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基金业协会官网数据,截至2017年6月末,管理规模大于100亿的私募共有167家。能做到百亿规模,离不开天时(把握住一轮牛市机会)、地利(拥有稳定盈利的策略)、人和(具有狼性的营销团队)的因素。
然而,作为百亿私募的大岩资本,今年以来旗下产品表现却并不理想。
数据统计显示,公司旗下正在运行且净值近期有更新的31只产品均录得负收益,其中20只产品亏损超过10%,最惨的“共盈大岩量化进取”今年亏了17个点。
四大策略,无一幸免
从策略分类上看,大岩资本的31只产品涵盖四大策略,分别是相对价值、事件驱动、股票策略、复合策略。
四大策略全部亏损,究竟出了什么问题?我们分策略一探究竟。
1、相对价值
相对价值策略,一般为配对交易,也就是说,该策略同时涉及两个具有高度相关性的资产或者不同市场中的同一资产,当这两个资产(市场)之间的价格差变得充分大时,买入价格低的资产,卖出价格高的资产,获取两者之间的价格差。
市场上目前用到比较多的,是相对价值策略中的阿尔法策略。
该策略是通过持有股票多头组合,同时做空股指期货,达到完全的市场中性。
而现实中,由于国内对冲工具有限,如果想做到配对交易,在构建股票多头组合时,就必须选择沪深300、中证500、上证50中的股票。
而实际情况是,很多对冲基金只要做阿尔法都会选择小票(非沪深300、中证500、上证50的股票)。
这样一来,一旦出现类似今年上半年的“漂亮50”和“要命3000”行情,产品亏损在所难免。
从上半年相对价值策略整体表现看,平均亏损近3个点,大岩资本的相对价值策略产品,5只产品平均亏损9个点。
从收益结果看,大岩资本很可能用到的就是相对价值策略中的阿尔法策略,由于该策略未能起到有效的对冲,最终导致其亏损。
2、事件驱动
事件驱动策略,是在提前挖掘和深入分析可能造成股价异常波动的事件基础上,通过充分把握交易时机获取超额投资回报的策略。
ST摘帽、年报高送转、资产重组、定向增发都属于该策略范畴。
数据显示,大岩资本采用的正是事件驱动策略中的定向增发。
不可否认的是,今年以来尽管监管层陆续出台了再融资新政以及减持新政,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定增市场的发展;但是从整体收益率来看,业界定增产品的平均收益率并未出现大幅下滑,整体亏损不到1%。
而同策略的大岩资本产品,平均亏损却超过10%。
从产品成立时间看,其产品绝大多数成立于股灾后的2016年,无论从发行折价还是大盘点位来说,都属于相对低位。
不赚反亏的原因,最有可能是在投资标的的选择上出了问题,不是估值过高,就是市值过小。
3、股票策略
作为目前国内阳光私募行业最主流的投资策略,股票策略已成为八成以上私募基金的标配。
如果细分来看,包括股票多头和股票多空两种子策略。
大岩资本对于这两种子策略均有配置,但业绩并不理想,9只产品无一获利,平均亏损13个点。而全市场股票策略的平均收益超过5%,位居各策略榜首。
药师判断,大岩资本很可能布局的都是小市值的股票,既没“喝酒吃药”,也没“骑上白马”。
4、复合策略
复合策略,听名字就很好理解,就是把各策略结合到一起使用。
它的出现,实际是投资工具发展到一定时期的产物。策略设计之初是希望通过策略间的互补,来对冲策略失效的风险。
上半年,复合策略私募产品的市场平均收益率不到1%,而大岩资本的同策略产品平均亏损超过10%。
如此大的反差,完全没有发挥复合策略应有的策略互补,对冲风险的作用。
原因解析
作为百亿级的私募,大岩资本也算是私募圈的“老人”了,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旗下产品今年业绩萎靡不振?
药师认为:其量化模型失效的可能性最大。
根据数据统计,上述31只产品的基金经理一栏填写的都是公司首席执行官汪义平,这也就意味着31只产品的最终决策权在汪义平手中。
据报道,目前大岩资本采用的主要策略还是依据公司首席执行官汪义平的量化模型。
由于量化策略是基于历史数据分析的,基础的量化模型在设计之初都是经过至少三年以上的历史走势追溯,短期市场的波动尽管会对量化因子产生影响,但短期影响并不会在长期投资中产生决定性因素。
一旦当前市场表现和过去出现较大差别,那么,基金业绩表现肯定就会不好。
结语
短期业绩的好坏并不能说明产品的优劣,找到影响短期业绩的原因并加以解决才是关键,毕竟私募产品是以绝对收益为目标的。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有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