品,比如钱包,以前我会买长钱包、短钱包、零钱包、卡包,每次出门配合着包包使用。后来发现很多品牌的长钱包本身有足够放卡片的位置,而且钱包型很瘦不会臃肿占地方;可以刷卡的地方一律刷卡,避免一次性取钱太多和找零钱太多。
总体说来,能精简的功能要精简,繁琐的事情少做。
3. 减少同一种物品的数量
家里有很多库存的本本,我个人更喜欢用手账记录生活,2017年我收到了参与小她活动送的好几个记事本,准备自己手工DIY一个手账,预计到2030年,库存的本子应该都可以消耗掉,而且省下了14*40元=560元
我的衣服不是很多,但我还是发现同样款式和颜色相近的衣服真不少,我有10来件深蓝色的半身裙子,能不能换个风格呢?过年在天猫囤积了一堆WSJ和抽纸,到现在都没用完,以后是不是不要跟风囤积呢?孕期的孕妇抱枕,是用家里抱枕里的喷胶棉填充的,等用完,可以再次放回去利用,省的再买一个庞然大物回来占地方。
4. 保持40%的留白空间
大多数人的柜子和抽屉里都是满的,但是预留一定的空间才让人更舒服,不管你家有200平豪宅,还是50平蜗居,这个道理都是通用的。我家的抽屉从满得到关不上、开不开,再到现在里面物品只有一半不到,我用了2年时间做到,也才想明白为何名画都会留白,法式大餐那么大一个盘子里就放几片鹅肝一点配料。亏则损,满则溢。凡事都要留空间,留余地。
5. 谨慎对待赠品
人们大多有“只要不花钱,不要白不要”的思维定势。但是,那些东西真的是你需要的吗?
买奶粉赠送的塑料奶瓶质量超级差,根本无法用;老爸朋友送的古风桌摆屏风虽然不错,但是根本不适合我家的装修风格。
经历着种种之后,我面对超市买二袋面粉赠送杯子的活动置若罔闻,哪怕可以拿6个杯子,我也不去服务台领取,因为拿回来只是浪费时间占地方,对于你不需要的东西,不必花费关注度。
如果说有钱、能满足物质条件就叫生活质量,是不是穷人永远没有生活质量?我想不是。
生活质量是一种求好的精神,是在一个有限的条件下寻求该条件最好的风格与方式。高欲望与低成本难以协调,但高品质与低成本并不矛盾。获取更多财经资讯,请随时关注财经365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