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信托业协会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四季度末,全行业管理的信托资产合计20.22万亿元,其中集合资金信托余额为7.34万亿元,同比增长37.27%;占比36.28%,较上年增长3.5个百分点。
在实体经济并未明显回暖的背景下,不同信托公司对主动管理的态度大相径庭。《证券日报》根据68家信托公司年报统计发现,去年有55家信托公司截止到年底实现了管理集合信托规模的增长,其中14家增幅在100%以上,而也有3家信托公司管理的集合信托规模减少30%。
55家信托去年管理集合信托规模净增长
从年报数据上看,的确有多家信托公司在2016年积极发力集合信托业务。2016年度有55家信托公司实现了集合信托资产的增长,14家公司增长幅度在100%以上。其中,浙金信托、厦门信托、西部信托三家公司的集合信托资产较上年增长了两倍,光大信托、国投信托两家信托公司的集合信托资产增长幅度则超过300%。
而从占比规模来看,2016年有48家信托公司的集合信托资产占全部信托资产的比例较上年有所提升。其中,陕国投、湖南信托、中粮信托、金谷信托、光大信托五家公司集合信托的占比较上年大幅增长15%以上。
从集合信托增长净额上看,中信信托与中航信托集合信托增量均在千亿元水平,远超业内其他公司。2016年度,中信信托的集合信托资产从年初的2165.62亿元增长至3735.64亿元,增长幅度达72.5%,年内新增320个集合信托项目,合计金额达2323.07亿元。而中航信托的集合信托资产规模则自1444.44亿元增至2484.43亿元,增幅为72%,年内新增206个集合信托项目,金额达1423.52亿元。
除上述两家体量较大的信托公司外,部分“小而美”的信托公司也在集合信托领域取得了不俗表现。年报显示,光大信托截止到2016年年底管理集合信托资产985.14亿元,较上年增长337.45%,集合信托资产占比由上年的16.37%增长至32.04%,期间新增集合类信托项目129个,合计金额达991.64亿元。光大信托表示,公司在2016年积极发展主动管理业务,强化风险管理,提升业务收入。未来继续巩固发展主营业务,加强主动管理能力。
除光大信托外,厦门信托截止到2016年年底管理集合信托资产880.26亿元,较上年增长214.68%,集合信托资产占比为33.83%,较上年增长12.06个百分点,期间新增集合类信托项目197个,合计金额达838.03亿元。厦门信托在年报中表示,公司积极参与传统业务竞争,重视业务资源和渠道的维护和建设,在集合资金信托业务上继续保持适当规模,积极拓展公司自主管理能力。
不过,仍有13家信托公司的集合信托规模较上年有所下降。其中,中泰信托、华宸信托、长城信托三家公司缩减幅度在30%以上,长城信托的集合信托规模占比仅为0.74%。
长城新盛信托司年报数据显示,2016年管理的集合信托资产由年初的5.41亿元降至1.5亿元,年内结束2个集合信托项目,合计金额为4.99亿元,年内未有新增集合信托项目,公司主要依靠单一类信托项目发展。
监管促信托回归本源
2016年以来,信托行业管理资产规模实现稳步增长,中国信托业协会统计的2016年四季度数据显示,2016年全国68家信托公司的资产管理规模达20.22万亿元,同比增长24.01%,一举突破20万亿大关。
随着信托行业整体资产管理规模的上涨,集合信托亦“水涨船高”,截至2016年四季度末,其中集合资金信托余额为7.34万亿元,同比增长37.27%;占比36.28%,较上年增长3.5个百分点。集合信托规模及比例的不断上升,被认为信托公司积极业务转型、回归信托本源的真实写照。
此前,监管部门人士曾表示,信托业今后转型发展要走回归本源、深耕主业之路。要督促信托公司摆脱依靠做简单低端的通道业务、依靠为其他金融机构充当监管套利工具的业务模式和盈利模式,回归信托本源意义上的受托管理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