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一、一周热点关注
二、一周行业动态
三、一周市场观察
一周热点关注
6月私募基金总规模突破13万亿 股权类产品一枝独秀
截至6月底,已登记私募基金管理人19708家;已备案私募基金56576只,认缴规模13.59万亿元,实缴规模9.46万亿元;私募基金从业人员22.35万人。与5月相比,私募基金规模出现了较大幅度的增长,认缴规模单月增长了近8000亿元,实缴规模单月增长了约2400亿元,涨幅分别为6.25%和2.6%。
股权及创投私募贡献了私募基金规模的大部分涨幅,截至6月底,股权及创投私募基金的实缴规模为5.83万亿元,较上月增长了1850亿元,占私募基金实缴规模全部增长量的77%。股权和创投私募已经连续9个月保持高增长,与去年9月份的3.9万亿元相比,涨幅高达49.5%。与此同时,股权和创投私募的管理基金数量和管理人数量也出现了较大的增长,管理基金已超2.3万只,管理人家数也超过了1.1万家。
一周行业动态
私募行业
1.私募发行市场集中度提升
目前规模50亿以上的私募管理人共302家,半年内激增216家。其中自主发行的达到259家,顾问管理的私募管理人共有43家。上半年共备案证券类私募产品6398只,相较去年同期的6618只有所下滑。其中,今年备案证券类私募产品超过10只的私募管理人共81家,其中管理规模超过50亿的私募达29家,占比超过35.8%。而规模50亿以上的私募占整个证券私募基金管理人比例仅3.3%。
行业方面“马太效应”加剧:一方面,知名大型私募机构凭借较好业绩口碑,进一步占据发行市场,50亿规模以上的私募机构数激增;另一方面,中小型私募面临新产品备案滞缓的压力,管理规模不断收缩。
2.瑞银资产获中国私募管理人牌照
瑞银资产管理宣布,其外商独资企业瑞银资产管理(上海)有限公司获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颁发私募证券投资基金管理人牌照,这是第二家获得这一资格的境外私募。
证券类私募
1.量化私募基金短期企稳
今年前5个月表现不佳的量化私募基金在近一个月开始获得正收益,多数量化私募基金企稳回升,开始获得正收益,一是中证500表现强势的环境有所改善,二是量化模
型通过人工智能自动学习最新数据,对参数权重进行调整,到6月份已经基本完成迭代更新。
量化私募为了抵御极端市场风格,一直在多角度调整策略。一方面着手开发市场中更有效的、新的因子,同时对现有因子在收益和风险上进行更明确的区分,根据不同的行情有效控制相应因子。
2. 上半年多数债 FOF私募基金获正收益
截至6月底,成立期满6个月的323只私募FOF基金产品,上半年整体平均收益为1.36%,其中200只产品实现正收益,占比61.92%,超过六成。收益超过10%的产品达到28只,收益超过20%的产品也达到9只,最高收益超过50%。
3.私募平均仓位77%超越股灾时
入选华润信托中国对冲基金指数的195只开放式证券投资私募产品6月末平均股票仓位为77%,比5月末上升了1.34个百分点,也比2015年6月的75.78%上升了1.22个百分点,是股灾以来私募基金股票仓位最高点。私募6月份调仓幅度比较大。按照资金流向来看,6 月份,私募证券基金增持了医药生物、电子、有色金属、商业贸易、交运设备等;减持了金融服务、家用电器、纺织服装、信息服务、化工等。
股权、创投类私募
1.金融科技融资再升温 VC/PE深耕消费金融
近期布局金融科技领域的VC/PE已超百家,其中不乏巨头的身影,包括软银中国、腾讯、阿里巴巴、红杉中国、IDG等。整体来看,投资阶段以A轮为主,获投企业多数为处于成长期的金融科技公司。
以红杉中国为例,年初以来,红杉中国参与了对大数金融、富途证券、大道金服等多家金融科技公司的投资,涉及到数据化信贷、互联网券商、住房金融等多个领域。此外,腾讯的表现同样不俗,除了第三次领投互联网券商——富途证券外,腾讯今年还实施了对易鑫车贷的40亿元战略投资,本轮战略投资中,出现了顺丰创始人王卫的身影。
多只“国家队”基金表现也活跃。今年7月初,厦门国金完成Pre-A轮融资,投资方为国家中小企业发展基金;6月上旬,人人助学完成千万级天使轮融资,投资方为中国风险投资公司。
2. PE参与不良困境:优质项目难找,退出不畅
当前PE基金参与不良资产投资处置的最大瓶颈,就是项目退出通道不畅,通常不良资产即便通过技术引入实现业务转型,由于以往历史包袱较重,IPO或并购退出都存在相当高的难度。”多位PE业内人士直言,目前有些PE基金打算借助资产证券化变相打通项目退出通道,但这种资本运作方式尚在探索阶段。
这并未阻止近年PE基金参与企业不良资产投资的热情。这背后,PE基金似乎有着不同的算盘,有些基金希望向亏损企业提供技术支持推动业务转型,获得可观的投资回报;有些基金则看中不良资产背后对应的土地,希望借机涉足文化旅游或医疗产业的投资;还有少数基金计划通过承接地方亏损企业股权债权,获取地方政府出资扩大募资范畴。
3. 中国财团收购普洛斯 有望成亚洲史上最大私募股权并购
由万科、厚朴投资、高瓴资本、中银投联合组成的财团与普洛斯发布联合公告称,该财团与普洛斯董事会已就全面私有化新加坡上市公司普洛斯达成一致,交易收购单价为每股3.38新加坡元,如本次私有化能够完成,交易总价约为159亿新加坡元,有望成为亚洲历史上最大的私募股权并购。
一周市场观察
各类私募收益情况
截至7月16日,近一月来私募八大策略收益总体情况如下:
证券类私募
知名私募看下半年股市
弘尚资产:下半年的股市总体震荡看平,长期看好制造业升级与服务有关的产业,包括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智能制造与检测、品牌推广与服务、休闲旅游、医疗等必需消费品等。下半年操作将深入研究细分行业,重点挖掘结构性机会,以精选个股为主。首先,发掘未来五年预期累计回报率可能翻倍的二线蓝筹作为底仓,另外一部分的增强仓位主要配置于未来三年预期累计回报率可能会翻倍的个股。
源乐晟资产:从行业格局的演变中寻找龙头公司投资机会。这一思路将继续适用于下半年的策略和明年的策略,风险层面主要关注金融领域去杠杆的进程和可能带来的阶段性冲击。关注各个细分领域的行业格局优化带来的机会,中国在电子和汽车等高端制造业领域不断冒出的隐形冠军企业,新一代消费主力带来消费升级趋势,中国寿险行业业务结构调整和竞争格局变化带来的价值重估,以及具有系统性负债优势的个别商业银行。
股权、创投类私募
私募与上市公司合作 产业拓展加理财
现在上市公司参与设立私募基金、在基金业协会备案,以及认购私募基金产品等现象越来越普遍。上市公司与投资机构设立产业基金通常有两种模式:第一种是基于某个项目或者尝试性的合作模式,这种模式通常没有设立专门的团队。另一种模式则是合资性的紧密合作,设立专门的团队进驻上市公司,提供上市公司所需要的资源配套,对战略和业务有充分的把握,对所在领域有独立的判断和思考,但这种模式最大的挑战在于投资机构内部要有既懂产业又懂资本的人才。
对上市公司来说,直接设立私募或者与私募合作,需要投入的成本并不多,但如果做得成功对其业务会大有裨益。如私募投资的某些优质项目,发展成熟后最终可能被上市公司收购,实现产业上的整合,增强公司实力;同时公司也可以将部分闲置资金交由私募基金打理,获取稳健收益;此外也有部分上市公司计划向金控平台转型,开始布局私募。
全文阅读:http://www.yanglee.com/studio/evaluationdetal.aspx?NodeCode=105024004004&id=100074664822679
版权说明:感谢每一位作者的辛苦付出与创作!除非无法确认,《用益研究》均在文章末尾备注了来源和作者,如转载涉及版权、标注有错漏等问题,请发送消息至公众号在线客服与我们联系,我们会立即删除,并表示歉意,或与您共商解决,非常感谢!
征稿启事:为了更充分发挥和利用好用益研究这个平台,促进业内外同行的交流和学习,更好地为用户提供专业权威的信息服务,我们特长期面向社会诚征信托及相关领域的各类原创文章和报告,欢迎业内外的机构或个人来稿。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有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