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365讯,过去很多年里,中国家庭的财富增值高度依赖房地产。如今在国家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的大背景下,部分商业银行开始对住房抵押贷款下手以及房地产税立法的推进下,房地产正逐步变成不再是值得投资的“稳定选择”。
在近期发行的私募基金中,有不少认购者是从楼市撤下来的投资者。经过近半年来楼市调控政策的落地实施,高净值人士普遍将私募基金视为非常合适的替代选择。
高净值人群的构成及投资偏好
根据《2017中国私人财富报告》显示,2016年中国个人可投资资产1000万元以上的高净值人群规模已达到158万人,个人持有的可投资资产总体规模达到165万亿人民币。
而截至2017年底,中国高净值人群数量达197万人,并且因为受益于他们投资渠道的多样性及合理的投资布局,财富增长幅度仍保持21%以上的年均复合增长率。他们的投资偏好由传统的楼市、银行理财、信托、资管,逐步开始追逐更高回报的私募基金。
高净值人群证券投资的思维
一维投资里,只有单一的公司概念,“好公司等于好投资”这一句被喊烂的口号,对涉股市未深的投资者有很大的迷惑作用,任何试图把投资简单化和教条化的方式都是不安全且不明智的。
在这里,公司的好坏是投资的唯一真理,一家今天好明天好后天好的公司,理应世世代代好下去,一维投资里的另一口号便是“买股票就是买公司的一部分”。
然而这句引述巴菲特的话,却并不知道巴菲特早年作为积极价值投资者,是通过找到股价低于净资产价值的企业,购买到足够影响董事会的股份,然后推动公司释放之前被压制的价值。
作为普通投资者根本不存在购买股票份额足以影响公司决策的地步,所以低于净值的股票,很有可能会一直低下去。
二维投资里,除公司概念外,还增加了价格的维度,一个公司的股票值多少钱,在每个投资者心理会因为认知能力不同而产生各有差异,如果一个公司的股票价格与实际价值形成很大的价值差,并且在大多数投资心中形成了共识,那么投资者行为本身就会缩小这个价值差里。
而其他投资者会在更高的价格接货是因为公司的价值也在资产注入或价值重塑中被一路抬高,股票的价格上涨除了公司价值被人为提升之外,是因为投资相信自己会以更高的价格卖给其他投资者,直到价值提升的的手段用尽无法吸引新增的追捧者,股票的价格会掉头走向崩塌,索罗斯的反身性就是对此种行为很好的解释。
由此可见投资是复杂的,需要足够的时间和精力,越来越多高净值人士选择交给专业机构来打理。
私募基金替代房地产,成为高净值人群标配资产
过去10多年间,私募基金在国内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中基协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5月底,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已登记私募基金管理人23703家,已备案私募基金73235只,管理基金规模12.57万亿元,创历史新高。
当前国内九成以上的高净值人群都配置了私募基金,并且减少了固收类产品的配置;不仅如此,未来计划增配私募的高净值人群接近70%。私募基金在国内的发展一片向好。
由此可见,现阶段私募基金已经成为国内高净值人群的标准配置,这背后反映出中国富裕阶层的两大观念变化:其一,摆脱对房地产的过度依赖,寻求资产组合的多样化;其二是寻求新的、可靠的主流投资选项。
高净值人士可供选择的资产种类非常多,随之眼界和视野也更宽广,当一项资产出现新的风险因素后,他们会适当调低对这项资产的配置比例,寻求别的更稳妥的投资机会,并更倾向“精细化的资产配置”,以此加大对新兴金融资产,比如私募基金的配置比例。获取更多财经资讯,请随时关注财经365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