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基金 / 公募 / 私募 / 理财 信托 / 排行 > 很多地方政府还没有摆脱对土地财政的依赖

很多地方政府还没有摆脱对土地财政的依赖

2017-05-31 13:27  来源:证券日报 本篇文章有字,看完大约需要 分钟的时间

来源:证券日报

“地方政府不应擅调楼市政策。”近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政策研究中心有关负责人作出上述表示。

虽然该中心前后多位负责人均曾表示系学者而非官员的身份,但业内习惯性地将该中心视作“半官方”机构。于是,不少人将此作为主管部门首次表态,所指清晰,就是针对近如芜湖、远如佛山等尝试调整房地产政策的举动。

相类似的逻辑,无论是佛山、芜湖,以及其他进行不同程度调整政策的城市一再声明,政策调整并非救市,但政策一出,除了当地官员,占据压倒性优势的声音都认为意在救市——或许有些官员说的是对的,他们不是救市,而是先救政府自己。毕竟许多地方原来过度依靠房地产带来的财政收入。

有统计显示,包括部分一线城市在内,超过14个城市都对当地楼市政策进行了适当微调,而佛山、成都和芜湖因为调整较大、受关注度较高,都很快被叫停。

从第一个冒头调整楼市政策的,到现在十多个城市相继都在试探,不难看出,在调控持续进行了近两年之际,越来越多的地方政府开始尝试“挤门缝”,一点一点松动楼市调控的闸门。所不同的,只是具体方式。例如有的给购房补贴,有的是增加可购房套数,有的变化方式给予购房资格。只不过很多还举着“加强房地产市场调控”“加强住房保障”“改善刚需”的幌子。

应该承认,原有“一刀切”的限购、限贷政策容易误伤刚需买房人,包括一部分首次置业和一部分首次改善性买房人。针对这一部分群体进行适度的政策微调,并不应当头棒喝,这些调整确实有合理依据。

但是细究多个城市的政策调整,很多都模糊了刚需和其他购房需求的界限,于是留下很多口子,也留下了被舆论诟病的口实。诸如有的地方“一刀切”地允许本市户籍家庭增购一套住房,“一刀切”地允许主城区家庭限购房屋由两套增加至四套等等,这种政策松动下的购房很多就不能视作刚需了。这些政策被批评为救市政策就不冤枉了。有业内大佬一针见血地指出,地方救市政策演化就是一个从出台、传播、试探舆论反应到一旦被关注、一旦被问责就说媒体误读的过程。

究其本,政策本身留下口子;而之所以有这种口子,恰是因为地方政府本身单纯保护刚需的诚意不足,更多的是出于缓解地方经济和财政收入压力的考虑。因此,出台政策是不是真的保护刚需,是不是有可能扰乱市场预期就不管那么多了,叫停则停,不被叫停就正好实行。

由此看来,很多地方政府还没有摆脱对土地财政的依赖,有困难就想着从房地产市场做文章。而并没有实打实地利用调控的机会沉淀下去,更专注于本地经济和产业结构的优化,另开财路。

可以借鉴的是,深圳是土地财政的发源地,但现在深圳已经率先告别土地财政。2011年,土地出让收入不到200亿元,不到上海的零头,在本地财政收入中所占的比例也只占很小一部分。远不像许多城市土地收入动辄占地方财政收入比例1/3、1/2甚至六七成以上。

相对于深圳,绝大多数城市发展水平都在后面;而对于这些城市来说,如果没有突破性思维,未来依然还是在后面。


阅读了该文章的用户还阅读了

热门关键词

为您推荐

行情
概念
新股
研报
涨停
要闻
产业
国内
国际
专题
美股
港股
外汇
期货
黄金
公募
私募
理财
信托
排行
融资
创业
动态
观点
保险
汽车
房产
P2P
投稿专栏
课堂
热点
视频
战略

栏目导航

股市行情
股票
学股
名家
财经
区块链
网站地图

财经365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财经365及/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

鲁ICP备17012268号-3 Copyright 财经365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Copyright © 2017股票入门基础知识财经365版权所有 证券投资咨询许可证号为:ZX0036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