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锦屏指出,之所以出现上述现象,主要原因在于报酬率较低的通道业务规模膨胀,而高报酬率的主动管理业务提升缓慢。一般来说,事务管理类信托产品的报酬率在万分之六七到千分之一二之间波动,而主动管理类产品的报酬率一般超过百分之一,二者相比,自然是主动管理类业务回报更丰厚。信托业平均年化综合报酬率下降,其实也从侧面验证去年信托资产中,同业业务占比较大的事实。正因如此,虽然信托资产规模在增大,平均报酬率却在下降。
值得一提的是,对于信托业今年的发展,业界普遍认为会面临更多不确定性,比去年难。“去年资产端出现几个有利因素,如同业业务扩张、房企融资需求井喷带动地产信托量价齐升、传统政信业务"回光返照"。而在资金端,机构投资者购买信托产品较多,因此全年行业取得了较好的业绩。而今年上述因素有的消失了,有的快速下降。”陈赤预测,今年信托行业的增长率甚至资产绝对规模出现下滑的概率增加,总的来说,目前26.25万亿元的资产规模可能已接近信托初级阶段发展的“峰值”。
随着资管新规落地,“55 号文”等带来的影响逐步释放,打破刚兑、去通道、向上向下穿透原则、禁止期限错配等规定,触及信托业以往规模高速增长所倚靠的根基,即通道业务和传统刚兑优势。在信托业务成功转型、未来发展方向明朗之前,预计信托资产规模将有收缩。
西南财经大学信托与理财研究所专家指出,随着通道业务发展逐步受限,信托公司传统依赖的规模竞争难以为继,信托业的粗放增长时代基本结束。“面对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信托公司要打造自己的核心竞争能力,紧抓供给侧改革、制造业升级、绿色发展、区域发展战略、"一带一路"倡议、财富管理等市场机遇,通过投贷联动、资产证券化等形式,深入产业链条,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
尝试多种兑付模式
陈赤认为,前几年房地产市场的繁荣,让信托公司有条件化解不少潜在风险。因此,从现阶段看,信托公司的风险水平总体并没怎么上升,反而状态不错。“我感觉一些信托公司的兑付问题有突发性、偶发性。与此同时,也不排除部分信托公司在探索逐步打破刚兑,在风险项目的处置上采取了更多方式。”
陈赤举例,此前某信托公司的一款产品对应的资产出现流动性风险,到期后该公司给投资者提供三种选择:一是当期拿到本金,但要打一定折扣;二是延期拿到全部本金;三是更长延期可以拿到本金加一定的收益。据了解,投资者反响还不错。
“资管新规下,所有金融机构都要考虑如何打破刚兑,这个过程最好不要变成"断崖式"。就信托业来说,现在开始尝试多种兑付模式是有益的"试水"。”陈赤分析,以前是本金+收益全额支付,打破刚兑后,主动管理做得好可以兑付本金+收益,如果项目出现一些不可控风险,兑付就有可能变成本金+部分收益,或是只有本金,甚或损失部分本金,这要看信托公司的投资和风控能力如何,以及所投资行业发展和企业财务状况怎样。
那么,未来打破刚兑后,信托公司会否不再对投资者尽心尽力,一些可兑付项目也不按约定兑付?陈赤认为,虽不排除这种情况出现,但打破刚兑后,市场就将“用脚投票”,未来信托公司的信誉同样十分关键。如果一家信托公司频繁出现兑付难,必然让市场怀疑其投资能力不过关,风控不到位,最终对投资者丧失吸引力,这肯定是信托公司不愿看到的局面。
“打破刚兑后,市场会发生一些变化。首先,盲目买产品将承受更大风险,投资者需要沉下心,认真选择口碑好、主动管理能力强的公司,并应仔细研究所投企业和项目,自主判断风险水平;其次,信托公司要把心思放在怎样尽己所能和谨慎稳妥地履行受托人职责,为投资者提供更好的服务,提升业务含金量。”获取更多财经资讯,请随时关注财经365网站。