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方面,虽然IPO加速利好PE/VC行业,但一级市场与二级市场价差红利缩小,也给PE/VC机构的盈利能力带来了挑战。2017年以来,在IPO常态化背景下,市场供应整体增加,二级市场估值中枢缓慢下移。由于过去几年,一级市场整体竞争已较为激烈,估值水平被逐渐推高,未来几年一二级市场之间的价差还可能进一步缩小。当前不少机构已经发现很多Pre-IPO项目已面临严重的估值虚高的问题。中国证券报记者了解到,部分Pre-IPO动辄二三十倍的市盈率,特别是在TMT、医疗等行业内的项目,更是有点奇货可居、坐地起价,甚至出现一二级市场价格倒挂的情况。汉理资本创始人钱学锋日前表示,在新三板市场,目前投资者有机会做转板投资的绝大部分项目的定增都远远超过IPO的价值,平均估值达25倍、30倍,甚至80倍、90倍。
投资周期拉长、一二级市场价差红利缩小,这样的情况使得夹在中间的投资机构犹如“夹心饼”,短期来看,这样的尴尬局面很难破解。有分析人士认为,再融资新政、减持新规等等代表的严监管趋势将是市场的常态,机构在投资上将更加注重确保投资安全性的问题,势必会将资金集中投向确定的机会,包括确定性的Pre-IPO项目等,这样优质项目更加“靓女不愁嫁”,卖方市场环境下,机构只能一再压缩自己的收益空间,业务的盈利水平一压再压。
“如果说资本运作、"杠杆收购"等受限是刹住了私募机构过猛扩张的势头,那么定增业务、股权投资等当前遭遇到的问题,则动摇了不少机构的业务框架,一些机构面临的压力开始变为生存压力。据我所了解的情况是,部分私募机构已经开始大幅调整业务框架和人员组织,对此前风光无限但现在艰难维持的业务部门进行拆解重组,部分公司已开始推行减员计划,并闹出了一些矛盾。”华东一位不愿具名的私募机构管理人士表示。
PE行业洗牌进行时
根据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8月底,私募基金实缴规模高达10.21万亿元。其中私募股权、创业管理人规模占62%,成为推动私募规模增长的主要力量。
数据还显示,截至8月底,已登记的私募股权、创业投资基金管理人11950家,比去年底增加2744家;管理正在运作的基金25407只,比去年底增加7475只。
不过,业内人士表示,虽然私募股权基金行业规模处于增长态势中,但是在强力监管下,PE行业正面临洗牌。告别暴利时代的PE行业,需要苦练内功,慧眼挖掘优质标的,为所投项目的战略、经营以及财务决策等提供高质量服务,才能保证投资的回报率,而这无疑也加快了PE机构的优胜劣汰进程。
梳理PE机构上半年的业绩可以发现,其分化的态势明显。特别是之前一些享受A股市场“投资+套利”模式的机构,在当前的监管态势下,此前积极参与、看似旱涝保收的盈利模式,遭遇巨大的挑战。特别是此前一些“击鼓传花”式的项目,面临吸引力下降、资金不看好、投资者不买账等的挑战,项目在转手的过程中越来越不顺畅。私募行业正面临深刻的洗牌转型,特别是一些资源、资质较差,行业拓展能力较弱,对风险管控又相对乏力的机构,监管和市场变化带来的压力将对它们产生优胜劣汰的效果。
“行业正在面临"产能"出清,落后的、不合时宜的、不懂变通的、墨守成规的机构将是需要被出清的"产能"。一旦行业得以出清,且相关投资项目收益回归正常、项目投资链条更为顺畅,那么到时候一批有市场竞争力的机构将脱颖而出,由此产生行业发展的新动力,我相信这样的结果一定能够实现。”上述私募机构管理人士期许。
以上就是关于私募基金的相关讯息,获取更多基金行情及动态,请随时关注财经365网站基金私募频道。(原标题:告别暴利时代 私募机构“收成”承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