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下半年开始,为了稳定整个经济,中央一直强调要加大基础设施补短板,但此前比较流行的项目资本金融资方式(如:产业基金优先劣后+增信措施,或者项目资本金债务性融资)因为穿透核查基本无法继续,导致当前整个地方政府基建和公益性项目最主要是缺发项目资本金。这个问题不解决,后续基建难以支撑。
二、存款准备金
存款准备金,分为法定存款准备金和超额存款准备金(构成是存放央行,不包括存放同业资金)。存款准备金本身是货币政策一部分,其实和贷款发放没有必然关系,但其体现央行的货币宽松程度,短期内体现了整个基础货币供给的松紧重要指标。今年以来三次降准已经充分体现央行对整个市场的呵护,但过去多次定向降准所叠加的新概念“普惠金融”有可能反过来抑制部分银行放款的积极性。
(一)法定存款准备金
1.法定存款准备金率
存款准备金率对于银行业金融机构是一个相当重要的指标。存款准备金制度的初始作用是保证存款的支付和清算,随着经济推进和市场发展,存款准备金制度之后逐渐演变成为货币政策工具,央行通过调整存款准备金率,来释放或压缩银行流动性,实现基础货币投放的调节及产业结构政策的引导。
前文所述的差别化存款准备金制度,主要是从两个维度进行“差别化”,一个是机构类型,一个是普惠金融标准。
从2015年10月份银发327号文开始,人民银行首次将定向降准的标准修订为二档。其中,第一档非常容易达标,只要小微或涉农贷款其中一项增量达到15%即可,而大行也基本在第一档的执行口径里。相对而言,在2015年10月份定向降准的口径下,达到第二档非常难(尤其是增量50%是必要条件非常难)。
2017年9月,银发222号文将考核口径扩大到普惠金融重点领域。与2015年10月份相比,虽然此次考核方式不同,但由于第一档达标非常容易,所以影响不大。总体来看,普惠金融领域贷款增量10%和余额达到10%(第二档)(普惠金融双10%指标)看似有难度,但难度较之前有所降低。
这里尤其注意,票据贴现不论贴现申请人是否符合普惠金融的标准都不纳入普惠金融的统计口径,但同时票据贴现占用贷款指标纳入分母进行计算,从而如果银行希望保住其普惠金融第二档,就必须尽量减少票据贴现的规模。从当前宏观经济形式看需要尽快加大银行信贷投放力度的角度看,明显对银行票据融资存在很强的负面激励(即便不用正面激励,也可以考虑将票据贴现从分母中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