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委外资金近期确实有赎回的情况,这让去年靠着委外做大规模的基金公司特别犯难。一些规模较小的基金公司,本来就没几个产品,一旦被赎回个几百亿,等于把公司都抽空了。现在这些公司的高管每天一早起来干的第一件事,就是拜访机构,求着不要赎回。”一位第三方基金研究机构的负责人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根据监管部门(基金业协会)数据,去年委外资金的平均收益在2.3%,大大低于此前预期的4.5%,引发银行和通道之间扯皮,部分产品遭遇赎回,产品净值出现大幅波动。
委外产品收益大幅低于预期
去年委外发展得如火如荼,各家基金公司都绞尽脑汁拼命争夺委外资金。有基金公司甚至公开表示:得委外者得天下。为了获得委外资金的青睐,基金公司也上演了一部击鼓传花的好戏。“委外资金肯定不会只盯着一家基金公司做,一般是谁家给的收益高就选谁家。一开始基金公司还比较保守,给出年化收益都相对可控,一般在3.5%到3.8%之间。但是随着竞争加剧,收益越给越高,去年三季度末四季度初,有基金公司甚至给出6%~7%的年化收益率。如果货币政策继续保持前三季度的宽松态势,也许这一收益还有望完成,但是随着政策转向,配置荒变成了资金荒,不但6%的收益不可能达到,一些高位建仓的基金甚至连本金都保不住。”华南地区一家大中型基金公司市场部的负责人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而从目前透露的数据来看,情况也确实不尽如人意。根据中国基金业协会日前发布的《证券期货经营机构私募资产管理业务2016年统计年报》,截至2016年底,基金公司及其子公司专户资金来源中,银行委托资金合计达9.15万亿元。产品收益方面,基金公司专户产品平均收益率仅为2.30%,其中QDII类产品平均收益率最高,为3.2%,股票类产品平均收益率为1.7%。
兴业证券固收分析师池光胜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如果算上其他通道的委外产品,整个委外的规模在10万亿到11万亿之间。其中90%的资产配置在了债券等固定收益类产品上,10%配置在股市。“去年委外最为疯狂的时候是下半年,不少产品在10月到11月份建仓,刚好碰到债市见顶,出现了不少亏损。据我们了解,去年大多数委外资金的要求是要达到4.5%,但是能够达到此要求的产品,只占极少数。”
“我们公司较为幸运,去年上半年的时候也参与了一些委外,成立了几只产品;下半年因为委外资金提的要求越来越高,收益越来越多,我们参与的力度有所下降。当时公司还担心年底规模排名会下降,但现在看来真是塞翁失马焉知非福。”上述华南地区基金公司市场部负责人表示。
赎回造成基金净值突然跳涨
虽然按照要求,委外资金和机构签订委外协议时,都不会在合同上强调刚性兑付本金及收益,但是达到约定的预期收益,已经是行业内人人皆知的“潜规则”。“现在委外的纠纷不少,银行和通道之间扯皮的事情不少,管理层也开始有摸底调查。”深圳一家基金公司的负责人表示。
出现矛盾最明显的结果就是赎回。去年年底市场上传言,某大型公司的货币被赎回千亿,虽然被传公司第一时间发表了澄清公告,但是从其四季报来看,该基金的规模确实从三季度末的1728.96亿份骤降至769.42亿份,期间净赎回高达959.54亿份。
“去杠杆的背景下,赎回是大概率事件,但是具体赎回了多少,目前市场上还没有一个具体的数字。但据我们了解,并没有外界传的那么凶,整体还是有序的,多数赎回都是发生在有正收益的产品上。”池光胜表示。
上述深圳基金公司的负责人也坦言公司有委外产品被赎回。“确实有部分产品被赎回了,但是这是整个行业的事,我们公司并不是特例。委外赎回分两种情况,一是开放式基金,机构会选择直接赎回;二是定开债,一般情况下没有到开放日是不能赎回的,不过如果赎回量不大的话,基金公司也尽量去满足银行,毕竟是大客户,基金公司也不愿意和银行撕破脸。”
赎回使得基金净值发生了明显的变化,5月19日,市场并没有出现明显的波动,但是海富通瑞益单位净值由0.982元上涨至1.243元,涨幅高达26.58%。据其年报显示,该基金机构投资者占比99.99%。海富通瑞益的情形并不特殊,5月16日,创金合信鑫动力A的单位净值由0.989元上涨至1.051元,大涨6.27%。5月15日,华夏新锦绣灵活A单日单位净值增长率为12.74%。
“委外资金确实成为搅动市场的一只手,去年大量资金通过委外进入基金市场,不少基金公司甚至放弃公募,誓将委外进行到底。但是今年在金融去杠杆的背景下,委外资金的撤离也使得基金一地鸡毛。不但造成净值出现大幅波动,也使得迷你基金数量创下历史新高,一些基金已经沦为毫无意义的‘壳’资源。” 济安金信副总经理、基金评价中心主任王群航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