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前7个月,得益于港股的强劲表现,不少股票私募借道“港股通”实现弯道超车。同时,由于7月期货市场行情顺畅,管理期货策略基金表现明显优于上半年,实现逆袭。展望后市,业内人士指出,基于A股风格变化,Alpha策略可能有更好表现。
前7月股票策略私募领跑
统计显示,截至7月底,基金业协会已登记私募基金管理人数量突破2万家,达到20110家,已备案私募基金58734只,管理基金规模9.95万亿元,逼近10万亿元大关。
根据最新公布的数据,2017年前7个月,股票策略领跑私募策略,今年前7个月中位数业绩达到2.20%,有业绩数据的4926只产品中59.4%录得正收益。此外,按中位数计,今年前7个月中,固定收益策略收益排名第二,期间录得业绩1.85%,今年前7个月有业绩数据的583只产品中73.4%录得正收益。排名第三的是组合策略,今年前7个月录得业绩1.66%,该策略64%的产品录得正收益。
具体来看,2017年前7个月,股票策略排名前十席位多数由新锐私募的产品占领,而且前十中有九只产品今年以来业绩已经翻倍。据中国证券报记者了解,今年以来,港股表现强劲、雄安概念阶段性走强及最近有色金属板块走强,为排名前十的股票策略产品贡献了主要收益来源;特别是前十席位当中有五只产品重仓了港股。
优波投资和美港投资的共同合伙人陈龙介绍,其管理的四只产品持仓策略风格趋同,覆盖金融、地产、制造、消费等板块。仓位中港股通标的占50%-60%,A股标的占20%-30%,其余为固收或现金类。权益类中股票总数大概有20-30只。择股方面,其主要选择各行业最有竞争优势的龙头企业。谈及7月的表现,陈龙表示,银行、保险和地产板块贡献了这段时间的主要业绩增长。
方圆天成投资总监郭飞武表示,其管理的天成壹号主要投资于从房地产 、银行、保险板块中选出来的被市场低估的优质公司,组合中包含5-6只股票,长期持有。该基金收益来源于两部分:公司本身估值修复,以及“北水南下”资金推升股价。
浙江东拓旗下的东拓三号资管产品基金经理王春秀透露,7月业绩由7只个股贡献,覆盖房地产服务、铝电、钢铁、有色等板块。相关个股已经减仓,目前基金在低仓位运行。
不少老牌私募业绩持续稳健,可圈可点。淡水泉登记的17只产品今年前7个月录得平均收益19.45%,除一只产品录得收益13%,其余收益均位于19%-20%之间。景林投资有数据的两只产品今年前7个月录得平均收益19.50%。同期源乐晟作为投资顾问的产品中多数录得收益超过30%。
管理期货策略7月逆袭
管理期货策略同样值得关注。今年以来,管理期货策略表现并不理想。以中位数计算,今年前7个月,管理期货策略仅录得0.59%的收益。不过,该策略7月的中位数收益却达到1.15%,出现明显提升。
宝城期货金融研究所所长助理程小勇表示,由于6月末商品期货止跌反弹,并在7月份掀起新一波上涨浪潮,尤其是煤炭、钢材、有色金属表现抢眼,因此7月份私募CTA策略收益率出现回升。
“7月以来国内管理期货策略的私募基金表现明显优于上半年。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7月以来,国内商品的价格保持着良好的涨势,由于商品出现趋势性行情,趋势跟踪策略的商品期货基金业绩就会出现较好的增长。”金石期货分析师黄李强指出。
“7月的行情是今年最顺的。”一家专门从事商品期货交易的私募表示,一般来说,行情顺畅时CTA策略收益率普遍比较好,而震荡市一般都是亏钱的。7月,其管理的产品在黑色系的多头配置中斩获颇丰,在有色金属品种上也有较好收获。
另据今年前7个月管理期货策略收益排名第一的私募介绍,今年6月中旬以来净值迅速增长,主要是把握住了有色这波行情。
风格将出现变化
虽然商品期货及与其关联性很高的A股周期板块近期行情波动较大,但展望后市,业内人士普遍认为,趋势性行情较难出现。
程小勇表示,虽然黑色系商品屡创新高,但原材料对下游利润的挤压也逐渐显现,只有供应主导的原材料价格涨势最终会受制于需求端的制约。一些商品在库存方面比去年同期大幅增长,甚至翻番,因此商品期货走势大概率缺乏类似2016年明显的主趋势,波动率过高的行情会影响CTA策略的表现。
金石期货分析师陈志翔认为,黑色系及相关供给侧改革的品种,缺乏下游需求的同步释放,使得高价向下游传导困难,未来相关标的将有一轮调整行情。
一家商品私募表示,后市商品料以分化为主。其采取的策略将从7月的单边操作与对冲结合,转变为以对冲为主,选择基本面相关的品种,如螺纹钢和热卷等,做强弱对冲。杠杆可能从2-3倍往下降至1倍。
A股方面,上半年“二八分化”局面已出现变化。上海私募因诺资产创始人徐书楠认为,6月中下旬以来,Alpha策略有一个明显的反转,收益水平大幅提升,年化收益达到30%左右,这主要得益于市场不再是“二八分化”,而是类似于“五五行情”。因此可以预期Alpha策略下半年会有更好表现。
谈及近期创业板反弹,源乐晟副总经理张大同认为,从盈利增长来看,大部分创业板依然存在估值过高的问题,反弹为时尚早,创业板调整到位仍需要时间。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有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