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目前看,监管不能仅靠上述风险提示和通知,更需要树立信托的文化和精神,信托经理们如果唯利是图、利令智昏,是一群打着信任旗号却没有信托信仰的人,那么什么监管措施都没用,而且他们根本就不值得托付!
如何让金融从业者具有应有的职业道德,听上去是个比较虚无的话题,但是却与我们每个投资人息息相关。我们可能看不懂他们设计的眼花缭乱的产品,但是当他们欺诈、违规,就必须付出代价。
最后,向调查“三无信托”的记者和媒体致敬。笔者联想起华尔街“世通”、“安达信”、“麦道夫诈骗”等案例中,媒体起到了打假急先锋和规则守望者的角色,为监管提供了最主要的调查基础,赢得了公信力,赢得了民心。
山西泰莱能源从国投信托成功发了两亿元信托,美其名曰“矿产信托”,但在媒体的层层扒皮下,这家连续三年零收入、自身没有抵押物、巨额负债、涉嫌非法转让采矿权的公司浮出水面。公众哗然,因为“三无信托”门,信托正遭遇史上最不被信任的时刻。
尽管国投信托在事件曝光后第五天才迫于压力发布了所谓的澄清声明,但是对上述信托业务和法律的硬伤闭口不谈,全篇赘述自己如何风控。笔者认为,风控不仅是过程,更要看结果。不是说你程序上都履行了,就万事大吉。如果所谓严格风控的结果就是这样的企业也能发信托,那真是滑天下之大稽!
不满足于这份含混的澄清声明,于是,媒体继续“扒粪”,发现了这宗信托的一个法律大BUG——信托所基于的事实和法律关系,即泰莱能源与梅园工贸之间的《合作经营协议》因违反国家采矿权转让相关法律或无效,而且援引了山西政府主管部门和具有相关实务的律师的观点。媒体追求真相的行为,受到了公众的认可,笔者在一些网站发现稿子下面均有数百条网友评论,观点一边倒:支持媒体继续挖掘真相,痛斥“三无信托”,要求监管部门严查。
虽然银监会等主管部门可谓耳提面命、事无巨细,一直在做非常细致的对信托行业的监管,各类《风险提示》、关于××的《通知》浩如烟海,但是对违规信托的处罚却鲜见。也就是说,目前监管的状态是,你们要按我定的规则来做业务,但是违规了也没什么成本。这使各种违规肆无忌惮。
但这次不同了,“三无信托”正在挑战监管底线。公众、投资者因“三无信托”对这个行业、这类产品的信任度降至最低点,所有从业者都齿寒和反思。笔者听到有银行高管也在高度关注,要求对银行代销信托产品提高要求,严格评估。而北京银监局近期也高度关注舆情,每日上报银监会,有望尽快展开调查。事件会否从国投信托的具体产品演变为整个信托行业的整顿和“金融打假”,尚待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