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基金 / 公募 私募 / 理财 / 信托 / 排行 > 逢跌必买“趁便宜” 私募多渠道抢筹港股

逢跌必买“趁便宜” 私募多渠道抢筹港股

2017-07-07 22:26  来源: 和讯基金 本篇文章有字,看完大约需要 分钟的时间

来源: 和讯基金

  内外资齐齐涌入,让今年以来的港股市场十分热闹。除了公募基金,私募也成为抢筹港股的一只重要力量。记者了解到,私募多渠道抢筹港股,逢跌必买“趁便宜”遵循价值投资理念。从近期港股异动的情况来看,内资对港股价格变化等市场逻辑的影响也愈发明显。

  私募多渠道抢筹

  “看看港股通数据,就知道现在港股有多火了。”上海一家私募投资总监说。

  Wind数据显示,截至2月22日,沪港通今年以来的南向资金达317.36亿元,北向资金为119.83亿元,前者为后者的2.6倍,近3个月和近6个月的这一倍数比则分别为4.29倍和10倍。自沪港通开通以来,南向资金为3489.42亿元,北向资金为1445.93亿元,南北差异明显。尽管深港通中的北向资金多于南向资金,但由于两者总体规模均偏小,仅维持在数百亿元规模水平,因此并不能改变整体资金趋势。

  “港股通是私募抢筹港股最常见的渠道。港股通整体市值超过港股全部市值的80%,十分具有代表性。从全球角度来看,港股整体仍然非常便宜,因此不光外资回流,内资也纷纷涌入。”上述私募人士称,做港股的这批人是越跌越买,十足的“抢便宜”。

  据格上理财统计,截至2017年2月13日,在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备案的33186只证券类私募基金中,有10482只基金可投港股,占比31.59%;其中2017年发行的可投资港股的私募产品共499只,涉及393家私募管理人,超过去年同期水平;而2016年可投资港股的私募产品6771只,共涉及3524家私募管理人,远超2015年同期水平。

  “价值挖掘要等待很久,价值回归却只要很短的时间。”好买财富基金研究中心总监曾令华介绍说。除了港股通渠道,借道QDII以及通过券商互换票据或者香港券商开设港股账户等方式,都能实现参与港股交易的目标。

  “通过QDII额度或者其它方式,通常是因为部分基金管理人想投资的标的不在港股通的范围内。比如香港市场2000多家上市公司,除了港股通覆盖的数百家公司,还有上千家不够50亿港股市值的小企业,有些人觉得具有投资价值,就愿意花较高的成本,通过这些途径去参与。”上海长见投资总经理唐祝益说,“不过,现在已经没有多少可用的QDII额度了,即使有,成本也非常高,约2%左右,具备QDII资格的金融机构都非常惜售。”

  内资深刻影响港股市场投资逻辑

  “大蓝筹尤其是其中的金融股还有高分红股票是这些私募的最爱,其他的类型则根据私募本身的投资风格而定。”上述私募人士表示。

  私募排排网研究中心分析,内地私募偏爱的港股有几种比较明显的类型:一是港股科技公司,主要因为香港市场TMT成长股没有得到合理的估值;二是港股独有的标的,如Prada、博彩板块等;三是现在流行的“港A股”,指在香港上市而实体在内地的企业,私募对该类企业更为了解,方便深入研究;四是处于成长期、海外研究者没有覆盖的标的。这些公司市值几十亿元,属于子行业龙头,股价上涨周期较长,部分基金管理人会等待其成长,被海外投资者接受后再卖出。

  业内人士认为,随着内资在港股市场的话语权逐渐增大,内资对港股市场自身逻辑的影响也不容忽视。

  “比如最近市场上的热门股吉利汽车,也说明了市场在潜移默化的转变。”唐祝益称。具体来看,香港市场相对是一个极端价值市场,股价只反应业绩这一个维度,不仅如此,香港市场股价对业绩的反应也比较滞后,大部分公司股价需要等到业绩公告出来才会反应,其中有监管的原因,而更重要的是投资者结构的原因,很大程度上是由于离岸市场性质决定的。在以海外投资者为主导的港股市场中,大部分外资对内地上市公司的认识没有内资这么深刻和及时,所以很多情况下,一定要有公开业绩后市场才会反应。但当市场的投资者与上市公司通过日常生活就可以接触到,那么股价与上市公司业绩的关系会更加复杂,股价领先于业绩的情况会更普遍。

  “最近市场上的热门股吉利汽车正说明了这种转变。这只股票的大部分成交来自港股通,等着看业绩的传统港股参与者基本都离场了。我们一直在思考是投资者结构变了还是市场到了比较热的阶段,从指数情况来看,市场参与者结构变化应该能够解释大部分原因。”唐祝益说。

  私募排排网研究中心也认为,香港资本市场的定价权长期握于高盛、JP摩根、摩根士丹利等一批海外大型投行手中,但主要集中于大盘蓝筹股,所以未来变化最大的可能就是中小市值港股,这一块外资投行覆盖程度非常低。

  布局港股未来消费升级投资机遇

  对于港股未来的投资机遇,唐祝益认为,如果抛开周期因素,港股未来几年的牛股应该出现在传统消费品领域,能够迎合消费升级的企业将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他分析,从需求的角度来看,内地消费需求强劲,需求结构也发生了明显分化,需求升级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如大额消费品汽车、地产等销售持续强劲增长,而啤酒、方便面等低端消费品销售一般;电商B2C增速快于C2C;定位低端的小米销售下滑,而华为等品牌强劲增长。从生产领域看,在过去几年的经济结构调整中,很多行业出现明显的行业集中现象,从制造到服务都开始适应消费升级的需求和互联网环境。在智能机领域,越来越多的创新是从中国公司开始。需求升级结合供给端升级,对经济乃至投资机会都产生重要影响。市场空间扩大、行业份额提升的双重因素推动适应这种变化的公司快速发展。而在港A股中,这种公司也必将脱颖而出。

  “我们预期在涉及食品安全、讲求产品品牌体验、服务行业等领域,在消费升级、行业整合的推动下,内地企业也会有很大的进步。越是有差距的行业,也许机会越多,市场空间越大。”他说。

  推荐阅读>>>


  关注:行情影响收益关键 内部结构决私募看涨下半年


  重磅消息!业绩优良白马股回调 基金经理已提前减持 


  重磅!“债券通”今启动 对外开放步入快车道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有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标签港股 私募 基金

阅读了该文章的用户还阅读了

热门关键词

为您推荐

行情
概念
新股
研报
涨停
要闻
产业
国内
国际
专题
美股
港股
外汇
期货
黄金
公募
私募
理财
信托
排行
融资
创业
动态
观点
保险
汽车
房产
P2P
投稿专栏
课堂
热点
视频
战略

栏目导航

股市行情
股票
学股
名家
财经
区块链
网站地图

财经365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财经365及/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

鲁ICP备17012268号-3 Copyright 财经365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Copyright © 2017股票入门基础知识财经365版权所有 证券投资咨询许可证号为:ZX0036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